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在過去一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些變化在新的一年給餐飲創業者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究竟有哪些要求呢?紅餐專欄作者龔偉認為,對于小餐飲創業者來說,有7件事是必須做的。
本文由紅餐專欄作者龔偉(ID:canyinstar)授權發布。
2018年已經過去,回顧這一年的餐飲,很多人說生意沒有前幾年好做了,也有人說往后的日子會更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資本市場的介入,讓餐飲行業變得撲朔迷離,誰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有待發現。不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的是餐飲行業的一些變化,以及在新的一年,這些變化給小餐飲創業者的一些新要求:
2、要保持好奇心,擁抱變化
小餐飲人的生活大多是緊密圍繞鍋碗瓢盆,在前廳與后廚間日復一日地努力奮斗,時間久了,對產品和管理經營就容易形成慣性思維。面對新的消費群體、新的消費觀念、新的消費形式,傳統的生意模式會慢慢的失去吸引力。很多餐飲老板說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錢難賺了,歸根結底,是因為自己沒有跟得上變化的步伐。
我認識很多小餐飲老板,有一部分人是走不出去,看不到外邊的變化,所以總覺得自己做得還行。還有一大部分人走出去了、看到了,面對改變卻陷入了恐懼,因為改變就意味著放棄。小餐飲店最大的軟肋就是經不起折騰,在穩定即勝利的觀念驅使下,好奇心變得無比稀缺。
好奇可能會害死貓,也有可能會讓貓活得更好。仔細分析一下近年來爆紅的各種網紅品牌和快餐店,其實都是源自傳統餐飲項目,在傳統基礎上又做了創新與優化,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好奇心的驅使。
對餐飲創業者來說,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才是最好的投資。在新的一年里,餐飲人應該多多關注行業變化,關注自己同行的變化,要讓自己逐漸跳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去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3、要有品牌觀
這兩年整個行業都在說一個觀點:無品牌,不餐飲。然而縱觀餐飲行業,實際上真正能達到品牌高度的餐飲店屈指可數,大多數人對品牌的認識還處于懵懂階段。很多餐飲人把品牌理解為一套好的VI設計,一套像樣的裝修方案,設計一個logo,一個注冊商標。
其實品牌的核心是競爭力,從店面整體的市場定位、產品的客群定位、產品的特色,到服務和管理再到供應鏈以及整套流程的標準化,所有這些都做好了,核心競爭力凸顯出來了,這才是品牌之道。
餐飲人一定要有品牌觀,要有更高的目標和理想,用更高的標準去做事情。品牌不一定就是規模和連鎖,品牌也可以是溫度和溫情。認真做好每件事,在一點一滴的日積月累中,把一切都做好了,也會收獲成長,獲得市場的認可,也會塑造出獨特的個人魅力,形成核心競爭力。
6、在行業分工中重新定位自己
隨著餐飲行業越來越復雜的競爭,餐飲的經營也越來越精細化,分工合作成了行業發展的必然。在這個驅使下,個人單打獨斗早已成了過去,單靠個人力量去做餐飲會變得越來越艱難。
舉一個例子,我認識一個做米線和肉夾饃的餐飲老板,夫妻兩個人經營,自己鹵肉和面打餅炒醬料做米線,每天起早貪黑堅持了很多年目前還是一家店。我認識另外一個朋友,也是做米線和夾饃的,他背后有專業的研發和供應團隊,米線醬料、肉夾饃凍餅、肉夾饃鹵肉都是統一供應的,半年時間就開到了十幾家店。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塊,在這個領域里,你可能是專家,但是到了另一個領域,你未必會比別人做得好。就拿一家小餐飲店來說,擅長產品的人不一定就能把管理做好,能做管理的人不一定就能把營銷做好,最好的結果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自己的價值無限地發揮。
在行業分工面前,每個人都要重新定位自己,找到自己擅長的點然后深度挖掘,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對于餐飲老板來說,找到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比自己動手去操控一切更有價值。
7、敬畏傳統,回歸餐飲的本質
最后一點,我們要說的就是回歸餐飲的本質。我看了很多資料,發現有很多我們現在強調的東西,十年前餐飲前輩們早就已經在說了,這些才是餐飲的硬核,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經營傳統,回歸到餐飲的本質。
餐飲的本質是什么?好的食材,好的味道,健康、實惠。人們常常說餐飲是個良心活,餐飲人的良心是什么?一是干凈衛生,二是貨真價實,三是健康安全。餐飲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有感恩之心,要熱愛你在做的事情,這才是餐飲的根本。
編輯|紅餐_鐘昊玲
一個真實案例告訴你,餐飲創業到底有多難?
餐館用了最頂級的食材,為何顧客還不買賬?
開餐飲店一年凈賺50萬,為何你依然不敢創業?
那些開餐廳失敗的人,總結了6個血淚教訓
內容交流/轉載 | 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