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總有一種聲音,說年輕人都不愿意做廚師了。真的是這樣嗎?現在的年輕廚師又是怎樣看待這個職業的?今天,我們來聽一聽年輕廚師真實的聲音。他是一位“餐二代”,也是一位年僅21歲的年輕廚師;他熱愛烹飪并將做好粵菜當理想;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廚師盧駿杰。
盧駿杰,烹飪科班出身,雖然正式入行才三年,但廚齡卻不短。他說他從15歲開始就已經在自家酒樓當學徒,打下手,廚房每個崗位都做過。除了廚師,他還是一位年輕的“少東家”,平時幫助父親一起打理廣州傳統茶樓——觀綠茶居。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年輕,家境不錯,為什么這樣的一位“餐二代”會愿意從廚呢?他又是如何看待廚師這個職業的?為了讓大家可以更深入了解年輕廚師的想法,紅廚網(ID:hongchu66)與盧駿杰展開了一次對話。談入行:
盧駿杰:我從小喜歡做菜,也深受父親影響。父親在餐飲業打拼40余年,后來開設了自己的酒樓。正因為家里是做餐飲的,我小時候下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廚房轉,看師傅們炒菜,耳濡目染之下對廚房和做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記得15歲那年,下課回到酒樓,就會主動去廚房幫忙,忙到晚上打烊才能休息。雖然那時候手藝還不夠熟練,切菜也好,炒菜也好,動作都很慢,經常被父親和師傅講,但是我還是會一邊玩一邊學,從中找到烹飪的樂趣。就這樣被講著講著,也就很快適應了廚房的節奏,加上從小就見過,“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團隊師傅會教我,我自己也會去觀摩學習,上手還是很快的。可能因為這樣的“言傳身教”,讓我后來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習烹飪。△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盧駿杰:我弟也是學烹飪的,還在上學(笑)。所以我父親十分支持我們去追求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他希望我未來能接手家里的餐飲生意,做掌舵手繼續做大做強。而我做廚師,則是很好的一個途徑。據我所知,有很多餐飲店的生意之所以不好,就是因為老板不懂廚師、不了解廚師的需求,不懂烹飪,只知道賺錢,與廚師有很大間隙和矛盾。我和父親都覺得,做餐飲,起碼要了解整個出品的流程和廚房的架構,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壞,這樣才能把店做好。△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盧駿杰:可以說,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看著他的背影長大。他對餐飲的熱愛和敬業,40年如一日。小時候我在店里寫作業,他在店里忙著招呼客人、迎來送往、盤點清算,有時候忙到凌晨我在店里睡著了,他就抱著我回家,無論多忙,他都沒喊過累。另外,他對傳統粵菜的執著,其實很大程度影響了我對烹飪的熱愛。以觀綠茶居為例,我們除了做傳統點心,還復原了一部分傳統粵菜,如金華玉樹雞等。這些菜在市面上已經沒多少餐廳愿意做了,但他愿意花高出一倍的人力成本,請粵菜老師傅重新復原,讓更多年輕人知道傳統粵菜的味道。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做餐飲也好,做廚師也好,沒有不吃苦的,也讓我堅定自己做廚師、鉆研烹飪的心。我一直很羨慕父親不僅能夠實現自己的餐飲理想:做到想開一家賣傳統點心的茶樓就能開,還能給到我們一家優渥的生長環境。我也希望成為這樣的人。談行業:
紅廚網:有人說現在做廚師并不是個好的選擇,你怎么看?盧駿杰:在大眾認知里,現在的廚師并不是一個特別值得自豪或者能讓別人羨慕的職業。但是我不這么認為,恰恰相反,我認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廚師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包括我父親也是這么認為的。盡管社會給廚師貼了很多不好的標簽,比如賺得不多又辛苦等。還有很多人說,在國外做廚師社會地位很高,像法國就有很多名廚都是國家認證的,比如保羅·博古斯等,而在國內做中餐廚師社會地位不高。其實,在國內也有很多知名廚師,像譚國輝、樊志源等等。就算是法國,也會有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廚師,有人會吃名廚做的菜,自然也會有人吃家常菜。我承認,做廚師確實要犧牲很多,尤其是大家團聚的時候廚師最忙,大家上班的時候廚師才能閑下來,會犧牲許多與家人朋友相處陪伴的時間。但是每個職業都有利弊,關鍵要看自己是不是喜歡這一行,有沒有努力去找到自己的價值。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為什么我們的燒賣肉要堅持手切?因為傳統點心有它的價值;為什么我們要花時間切24件去復原一道金華玉樹雞?因為傳統粵菜有它的價值。手工出品與工廠加工后的半成品,味道真的是不同的。我認為這就是廚師的價值。我認為,既然喜歡這一行、熱愛烹飪,那就努力從每一道菜里面、從食客的反饋里面找到幸福感。紅廚網:你認為現在做廚師與過去有什么不同?作為年輕廚師,有哪些優勢?盧駿杰:現在我們這一代做廚師與過去相比,沒有以前那么辛苦,無論是廚房設備還是環境,都比過去好很多。環境上,我做過的酒店不說了,就連很多酒樓食肆的廚房都會裝上很強勁的抽風系統,灶前雖然還是會熱,但是整個廚房不會說一直都很悶熱,而且現在基本上都用上了燃氣,有的店還會用電灶,更加環保安全。設備上,越來越多新式機器,比如蒸柜、刨片機、冷庫,刨片機比人手更精準和標準,廚師可以抽時間做其它事情;冷庫可以幫忙保存食材原料,點心師傅不用在凌晨3、4點起來和面,前一晚下班前和好面放冷庫就行。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至于我們年輕廚師最大的優勢,我認為在于知識攝入的渠道豐富很多。現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只要用心就能學到更多知識,可以成長得很快。我們這一代有太多渠道可以學到不同菜系、不同國家的烹飪技術,不必再像過去那樣必須求著師傅教你,師傅說一你不能說二。現在網絡信息和視頻傳播很廣,可以自己去搜、去自學整個流程,然后去實操,一對比就知道關鍵點在哪兒。可以說,我們的眼界和知識儲備量,比起我們父輩年輕那會真的好太多了。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現在做廚師還可以有更多的發展方向。你可以選擇像過去那樣,在烹飪上深耕,成為菜系的領軍人物;你也可以選擇做研發,為連鎖餐企和預制菜企業服務,研發更多產品;還有,你也可以選擇拍短視頻教烹飪,借助媒體傳播力打響自己的名號。△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盧駿杰:我認為還是要靠各種媒體去告訴大家,現在做廚師并非像坊間傳言那樣苦不堪言。現在無論是設備還是工作的環境都比過去好很多。雖然工作強度依然高,但是無論哪一行都會有自己的苦和累。談傳承:
紅廚網:有人說,傳統粵菜在逐漸消失,你是如何看待的?盧駿杰:老實說,傳統粵菜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市面上很多酒樓的菜單都大同小異,大家賣的新派粵菜其實都差不多。我認為部分傳統粵菜逐漸消失的原因是,一個是用人成本,現在用人成本這么高,有多少店愿意花錢去雇人來做?另一個就是廚師的技術,現在還有多少廚師愿意去做或者懂得怎么做傳統菜呢。比如我們店的招牌金華玉樹雞,一只雞規定是要起24件的,那有沒有人愿意花這個時間去起片呢?直接剁了賣白切雞不是更快嗎?現在網上很多短視頻都說廣東人愛吃白切雞、豉油雞,但是其實粵菜里雞的菜肴有幾百種,還有金華玉樹雞、太爺雞等等,而不是只有白切雞一種。金華玉樹雞。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所以,我和我父親現在做的,就是重新去做這些大家都不做的傳統菜和傳統點心。我們的菜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輪換,但都是傳統粵菜和傳統粵式點心,只是會用到應季食材或者口味上符合當季。這樣不僅可以打出差異化,讓大家知道在我們這里是可以吃到這道菜,還能讓更多年輕人知道原來傳統菜是長這個樣子的,這么好看的,是這種味道的。盧駿杰:很多老師傅都說粵菜有傳統無正宗,本身粵菜就是很包容的菜系,菜可以留存在菜譜上,但傳統手藝丟了就丟了。我覺得,菜本身重要,但一直流傳下來的粵菜烹飪技術更加重要。其實可以這樣看待所謂傳統和新派,現在我們做回80年代、90年代的粵菜,固然是傳統粵菜,但如果是60年代的廚師去看80年代的粵菜,他們也會認為那是新派菜。可從當時到現在,所有東西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入行的人、學藝的難易程度,再到食材的變化、市場上食客口味都出現了變化。但無論傳統還是新派,其實做出來的依然是粵菜,這就是我理解的“有傳統無正宗”。網油牛肉球。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盧駿杰:不敢談什么傳承,我認為自己現在還年輕,首先還是要做好自己現在能做的事,一方面幫父親管理運營好家里的茶樓,另一方面跟師傅們一起去復原好傳統粵菜。只是現在像我一樣做廚師的年輕人真的不多,包括我們店里,廚師團隊平均年齡40歲了。不過幸運的是,我身邊有不少同樣熱愛烹飪的同齡朋友,也會來我這里吃,一起跟著師傅們去學。而且我們酒樓會有明確的上升通道,學徒、年輕廚師到管理者,每一個廚師都要去學傳統粵菜。我相信,只要還有人吃飯,有年輕人對烹飪充滿熱愛,這個行業就一定不會消失,會越來越好的。△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也許,在很多人眼里,盧駿杰這位年僅21歲的年輕廚師,入行時間尚淺,對廚藝的理解并沒有很到位。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他的身上看到當代年輕廚師不一樣的一面:他們自信、從容、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并愿意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努力奮斗。雖然,現在依然有很多廚師認為,后廚的小年輕浮躁不踏實,不聽管教、不愛學習,但是換個角度看,個性彰顯何嘗不是他們這代人的特色呢?當代年輕廚師,他們思維活躍,對世界充滿好奇,敢于接受和嘗試新鮮事物,這對于亟需變革的后廚來說,并非一件壞事。或許,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對年輕廚師多一些包容和肯定,少一些“傲慢與偏見”。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