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調味品、小家電、線上食品品牌躋身大消費行業3大熱門賽道。3345億大市場背后,2020年的調味品市場格局如何?
復合調味品賽道,烽煙再起,創投還有哪些機會點?作為渠道驅動的一類快消品,它的渠道、供應鏈又將呈現哪些新的特點?
本文,我們主要分成2部分:先從4個視角,宏觀勾勒出調味品的整體市場格局和變化;重點將落在機會點探索,深挖復合調味品的細分賽道、分析資本對渠道與供應鏈的考察點。
01
千億市場下的“酸甜苦辣咸”
這已然是千億級的大市場,據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品主要是在飲食、烹飪和食品加工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消費品,有調和滋味、氣味,去腥、除膻、解膩、增香、增鮮等作用。一般可分為2大類:單一調味品、復合調味品。
調味品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二級市場的火熱格外明顯,主要呈現3大特點:
1)目前A股共27家調味品相關的上市公司,其總市值一路走高。據Wind數據,2020年9月高達9191億元,較2019年底上漲71%。
2)頭部企業市值領先,海天味業超5000億,中炬高新、安琪酵母、天味食品等11家公司位列百億梯隊。
3)估值溢價率很高,上海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調味品在食品飲料子版塊中,估值溢價率始終保持400%以上,明顯高于其他子版塊。二級市場的一路高歌猛進,也增強了一級市場的關注度。
在一級市場,青桐資本調研了100+大消費領域的投資人發現,資本普遍對調味品關注度很高。
從鯨準、企名片的融資數據來看,2017-2020年9月,共30個項目完成融資,2020年1-9月有3個。融資輪次主要集中在A輪之前,偏早期。
品類上看,復合調味品備受資本青睞,30個融資項目中,生產復合調味品有25家。獲得融資的公司,傳統企業和2010年以后成立的新品牌“半分天下”,兩者分別占12個、13個。
同時,賽道新玩家數量逐年上漲,據企查查數據,2020年1-9月,調味品新注冊企業共68805家,2019年為83188家,已是2015年的2.5倍。
有個特別的現象,調味品玩家數量龐大,資本關注度亦高,但最終投資的項目量并不多。這主要因為符合機構投資邏輯的標的有限,資本看調味品項目,重點會考量渠道、供應鏈能力。
調味品賽道,27家上市公司市值水漲船高,同比上漲71%,復合調味品備受創投青睞。一二級市場同步發力,是疫情催化下的短期爆發,還是行業持續的發展趨勢?2020年的調味品市場,又總體呈現哪些新特征呢?
02
聚焦調味品行業4大特征
1.單一調味品,二級市場的“寵兒”
另外,單一調味品生產工藝復雜,進入門檻高,創業公司跑出機會比較有限。
單一調味品發展時間長,市場格局明確,主要包括8大類:食鹽、醬油、食醋、味精、糖、香辛料、料酒、芝麻油。
其中,醬油是最大的品類,占21%,頭部玩家明顯,已形成以海天味業為首的“一超多強”格局;
食醋占比較低,僅占5%,市場較分散,東海證券數據顯示,其行業集中度CR3僅為10.1%;
味精、食鹽消費正在減少,據調味品協會,味精的占比8年內下降了10%。這主要受消費者健康飲食的影響,來自英敏特2019年研究數據,94%的中國城市消費者試圖減少鹽的攝入量。
目前,單一調味品的發展主要呈現2大趨勢:
首先,主打功能性、健康的單一調味品受到青睞。
以醬油為例,據青山資本,市場上功能性醬油品類眾多,包括涼拌、紅燒、鐵強化醬油等,品質上也有區分。青桐資本統計淘寶數據發現,銷量排名前10位的醬油中,有7款為二級以上,或功能性醬油。
其次,產品價格不斷升級,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19年我國調味品行業平均零售價為19.4元/千克,2014-2019年逐年上漲,復合增長率為3.5%。
另據光大證券,國內居民購買醬油的主力價格帶,也從10元以下,上升到10-15元,占46.6%。
2. 復合調味品:創投集中,新品類層出不窮
復合調味品創業公司密集,據企名片、鯨準數據,2017-2020年9月有25個復合調味品項目成功融資。
該賽道細分品類眾多、市場集中度不高,創業品牌發展空間較大。相較于傳統品牌已形成的規模效應,在渠道、供應鏈端的優勢,新品牌跑入頭部仍有一定挑戰。
復合調味品賽道玩家主要有2類:第一,未上市的傳統調味品企業,既包括全國性品牌,如老干媽、王守義等,也包括區域性龍頭,如丹丹、紅山河等;第二,成立時間不到10年的創業公司,如飯爺、川娃子等。
其中,未上市傳統調味品企業也是賽道重要玩家,主要呈現2大特點:
1)普遍體量大,已成為細分品類的頭部。來自公司官方數據,辣椒醬龍頭老干媽,2019年銷售收入破50億元,同比上漲14.43%;香辛料龍頭王守義,2019年營收超30億元。
2)品類上,川貴地區的辣椒調味品居多,如老干媽、百味齋、丹丹、飯掃光、恒星等。由于良好的現金流,經營理念偏傳統,這類企業融資需求往往并不強烈。
另外,青桐資本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創業公司會向方便速食賽道拓展,媛家醬、飯爺分別研發了方便面、螺螄粉等SKU。在天貓旗艦店,飯爺螺螄粉的月銷超5萬單,遠高于其牛肉醬1000單的月銷。
這些企業為何會“跨界”到方便速食品類?青桐資本總結出2大原因:
1)方便速食食用上的最大差異,在于醬料包的口味,這正是調味品創業公司的優勢;
2)方便速食切中年輕群體“一人食”的消費場景,是2500億級的大市場。
3. 渠道:餐飲為“王”,外賣孕育佐餐新品類
調味品渠道為王,其分銷渠道主要有3種:餐飲渠道、家庭渠道、工業渠道。和其他快消品不同的是,B端是調味品最大需求端。
1)餐飲渠道占50%,疫情期間家庭渠道不降反升
2)外賣渠道催生佐餐新品類
外賣渠道的發展,催生了調味品新的使用場景。佐餐品類崛起,以外賣佐餐醬為例,已跑出虎邦、佐大獅2大頭部品牌。據虎邦辣醬官方數據,2019年其全年銷售額達2億元,近3年復合增速高達300%。
目前佐餐品類的滲透率很低,伴隨著外賣的高速增長,佐餐將是未來極具成長前景的細分市場之一。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我國外賣交易額高達6035億元,較上年增長30.8%。無疑,在外賣渠道端,調味品有望突破傳統成長路徑,孕育出更多新品牌。
4.兒童調味品“嶄露頭角”
兒童調味品需求從無到有,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品類,據町芒研究院數據,2019年兒童調味品消費金額在兒童食品中占比達3.8%,2016年僅為0.2%。龐大的兒童人口、85后~95前消費者育兒觀念轉變,是催生其市場需求的動因。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6.78%。
從品類來看,國產調味品居多,兒童拌飯料、兒童醬油最受歡迎。據智研咨詢數據,國產兒童調味品占近70%。青桐資本統計天貓、京東數據發現,兩大平臺銷量前20位的兒童調味品中,兒童拌飯料占42.5%,兒童醬油占22.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兒童調味品缺乏國家統一安全標準。據町芒研究院調查,三大電商平臺銷售的國產兒童醬油執行標準,95%遵循GB/T 18186-2000標準,這僅是釀造醬油的通用標準,并未具體涉及兒童醬油的規范。
綜觀調味品行業,單一調味品市場格局明確,上市公司集中,創業公司進入門檻較高;復合調味品中,未上市的老字號樹大根深,創業公司層出不窮。除傳統餐飲、家庭零售渠道,外賣成為新的消費場景。那么,調味品這個長坡厚雪的賽道,2020年還有哪些發展機會點?什么樣的公司能夠成功“出圈”?
03
調味品企業“出圈”機會點
1. 品類選什么?火鍋、中式復合調味品大有可為
1)火鍋調味品,具備較大想象空間
火鍋調味品是熱門賽道之一,包括底料、蘸料2種。據智研咨詢數據,2019年火鍋底料市場規模為225億元,火鍋蘸料為50億元,兩者同比增速都超15%。
從玩家格局來看,雖然已有一些頭部玩家,如頤海國際、天味食品、紅九九等,但據東興證券數據,市場集中度CR3不足20%。火鍋調味品市場,目前仍較為分散,新玩家跑入頭部的空間較大。
青桐資本分析認為,火鍋調味品即將步入快車道,有2大驅動因素:
1)火鍋餐飲的高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高達5295億元,同比增長10%。
2)火鍋消費場景多元化,尤其是一人食、親友聚會等家庭場景,勢必帶動火鍋調味品的需求。
2)中式復合調味品:菜肴調味包、辣醬走紅
中式復合調味品,是復合調味品中增速最快的品類,據中國調味品協會,2015-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16.9%。
目前有2大品類受到關注:
1)經典菜肴調味包熱度攀升,如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水煮肉片調味包等。其中,魚調料包、小龍蝦調料包格外火爆,據天味食品官方數據,其好人家酸菜魚調料的營收已超3億元。
2)辣醬最受創投青睞,2017-2020年融資成功的13個復合調味品創業項目中,有10家生產辣醬,如飯爺、二和嫁嫁等。
首先,B端餐飲逐步連鎖化、團餐規模龐大,催生了標準化中式復合調味品的巨大需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餐飲連鎖門店收入增長率為27.4%。 另據中國飯店協會,2019年團餐市場規模達1.5萬億,占餐飲行業份額為33.2%。2)C端消費群體年輕化,復合調味品符合“懶人經濟”減少烹飪步驟、提升效率的需求。
04
資本看什么?渠道、供應鏈能力是勝出關鍵
1)渠道:擁抱餐飲,借力新渠道
“小食品、大流通”,渠道對調味品市場的拓展效率至關重要。
首先,看渠道鋪設是否廣泛、全面,這取決于經銷商的覆蓋面和滲透力,除了商超、便利店,能否觸達食雜店、夫妻店等下沉終端。據阿里巴巴數據,全國零售小店數量高達600萬家,其中70%以上在3-6線城市,貢獻了快消行業40%的出貨量。
其次,是否有穩定的餐飲大客戶背書。根據日辰股份招股書,2019年其前5大客戶貢獻營收占比近47%。如何增強大客戶粘性,也是調味品企業面臨的一大課題。日辰股份重點發力定制餐調業務,2016-2019年其收入占比從25.2%提升至42.1%,大客戶穩定性相對更強。
再者,充分借力外賣等新渠道。外賣崛起,佐餐品類走紅,為調味品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在外賣渠道端,調味品有望突破傳統成長路徑,孕育出更多新品牌。
第四,以電商平臺旗艦店為主的線上渠道,可幫助TO C創業公司迅速起量、建立品牌。飯爺2016年線上起家,1年內旗艦店銷量超3000萬。另據中國調味品協會數據,入駐線上的調味醬新品牌數量增長迅速,2019年增速高達200%。
2)供應鏈,構建調味品的“中樞”
那么,對調味品來說,什么才是好的供應鏈?青桐資本研究認為,主要具化為3個方面:
1)原材料層面,有高性價比、品質穩定的合作方。
2)生產層面,若是自建產線的企業,產能利用率要高,據海天官方數據,2019年其產能利用率高達95%;若是采用代工的企業,需要有磨合較好的加工廠,使得口味產出穩定。
3)倉儲物流層面,能夠覆蓋全國、具備足夠靈活度。百佳食品通過自建物流,開發倉儲管理系統,靈活服務了國際國內多家餐飲、食品巨頭。
小結
歷經近30年發展,已是完全競爭的市場。
復合調味品處于新品類增量階段,增速快,市場仍較為分散,創業機會點密集,火鍋調味品、中式復合調味品2大品類是目前相對有潛力的細分賽道。
渠道、供應鏈是調味品企業“出圈”的重要能力點。如何在眾多玩家中脫穎而出,跨越品牌生命周期,最終還要回歸調味品的商業發展邏輯。
整編|餐飲O2O-小貝
餐飲O2O“重啟2020”專題文章
滬上阿姨單衛鈞:疫情或成分水嶺,茶飲行業將現兩級分化
餐飲行業如何開啟2020年下半場?數字化!
西貝賈國龍:災難改變了我“永不上市”的想法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穩定性是未來競爭關鍵項
云海肴日虧百萬自救戰疫:做最壞的打算,期待最好的結果
80家店疫期月流水1300萬,南城香汪國玉:要讓水龍頭一直流水
疫區免費餐食、賣自熱飯、試水數字化,鄉村基的硬核自救之路
西貝“發不出工資”,老鄉雞“手撕員工信”,背后是同一個秘密
500億的牛蛙市場,如何戰疫?解禁后又有何變化?
20天進駐236個社區!日買500單的社區拼團你會玩嗎?
西貝、云海肴的自救:大廚化身李佳琦視頻直播,新零售還會遠嗎?
門店大廚變美食導師!視頻直播是餐企新機遇?
復工大招:推小程序、招“團長”、探索“社群”、玩直播…
樂凱撒戰疫:營收降50%,董事長CEO不領工資,經營團隊半薪
喜家德疫情做戰計劃曝光:一切都是為了活下來!
—分析與報告 —
相對疫情損失,餐企最需思考的是消費變化!
后疫情時代,餐企必須修煉的三重能力
“今年能恢復到原來的八成就不錯了”,這是一次慘烈的洗牌!
現金流抗過了2月的餐企,三四月該做什么?
餐飲業的“至暗時刻” ,這個報告的數據驚到你了嗎?
深圳9成餐飲恢復堂食,報復性消費卻沒來…
復工后,生意降了7成!現在輪到餐飲企業被抄底了
大數據預警:42萬家餐飲企業生存報告
疫情,正在倒逼中國餐飲業進化
銷量增長29倍!半成品菜和方便食品,2020餐飲的2大新趨勢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公益直播 |半成品菜銷量增10倍,但餐廳的涼菜如何解決呢?
疫后復工開業,員工防疫操作做到位了嗎?
公益直播 |疫情新形勢下,餐飲爆品設計的6個大招
公益直播 | 疫情下,如何抓住餐飲新零售爆發機會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