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螺螄粉火鍋沒有“天子命”
1、囿于品類自身屬性
?
螺螄粉火鍋最大的特點是“臭”,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提過,最讓人成癮性的口味,要數“甜和辣”。
遠古人攝取糖分,只能從一些瓜果蔬菜里獲得,量小,稀缺,所以,人類的基因里有一種對“甜”的渴望,換言之,愛吃甜,是天性,因此,各種奶茶店、茶飲店能快速崛起。
辣是一種痛感,而這種痛感,是其他調味品所沒有的,也是一種稀缺,人類也會迷戀上這種痛并快樂的辣感,所以,川渝火鍋會獨大。
臭,不是稀缺,也不是必須,而且人類會天生排斥臭味,當人們遇到臭味,第一反應往往是“壞了”、“腐了”、“出事了”。
雖有逐臭之夫,但大多數人的嗅覺和判斷都正常,當然,也很少以“臭味菜”做主打的餐飲品牌,像臭鱖魚,基本走不出安徽。
螺螄粉火鍋火爆的原因,與開不到全國的原因一樣——就是臭。這是個無解的悖論。
螺螄粉火鍋在廣西火爆,不代表別處也有生長的土壤,所以,廣西是廣西,你是你。
?
2、場所限制
?
螺螄粉火鍋大概率只能開在街邊,商場店可能有難度,一家商場開一個螺螄粉火鍋店,整個商場猶如廁所爆炸,別說顧客不滿意,商場也不滿意。
碰到講究的房東和苛刻的鄰居,街邊店估計都難以開張。
荒郊野外倒是不影響街坊四鄰,當然,也沒客流。
?
3、客群狹窄
?
喜歡吃火鍋的比例,女性多與男性;喜歡吃粉的比例,女性多與男性;不排斥臭的比例……雖然沒統計過,估計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歡臭。
當一個女性畫著精致的妝容,噴著時尚香水,卻被一頓飯中和掉、混合掉,實在不劃算。
火鍋和粉,原本就已篩選掉一大部分男性顧客了,臭味再篩選一部分男女顧客。
接受螺螄粉火鍋的客群,所剩無幾。
如果對其進行改良、本地化,估計死得更快——沒特色了嘛。
?
4、供應鏈單薄
?
螺螄粉火鍋起源于廣西,要進貨,第一選擇是去廣西,大概率還要直奔柳州而去。
你去我也去,即便柳州撐得住,顧客也撐不住——全是同質化的產品和味道,到哪兒吃都一樣。
這么一來,你的品牌就毫無免疫力。
不說同行的擠壓、大環境的不給力,只憑著食物單一、營養不良,自己就能把自己餓死。
那么,螺螄粉火鍋是門好生意嗎?
生意肯定是好生意,因為品類本身無好壞之分,但只限于廣西,出了廣西,就不一定靈了。
?
?

螺螄粉火鍋無法復制螺螄粉的成功
?
螺螄粉火鍋跟螺螄粉,名字雖然相近,但一個是火鍋,一個是快餐,可謂云泥之別。
根據企查查,螺螄粉的相關企業有4萬多個,而螺螄粉火鍋的相關企業才135個;根據窄門餐眼,螺螄粉品牌近200個,螺螄粉火鍋品牌才6個。
就算有很多企業、品牌沒有收錄,但大方向上也能看得出,二者完全不在一個維度。
螺螄粉火爆,不見得螺螄粉火鍋就會火爆,理由如下:
首先,顧客需求不同。人們吃快餐,是圖個方便快捷和裹腹,吃喝不會太久,一般來說,上班族、學生黨中午吃飯喜歡選擇快餐;吃火鍋,更多的是社交需求,場景多為朋友小聚、家庭聚餐、小型宴請等。
另外,吃螺螄粉快餐,用時短,臭味并不明顯,還能接受,要是吃上一個多小時兩小時的螺螄粉火鍋,整個人都腌透了。
說到底,還是臭的問題。
其次,成本和運營效率不同。快餐店一般十幾平,多則幾十平,房租便宜、用工成本低、供應鏈極成熟,其標準化程度比火鍋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當你把小店開成大店,把快餐改成火鍋,就會驚訝地發現——根本不掙啥錢,就算好歹掙點,也基本給了員工和房東,而且冰柜里還壓著不少行將就木的食材。
最后,客群不同。快餐基本不挑客群,男女皆可,這是快餐屬性所決定——出餐快、便宜,還能接納很多散戶。
前文已述,螺螄粉火鍋對客群的要求很高(篩選條件苛刻),遠不及螺螄粉快餐客群廣,而且一個人吃螺螄粉火鍋的情形,更不多見。
說一句題外話,囿于品類屬性,一人食火鍋、旋轉小火鍋、包括一些所謂的快餐式火鍋,都跑不遠,不要相信那些關于單身經濟、宅經濟的論調,火鍋是一個社交屬性的品類,不想社交,他們完全可以點外賣、吃快餐,或者宅在家里自己煮煮吃,所以,盯著這部分客群的火鍋品牌,基本玩不大。
?
?
最后
?
具有地域特色的火鍋崛起,能豐富行業,是好事,前提是,在自己地盤玩就挺好,你的地盤你做主,跑到別人地盤稱王稱霸,還須一定實力。
類似螺螄粉火鍋的品類有很多,前景也都能預判到,所以,不要被某些爆火的假象給蒙蔽了。
當然,不止餐飲,人生很多事都是如此,他之蜜糖,你之砒霜。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