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助一位老板的案例,來自我批判一下:
老陳你好!
?
之前和你說過一次的,我老婆跟她弟媳一起開童裝店的,現在還是撤伙了。
?
之前在縣城開店,現在我們到市里開了個新店,沒想到市區開店生意更好。
?
目前是個40平的小店,面積太小,客人一多滿店是人,有點流量承接不住的感覺,也擔心客戶進來后體驗不夠好。
?
我們也考慮目前已經引起了同行的注意,且同行相對而言競爭力不強,我們猶豫要不要開個200平以上的大店,品類做全,擴大本地勢能,讓別人不敢輕易再跟。
?
請老陳和其他朋友都給點意見。
?
我給老板的建議:
1,建議先把這個店做好,穩定一段時間,再考慮開新店。我們開店不是看誰跑得快,而是誰跑得穩,跑得久。有其他老板說,要跑完一個完整的春夏秋冬,看看真實的盈利情況再做決定,我認同。
?
2,即使要開分店,我也建議第二家店可以再開小店,復制第一個家店的成功關鍵要素,這樣更穩健些。
?
3,雖然規模本身是競爭門檻,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規模做大本身也是有風險的,規模大,意味著投入多,運營成本就高,攤子大了,風險就大了,尤其是現在疫情當下的今天。
?
以上是給老板的建議。
?
每次給老板們建議前,很多時候我內心可能會有好幾個答案,掙扎好一會兒,然后再給出我認為最合適的方案。但是,有時候我在反思,“最合適”的建議,對于聽建議的人來說是最好的嗎?
?
可能未必。為啥這么說呢?
1,給建議的人未必真的了解情況。
?
現實是錯綜復雜的,決策也是復雜的,當事人很難說得清楚事情的全貌,而且,情況瞬息萬變,有時,不深入交談,不實地考察,對事情的了解只會是浮于表面。讓聽得到戰火的士兵做決定就是這個道理。
?
2,認知缺陷。
?
給建議的人雖然經驗豐富,思考問題深入全面,判斷相對準確,但是不得不承認,無論是誰,都有犯錯的時候,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馬爸爸夠厲害吧,但估計也沒想到高層態度,監管制度,大風向改變的問題吧。
?
3,自私方面的考慮。
?
這個也務必認識到,因為這種心理很微妙。給建議的人一方面不希望你犯錯,但是也不希望自己犯錯,不希望自己被打臉,至少不被明顯打臉。所以,預測股市的大仙們,只會說模凌兩可的建議,無論你做啥,都是對的。但是,這種建議本身,失去了指導意義。
?
這方面,我要求自己盡量“不要臉”,不怕說錯,旗幟鮮明地堅持一種理念。比如案例中的老板,如果他沒有聽從建議,去開了個大店,而且成功了,我會從心底里祝福老板。
?
4,太正確,未必就好。
?
我常常跟我老婆說:如果十年前的我,遇上了十年后的我,十年前的老陳問十年后的老陳:我是否應該應該辭掉工作,拿出70萬來開個店?
我的建議一定是否定的。
但是,正是當年我的魯莽,冒進,不知者無畏,讓我迅速的深刻的進行了一場自我認知革命,我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都是來源于那一次巨大的失敗,從而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正確,就一定有更大的價值嗎?錯誤,就毫無用處嗎?未必吧。因為,這里所謂的“正確”和“錯誤”都是人為定義的,并不是真相本身。真相是沒有對錯的。
所以,無論誰說的,誰給你的建議,都只是你認識這個世界的其中一個視角而已。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上面四點擔心也就不復存在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1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