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吃牛肉,是天子的特權!
中國人吃牛,已有千年歷史,然而民國以前,老百姓卻難得吃上幾口。
要講國人吃牛肉的歷史,這一桿子,得先支到商朝去。
商朝時,養牛業挺發達,人們常趕著牛車、牛群外出經商,那時候,牛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重要的肉食來源。
祭祀時,人們會大量屠牛,一次甚至會用掉幾十頭、上百頭,牛是祭品,也是食品,于是,商朝人煮牛而食的場景,就在后世人的想象中,翻滾、沸騰,艷羨不已。
商朝人大吃牛肉,百姓以為是美味的開始,不料想,卻是開始即巔峰。
◎祭祀的“太牢”
◎古人的party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牛肉仍是稀罕物,當時天下,百廢待舉,牛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擔負起春種秋收的大任,所以,老秦規定,盜牛、屠牛者斬、食牛者罰。
吃口牛肉,還要冒著性命之憂和坐牢風險,實在劃不來。
好容易,老百姓捱到漢朝,這下子能嘗嘗牛肉啥味了吧,嘿,你還是想太多了。
◎鹵牛肉
漢朝對于吃牛的刑罰更重,殺牛即殺人,直接掉腦袋。
不過,漢朝有點好處,牛可以作為商品,明碼標價地售賣,不過,牛可以被買賣,但不能被殺害。
也就是說,你買牛耕地可以,殺了吃肉可不成,想吃的話,你得等牛走到生命盡頭,然后再屁顛屁顛去官府報備,官方給你蓋個戳,“準許吃”,你才能拿起刀叉,含著眼淚,吃上一口等了大半輩子的牛肉。
如果牛比主人活得久,那更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老百姓吃飯都難,哪有閑心思琢磨吃牛肉?活著就是萬幸。
但當時對于屠牛、吃牛的懲罰仍未減輕,像南北朝時,有個官二代偷摸吃了口牛肉,直接貶為平民。
到了隋唐,這種情況仍然未改觀,你若不報備,偷偷吃牛肉的話,要蹲一年大牢,這冤屈,狄仁杰聽了都要掉眼淚。
即便是皇帝要想吃牛肉,也得找個理由,所以,有唐朝皇帝說,“牛犢不是牛,不影響生產”,然后轟轟烈烈搞了個“燉牛尾宴”,大快朵頤,中飽私欲。
牛犢不是牛,無疑是“白馬非馬”的詭辯,但是,你敢說皇上胡攪蠻纏?
到了宋朝,你要想吃口牛肉,得做好跑路的準備,因為當時規定,“屠牛者判一年半,發配一千里”。
在俠客橫行的宋朝,吃牛肉往往代表一種俠義和反叛精神。
武松上景陽岡,要“切二三斤來吃酒”;阮家兄弟在小飯館跟吳用商量搶劫生辰綱,也要“切十斤花糕也似的肥牛肉”;就連石秀劫法場之前,也要飽餐一頓牛肉,以壯英雄膽。
◎牛肉有時是一種精神
既然在宋朝,就不得不提包青天。
包大人一生斷案無數,但正史記載的,卻只有一件“牛舌案”。
話說一農民來報案,說家里養的牛,舌頭被人割掉了;沒有舌頭,牛自然活不成,此人唯恐受罰,趕緊來找包大人,包大人吩咐此人,回去別聲張。
過了兩日,此人鄰居前來舉報,說有人私殺耕牛,包大人嘿嘿一樂:大刑伺候!
鄰居當場就撂了,說自己由于私恨,割了牛舌,巴望牛死了,讓此人受刑,沒想到包大人竟如此明察秋毫云云。
在有關宋朝的文字中,牛肉常被賦予更多精神層面的色彩。
?
?

到了明代,牛肉還沒放開,因為“屠牛者杖打一百,判一年半,流放一千里”,較之宋朝,又多了個“打一百棍子”。
不過,由于商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牛肉在民間逐漸有些松動,各種吃法,也多了起來。
《景岳全書》里寫,“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論春夏,無日不食”;馮夢龍在“三言”里也不止一次地寫達官貴人和升斗小民吃牛肉的場景,有的吃不完,還會“腌上幾塊”。
◎皇上,老百姓想吃牛肉,咋整?
清朝時,牛肉比明朝更放開一些,而且還有種奇怪的現象——宮中禁食牛肉,民間卻不怎么封控。
溥儀的弟媳唐怡瑩曾說:“很特別的是,清宮的菜肴禁止吃牛肉,所以沒有任何與牛肉相關的菜。”
或許清代皇家是游牧民族出身,習慣吃羊,又覺得牛是耕地干活的好幫手吧。
清代后期,養牛業慢慢發達,牛肉數量也多了起來,人們發現,自己殺牛吃,好像也沒人管了。
話說回來,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搞得焦頭爛額,誰有空去管一條牛的死活。
到了民國,自由之風吹進陰霾已久的中華大地,吃牛肉不再被判刑,終于可以敞開肚皮了,但老百姓卻驚訝地發現,常年的戰亂,生產的荒廢,自己根本沒錢買牛肉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當不讓你做、你卻非常想做的一件事終于允許做、你卻做不成了。
然而,比這個更痛苦的則是,人都掛了,還不知道牛肉啥味道。
?
?

說著說著,新中國來了。
人們懷著無比興奮的激情上山下鄉,搞農業、修大壩、做科研;社會安穩了,一家人終于能夠安安心心地坐下吃口飯了。
但是,什么時候能吃口牛肉,比哥德巴赫猜想還難猜想。
據1952年的數據顯示,當時豬牛羊的總產量才339噸,對于數億中國人而言,簡直杯水車薪,很多人攢了一年的肉票,就是為了過年能吃上一口肉。
那時的人們絕想不到,70年后的2022年,僅前三個季度,牛肉的進口總量就已達到194萬噸,進口總額達131億美元。
買牛肉,竟然要花上百億?這對于當時花錢按幾分幾毛計算的人們而言,肯定嚴重超出他們的價值觀。
但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走,人類發展也是一個勁兒地往前跑,尤其是中國,要用幾十年的時間,去追趕別人幾百年才能做到的事。
1952年,中國的GDP是679.1億元,但到了改革開放的1978年,除了三年困難時期等幾個特殊年份外,我國的GDP一直保持6.7%的增速。
改革開放后,人們開始真正的“睜眼看世界”。
原來,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貧困,原來,有人早就吃上了牛排喝上了紅酒,早就開上了汽車住進了高樓。
啥也別說了,干吧!
中國人擼起袖子,再一次以無與倫比的熱情,投入到建設中國的浪潮中。
慢慢地,大街上的顏色,亮麗起來;一座座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街道,寬廣平坦;人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
到1978年,中國GDP達到3645.3億元,較1952年,翻了5倍還多。
此后,中國一路開掛,22年后的2000年,GDP達到99214.6億元,人均GDP達7858元。
21年后的2021,中國GDP達到114.4萬億元,人均GDP達80976元。
如今的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范圍內,貨物貿易第一、外匯儲備第一、對外投資第一。
一組組飛速增長的數字,讓人熱血沸騰。
說回牛肉。
經濟學上有個“牛肉消費理論”,說的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1000元到1500美元時,牛肉消費熱潮就會到來。
◎沸騰的牛肉火鍋
?
2021年,中國人均GDP,1.25萬美元,可想而知,牛肉的消費熱潮有多熱。
中國是世界第二牛肉消耗大國,每年要消耗掉900萬噸牛肉,其中,約300萬噸需要進口,是世界第一牛肉進口大國。
面對如此大的缺口,牛肉,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
?

◎黃白花小公牛

◎看得見的新鮮
算起來,中國人吃牛歷史已有幾千年,但老百姓能放開吃的,還真沒多少年。
然而,天子諸侯,略輸食材味道,王孫貴族,稍遜烹飪技巧,數口福人物,還看今朝。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