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第二期課程。
聽懵了,手酸了,本子記得太厚了……
昨天,進行了《新茶飲研發必修課》第一天的課程,純干貨,導致沖擊波有點猛烈。有學員表示“聽課三天,需要消化三個月,能受用三年”。
贊美的語言聽起來總是那么悅耳。
但是,昨天究竟講了些什么內容,今天分享一部分出來,想報名第二期的先預熱一下。
如何打造一款超級新茶飲品?
11月16日上午
導師:馬勝學,
星巴克前中國及亞太區副總裁、美國立頓茶公司研發組組長、可口可樂研發部項目負責人
主題:《產品研發的底層邏輯》
1.新茶飲兩化:產品新鮮化——水果茶,價值顯現化——臟臟茶
2.新茶飲的未來趨勢:
新茶飲的“兩化”還將繼續:表現形式的替換和迭代將會更快
追求產品的健康和功能性:添加益生菌、DHA、氨基酸、茶氨酸
新的萃取技術、設備的應用,能極大提高茶基和終產品的品質
新的包裝和飲用方法或形式
AI的應用,提升客戶體驗、提高服務效率
3.產品研發常見的4個誤區:
非系統性的,“獵槍”的方法
我們認為我們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
消費者只能在開發后期看到產品
如果接受度很低,不知道為什么,需要重新開始
4.產品研發較好的方法:
技術指導研究
系統、快速、便宜、準確(從想法到產品)
消費者的接受度被集成到產品開發的所有階段
5.新茶飲品牌如何打造自己的技術壁壘:
茶葉的萃取技術
茶飲加香技術
壟斷性的原料資源
高價值、高效率、高性價比
成功的市場策劃和銷售模式
整合供應鏈
6.以及最干貨的一張圖:如何開發一款超級新茶飲品
最后,和導師合張影吧
專業解讀中國茶密碼:
7大類茶分別有什么特性?
11月16日下午
導師:羅軍,
國茶實驗室創始人、資深茶葉品牌策劃顧問
主題:《中國茶密碼》
“不要和茶搞曖昧,要和茶談戀愛。”
新飲力大賽時,羅軍老師就清晰地指出,“研發人員對茶葉知識的欠缺,已經嚴重影響了對產品創新的想象。”
這次培訓上,他狠狠地給學員們補上了這一課。
“按照茶多酚的氧化規律,茶被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現在茶其實有6+1類:第7種是再加工茶,如花茶等。”
導師羅軍系統講解了每一類茶的特性、工藝特征、分類、代表茶,以及制茶的方法、走水還陽、窨制等專業茶知識。
就連對每一類茶的描述,都那么美好:
怎么才能將這一抹綠,帶往遠方,留給明天,中國人發明了綠茶。
有一種茶,天生就是為了追香而誕生——烏龍茶。
有一種茶,發生了意外的發酵——紅茶。
有一種茶,是人類干預最少的——白茶。
一次做綠茶失誤而誕生的藝術——黃茶。
有一種茶,也許會被遺忘——黑茶。
有一種茶,演繹花與茶的曠世之戀——花茶。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完成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
圖記:
報名聽課的學員,這么有來頭!
9點正式上課前,除了介紹本期課程的導師,學員們也各自進行了自我介紹。
他們有做茶飲研發的、做膠囊咖啡的、做保溫杯的品牌希諾、從事咖啡師職業的等等,甚至還有尋找中小品牌的天使投資人……
果然應了那句話:茶飲向上,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茶行業、認真研究茶。
來早啦,先看看
課堂現場
課間茶歇
后面兩天課程,還將有:
跟導師羅軍到實驗室,進一步了解茶的特性;
奈雪的茶研發總監張勝斌,講解水果茶的研發;
茶顏悅色研發總監楊洪廣,講解奶茶的研發。
第二期課程時間已經確定,12月7、8、9日,30個名額已報過半,想參加的,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 END —
統籌:啡姐 | 編輯:政雨 | 視覺:JIRFEI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閱讀原文在此。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