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自2019年歲末疫情以來,由于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受到疫情的直接影響,不僅實體行業不好做,電商的生意也很難,那些靠著實體行業電商化的服務型企業更是難上加難。
    股票是資本市場和市場實際情況的晴雨表,我們可以從一些典型企業的股價走勢看出市場的經濟動向,以實體及電商企業服務的相關頭部企業“微盟”為例,在一年之內,上市企業“微盟”的股價從最高的13港元跌到了3港元。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股價不理想,那企業收入呢?從2022年中期財報可見,微盟總收入同比下降6.2%,經調整凈虧損5.67億元,不過微盟在銀行的現金還有36.82億元,所以,微盟認為企業目前尚處于“現金充裕、財務健康”的狀態。
    作為一家知名上市企業,微盟涉及的行業服務頗為廣泛,從數碼電子、服飾、美妝、酒店、家居、餐飲、建材、食品快消、跨境,甚至包括“其它行業”等,再從業務內容來看,微盟通過企業微信以及其它平臺資源來助力門店電商化,以此來實現開源節流以及提高收入等。可以說,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電商企業,基本都有著和微盟打交道的潛在因子。
    業務如此廣泛,微盟的生意會是長久的好生意么?在疫情持續影響下,微盟、微盟的同類企業以及其服務的客戶大多業績低迷,這對于“微盟們”的未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微盟做的是什么生意?
    微盟在2013年成立,創始人孫濤勇出身于百度商務搜索,有時候出身就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從業務來看,微盟早期通過微信公眾號為商家提供營銷推廣服務,后期增加了商業訂閱等業務,所有核心圍繞為商家做智慧轉型,比如線上線下互通、客戶關系管理、輕應用等。
    微盟前期靠微信平臺成長起來,因為那時候淘寶和微信是封閉的,有了微盟,淘寶、京東等其它平臺的商家也可以享有微信資源的賦能。2015年,微盟C輪迎來了騰訊的投資,而且騰訊還在2016年的D輪做了跟投,到了2019年開年,微盟實現了在港交所敲鐘上市。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在上市之后,微盟還兩度發起了戰略融資,當然騰訊也在新融資的隊列之中,這兩次新股增發的金額分別是11.57億港元和6億美元。盡管多次融資,但微盟依然空有流水而少有利潤,多年來大多時候的凈利基本都是處于虧損的狀態,加上疫情后因經濟環境不佳,微盟的財報更是多見負值。
    有評論指出,微盟的生意過于依賴微信生態,廣告收入占了大頭,業務又與有贊等存在諸多重疊,如此下去未來堪憂,微盟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在近些年,微盟早已走出舒適圈,目前已打通了抖音、百度、快手、小紅書等平臺,一邊是持續接入的平臺資源,另一邊是持續開發的新業態,這或許也導致了微盟的銷售成本和研發成本持續走高。
    從財報可見,微盟2022年中期的銷售成本同比增加了51.5%,除了銷售成本,中期研發成本也增加了54.4%,此外,疫情還直接動蕩了微盟的收入版圖,微盟三大業務之一的數字媒介業務在2022年1-6月無收入,該業務已暫停,目前僅有訂閱解決方案(商業及營銷SaaS產品、ERP解決方案)和商家解決方案(精準營銷)。
    不過這兩項僅有的業務數據也不甚理想,訂閱解決方案同比增長5.7%,商業解決方案收入同比下降22.3%,且付費商戶數也下降了2.6%,這一系列數據導致微盟2022年中期總收入同比下降6.2%,經調整凈虧損5.67億元。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不過好在中期智慧零售收入提升了41%,這也使得微盟將精力放在了大客戶身上,在近半年,微盟加大了對于微信視頻號的運營投入,通過視頻號為商家提供招商、代運營、培訓、供貨等運營服務,此外還與國外主流社交媒體合作,以此來賦能國際商業,可見微盟近期也在積極改革。
    ?淺談微盟的生存空間
    即使到了當下,微盟的服務和業務都是依附于一些大平臺而開發的,可以說是通過C端平臺(騰訊、快手、抖音、小紅書、支付寶等)為B端商家解決生意上的流量及發展運營需求,從整合營銷到私域運營,再包括個性開發(如APP、云服務等),涵蓋的業務并不少。
    可以說沒有大平臺,就沒有微盟的過往和現在,有評論認為,微盟做的不過就是“平臺上的生意中介”,平臺沒有做到或者沒有做好的事兒,微盟來干,不過一旦微盟成大氣候了,或者微盟類的生意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那么平臺不排除會自己上場,而如果平臺確實要自己來干這個事兒,那么微盟的生存境地就非常危險了。
    即使不考慮平臺自營的威脅(確實有不少平臺已經開始上場自己干了),微盟的生意價值幾何,或者說是否有長久價值,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從外界資訊看來,微盟和微盟的競爭對手們都想要做“中國版的Shopify”,這個對比和前些年團購玩家們講的故事如出一轍,也類似于“黃太吉們”講的“中國版麥當勞”,然而張冠李戴的故事需要考慮資源、時間、環境、政策和市場等的背景差異,且這類故事,資本似乎也聽膩了。

    PS:Shopify是全球最大的電商SaaS一站式服務平臺,為電商企業提供搭建網店的技術和模板以及管理全渠道的營銷、支付、物流等服務。

    我們再回到企業端,微盟在企業和平臺之間周旋,由B端企業付費、微盟支持,以此為平臺、B端企業和微盟這三方實現創收,只要兩份付費,就可以有三份獲利,這是符合經濟學需求的。

    PS:兩份付費指的是客戶付費、微盟付費(微盟付出的是相關成本);三份獲利指的是平臺獲利、客戶獲利(取得預定成果)、微盟獲利(取得客戶費用)。

    雖然設想很美好,但現實一直很殘酷,從財報可見,微盟的客戶續約率和單客平均收益等數據都在持續降低,且微盟的財報也是虧損的,基于微盟及微盟客戶的經濟下滑,平臺收益也必然受到影響,這是兩份付出、實際不到一份收益的答卷。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由于生存空間和盈利能力一而再被壓縮,微盟不得不進入了更多的行業、開發了更多的行業服務,這也導致更高的銷售成本和研發成本。如果這個勢頭不能逆轉,未來微盟恐有崩盤的可能。
    ?各行各業受疫情重創,行業服務如何基業長青?
    如果說微盟是一顆種子,那么平臺和市場客戶的營銷運營類需求就是微盟扎根的土壤,問題是,微盟的根基是平臺還是客戶?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平臺其實只是微盟的工具而已,或者說平臺和微盟本質上是一種攜手的關系,微盟真正的發展核心其實是市場客戶的需求操作空間,也就是說,客戶對于微盟業務的剛需才形成了微盟和客戶的合作及服務關系,繼而推動微盟上市。
    之所以說平臺只是工具,是因為平臺是可以隨意換的,從抖音到快手再到QQ瀏覽器或者小紅書等,這些平臺的選擇全憑客戶一句話,還有,只有市場客戶才是微盟真正的衣食父母。
    小紅書、微信等平臺雖然有錢、有人才,但它們也不可能每家企業都下場與微盟競爭,因為市場其實根本就沒有那么大,不然微盟、有贊等企業也不至于持續虧損又持續優化業務,在市場客戶層面,還有評論指出,我國的實體企業及電商企業其實還沒有養成為代運營等付費的習慣。
    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為服務或者相關業務產品付費的地方也實在是太多了!這導致了企業在服務付費方面的保守,比如即使在2022年,很多實體行業在收銀方面還用的是計算器,甚至還有口算的(我們曾經看過還在用珠算的)。
    市場經濟的說法是把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但只要交出去就需要費用,在經濟緊張、局勢不明的時候,大多付費者都會把手縮回來。

    成本上行、收入下滑,微盟類服務型企業在疫情下還有沒有未來?

    在剛需方面,比如電商化、投平臺廣告,企業是看到有利可圖才會出手,如果得不到效果,流失是必然的,而在降本提效方面,它有一種設定是企業本身存在巨量的可優化操作空間,同時在降本提效方面,客戶需要為降本提效付費,這意味著,要降本提效,首先就得付出精力和成本,加上很多工具易用度不高,即使成功降低了部分成本,但假設操作更復雜了,這在很多企業看來也是得不償失,除非是可優化空間很大才值得投入。
    還有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是,疫情后整個市場經濟的諸多業態都受到了打擊,企業和用戶都在捂緊錢包,即使投了廣告等,再即使方法是對且合理的,但如果不能帶來收入方面的直接且明顯的提升,這對于服務企業的口碑還是有影響的。
    無論是疫情之前還是疫情之后,服務型企業其實大多都不好過,這背后是什么原因,為什么資本投入沒有得到正向的回報,再乃至于服務型企業未來的價值到底還有多少,如果這不是一門真正的大生意,未來又該如何轉型,這些問題都是不能被忽略的。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955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1日 06:52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07:5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