上市一周年——在這個值得所有上市公司歡慶的日子里,對于頭頂“生鮮電商第一股”的每日優鮮而言,卻顯得有些沮喪甚至悲鳴。
連年虧損、資金緊張、創始人先后退出、出售相關業務股權、關停門店及相關業務甚至就地解散等各種傳言接踵而至。截至發稿前,每日優鮮股價報0.135美元/股,跌幅達到了42.8%,總市值更是回落至3186萬美元。若按當初13美元/股的發行價計算,每日優鮮的市值蒸發了99%。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每日優鮮已經站在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然而,從高光時刻到禍不單行,每日優鮮僅用了一年。一年之前,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都是“香餑餑”。彼時,知名機構尼爾森曾在報告指出,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將在未來三年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500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0%。而作為行業代表,主打的前置倉模式和30分鐘極速達的每日優鮮自然也在這種大趨勢下“拔得頭籌”。2014年12月,每日優鮮獲得5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2015年5月,又獲得騰訊領投1000萬美元A輪融資,此后幾乎每年都獲得最少一輪融資,其中不乏騰訊、老虎基金、浙商創投等知名機構。截至2021年6月上市前,每日優鮮已獲得近100億元融資。

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搶先在美股上市,成為“生鮮電商第一股”,也迎來了該企業的高光時刻,并在去年底今年初左右收購了便利店品牌“在樓下”。只不過,每日優鮮的“好運氣”并未得到延續。上市當天,每日優鮮就遭遇破發,最高股價僅為11美元,最終收盤價為9.66美元。雖然此次上市仍為每日優鮮募資約2.2億美元,但上市當日的股價卻成為每日優鮮股價的最高峰,隨后股價一路下跌,上市1年零1個月,股價跌去99%,創中概股紀錄。早在2019年,每日優鮮的業務覆蓋了約20個城市,擁有約5000個前置倉。但從2018年到2020年,每日優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5億元、60億元、61.3億元,分別虧損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時至今日,每日優鮮披露的財報還停留在2021年的第三季度,除了依舊是虧損之外,該公司還預計全年凈虧損37.37億-37.67億元。由此可計算出,在2018年到2021年的四年間,每日優鮮共虧損超百億元。?與此同時,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凈額分別達到了7.39億元、14.19億元和10.88億元,同期付款周期分別為40天、55天和72天,由此不難看出,每日優鮮的履約能力越來越弱。實然,在今年春節及上半年的零星疫情中,每日優鮮還是有所收獲的。比如2021年預制菜整體銷量同比增長300%、元宵節湯圓銷量將增超15倍、全國蔬菜直采集地規模達到2萬畝、北京上海門店備貨量劇增……然而,這些非常規的增長數據并未能挽救每日優鮮。今年3月起,不斷有每日優鮮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傳出,并且公司還在裁員,至此,每日優鮮的經濟危機開始逐漸浮出水面。在資本層面,根據納斯達克的規定,上市公司股價連續30天低于1美元就會收到退市警告,而每日優鮮的股價從今年4月20日就已經跌破了1美元。按規定,若在警告發出的90天或180天內仍未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將會被停止股票交易。5月27日,每日優鮮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532.95萬元。到了6月,網絡上甚至傳出徐正“移民”香港,不過,當時每日優鮮稱:“沒有移民,屬于誹謗。”與此同時,從今年6月開始,每日優鮮先后關閉了蘇州、南京、深圳、石家莊、杭州、青島、濟南、廣州、太原、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極速達業務。而正當每日優鮮深陷輿論漩渦之時,7月14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宣布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后者將向每日優鮮進行2億元股權投資,而這也是每日優鮮自上市之后獲得的第一筆戰略融資。而就在“喜獲”融資3天后的7月19日,每日優鮮發生工商變更,聯合創始人曾斌卸任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接任的是孫玉英。同時,每日優鮮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徐正、副總裁李漾、智能生鮮市場業務負責人孫原、CFO王珺等一眾高管目前均已從公司主要人員中退出。昨日(7月28日),每日優鮮宣布關閉全國所有門店,并停止其引以為傲的“極速達業務”,調整為次日達,并聲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前置倉業務進行了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目前,雖然每日優鮮APP上依然有商品在出售,但試著從不同送貨地址下單標注有“云超特賣”的不同商品,但到支付環節,均顯示“本次購買的商品在當前地址無貨。”而這種情況除了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一些地級市依舊如此。而同一天,有消息稱每日優鮮的上述融資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解散。對此,每日優鮮工作人員稱:“公司并未解散,由于部分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然而,每日優鮮的回應很快就被“打臉”。據時代財經實地探訪每日優鮮位于北京順義區的總部大樓發現,現場多名工作人員正在搬走沙發等物品。并且附近有人表示:“現在來找每日優鮮的人都是來‘要錢’的。”并且,現場值班人員也表示:“公司員工已經遣散了,今天也是我們上班的最后一天。”更為嚴峻的是,目前每日優鮮的首款功能已經被限制,只要充值就會提示“支付網關預支付借口返回異常,此商家涉嫌違規,首款功能已被限制,暫無法支付。”并且部分賬號還出現無法登錄的情況。“對每日優鮮這樣的生意,我一般都是敬而遠之。”對于每日優鮮為何淪落至此,一位長期從事平臺供應的業內人士對食評方表示:每日優鮮“出道”很早,此前也不缺錢,為何劇情會急劇反轉,除了行業內卷之外,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他們內部高層才知道了。從長遠來看,生鮮電商這類商業模式最終不過是巨頭之間的游戲,對于每日優鮮而言,如今已經喪失了絕大部分的“主動權”,未來是東山再起還是進入破產清算環節,就要看是否會出現真正的“白衣騎士”了,但就目前看來,出現的概率并不大。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