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這里,不僅僅有商業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管理之道。
霜降是24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也是秋季最后的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冷,開始降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曾經就有記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意味著2019年冬季的即將到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
一候豺祭獸: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殺獸陳列,古人說是“祭秋金”,也是別秋的一種儀式。
二候草木黃落:木葉飄零,颯颯風干,冬天即將來臨。
三候蟄蟲咸俯:“咸”是皆,“俯”是低頭,是臥而不食,就是冬眠。
Happy Halloween
賞菊
在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正值賞菊的好時節。
登高
秋季山林、高山空氣新鮮,大氣中的浮塵和污染物較少。霜降時節登高遠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還可舒緩心情。
賞紅葉
“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賞美景。
吃牛肉
廣西玉林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卜,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吃柿子
霜降節氣的習俗很多,但吃紅柿是大多數保留最多的習俗,老人們常說:“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吃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潤燥保持嘴唇不裂開。
直到今天,一些人在依然會霜降這天爬上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本草綱目》言:“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
柿子全身都是寶,連葉子都是一種中藥,果肉中富含果膠和維生素C等,金秋吃它,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有保護心臟,潤腸通便,活血降壓等多種功效。
尤其是,要論保護心臟,就連醫生都稱好的水果——蘋果,都得在柿子面前“甘拜下風”,所以“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中老年人適度多吃點柿子,于心臟大有裨益。
不過,柿子雖味美營養高,但畢竟屬于寒性食物,直接鮮食對于老人小孩的腸胃極不友好。
那該怎么辦?當然是將柿子做成美食。加熱后去除寒性,留下了鮮甜味道和營養,更適合中老年朋友、小孩子和脾胃虛寒的人食用。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可見霜降節氣養生工作是多么重要。中醫專家指出,霜降養生在飲食上應以平補為原則。
霜降易患疾病:
霜降這個節氣好發的疾病有消化系統疾病、風寒感冒、寒性腹瀉、心腦血管疾病等,預防的最佳方法是飲食調養。
專家介紹,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因此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飲食宜溫和,少吃生冷、不潔、腐敗變質食物,可吃些小白菜、卷心菜、魚類、面食、蘋果、酸奶等,且烹調方法應以蒸、煮、燴、燉為主,忌油煎炸食物。
霜降后,心血管疾病患者飲食應尤其注意低脂、低膽固醇、低鹽,不要因為天冷,為了御寒而多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山楂可開胃、擴血管、降血壓、降膽固醇、強心;茄子、板栗可降低膽固醇;萵筍、土豆、板栗含鉀比較豐富。
霜降的來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飲食宜清淡、低鹽、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吃平咳、祛痰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萵筍、梨等。
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統疾病可取馬齒莧單味中藥適量,水煎服,也可將其研末,與糯米煮粥,早晚服用。這樣可以增加人體的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推薦霜降節氣飲食:
主食推薦
松子粥:取松子25克,粳米100克,食鹽適量。將松子仁、粳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食鹽,旺火燒沸后再改小火煮成粥。常飲此粥可預防秋季的肺燥咳嗽,腸燥便秘。
主打蔬菜
黃豆芽:黃豆發芽后由于酶的作用,更多的磷、鋅等礦物質易被人體吸收,維生素B2、胡蘿卜素等高于黃豆十多倍。
洋蔥:洋蔥清熱化痰,降脂、降糖。近年醫學研究發現,洋蔥內含有降血糖的物質——甲磺丁脲,常食對糖尿病人頗有益處。
果品推薦
山楂:山楂有擴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含量和強心作用,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栗子:板栗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者食用。
南瓜子:南瓜子有止咳、驅蟲的作用。如身覺乏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可經常與花生仁、胡麻仁同服,不限量。
溫馨提示
在寒冷的深秋時節,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同時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養,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消極低落;注意勞逸結合等。
1、防賊風
霜降節氣,氣溫驟降,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這被中醫稱為“賊風”。若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所以,睡覺時一定蓋好被子,特別是保證腹部、頭部不要受寒。此外,還要注意穿衣保暖,不要隨意減衣,以防賊風。
2、防濕邪
秋天的雨水多,須防濕邪帶來的身體不適如水腫或腹瀉。如果脾傷于濕氣,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埋下病根。所以應該多吃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祛濕的食物。
3、防秋郁
晚秋時節,天氣漸冷,草木枯黃,落葉落果,萬物蕭瑟,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因此可多看喜劇片,感到開心就放聲大笑。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豆類等;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等。
4、防秋燥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易出現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膚干燥等現象,燥易傷津。首先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可以養肺。而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的水果可以滋陰潤肺。
內容圖片整理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