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O2O國慶中秋推出的《餐飲七日談》:從選址、定位、產品、營銷、運營、組織、外賣七個緯度解讀新餐飲。
選址:選址定生死!星巴克、西貝、樂凱撒等大牌們的“選址術”你也學得會!,定位:定位定天下!史上最全的餐飲定位方法論在這…
餐飲業的本質是產品,產品是王道。今天繼續聊聊餐飲產品方面的話題,歡迎餐友們一起探討。
互聯網泡沫退去,餐飲正在回歸產品本質!真材實料、手工現做、天然健康正成為餐飲業和消費者的關鍵詞。
2017年,將成為餐飲行業“大躍進式”熱鬧之后沉淀回歸的分水嶺。那些蹲馬步練內功、堅守高品質產品、以品牌為教宗的餐飲企業浮出水面。
01
回歸本質,“產品主義”正當時
“產品主義”經巴奴毛肚火鍋老杜在2015年提出后,迅速得到全國餐飲人的認同。
老杜認為:產品就是品牌的‘1’,裝修、服務、互聯網等流行化趨勢都是后面的‘0’,這個‘1’是根本,沒有這個‘1’,后面再多的‘0’都毫無價值。
產品主義,不僅僅是指產品的品質、口味,它是一種戰略,它是一種理念,它是一種精神,它也是團隊的一種信念和信仰。
產品主義是基于顧客心智,由外而內的全局性思維模式,強調類別的獨特性、創造第一的心理位置,同時削尖品牌的含義,最終使品牌等同于某種產品,成為某種品類或產品的代名詞。
時至今日,在產品主義的帶動下,一線餐飲品牌都在進行產品升級迭代,西貝的“好吃戰略”、“天然派”、九毛九的“健康餐桌”…。
另一方面,產品要定期更新,消費者真正消費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新鮮感。這個新鮮感不是基于生產者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從消費者的角度。每年都推出新品,消費者就一定會買單嗎?并不是。
問題是,我們如何能夠持續創造新鮮感呢?這相當不易。
比如喜茶所打造的芝士奶蓋茶創新產品,與原來人們心目中對茶的認知的差值,就是一杯喜茶帶給消費者的新鮮感,這才是吸引消費者的地方。
但這個新鮮感會逐漸遞減,怎么能把這中間的差距不斷擴大,而不是任由它逐漸縮小,這是喜茶的創始人要思考的問題。
當然,這也是每個餐飲老板都要考慮的問題。
02
專注聚焦,打造爆款產品
在當今餐飲大市 場的環境下,所有餐廳都在朝著小而精的方向發展,并且在產品方面也都在爭相打造屬于自己的爆款產品。
何為爆款產品?爆款產品就是產品銷售中,供不應求,銷售量很高的產品,同時也是雙A產品。
招牌菜和爆款菜是兩碼事,不是每一款菜都用來賺錢的,但保留下來的每一款菜都要有它的作用,就像戰場上不同陣位上的士兵一樣。客人點不出菜,不是菜品少了,而是菜品多了,爆款缺了。
目前來說,很多餐飲店存在著一個問題:菜譜越厚,利潤越薄。這是為什么呢?這令許多餐企老板感到困惑;其實,學會聚焦、做減法真的很重要,哪些菜應該刪,那些菜應該保留,哪些菜應該調整和優化,這絕對是門學問。
近期獲得天圖近億元投資的松哥油燜大蝦,2015年創立時以一道油燜小龍蝦作為爆品菜和幾道湖北小吃,憑借精準定位和專注聚焦迅速成為深圳排隊人氣餐廳,最好的店一天可以賣出1000多斤小龍蝦。
創始人華為IT男徐松表示:“松哥就只做油燜小龍蝦,這一點是始終不會變的!”專注一道爆款菜的背后是堅持高品質只采購7錢以上的蝦、9道清潔工序和28道烹飪工序!這也許就是天圖投資的原因吧!
作為現包水餃的領導品牌喜家德的爆款產品,從早期的素三鮮水餃進化到現在的蝦仁水餃,一方面是專注聚焦的結果,另一方面是以蝦來提升產品價值,從而提升水餃行業的整體客單價。
喜家徳為打消顧客對食品安全的憂慮,首創一字型水餃;為保證新鮮,供應鏈成規模,從過去的十幾種水餃縮減成為現在的5種水餃;為解決標準化,從傳統的論兩賣改為論盤賣…。
而上海小楊生煎靠一款小吃成為單品之王,創始人楊利朋總結了幾點:
1. 堅持用好的原材料
2. 重視食品安全
3. 堅持單品爆款
4. 注重消費者體驗
5. 創新求變
6. 把利讓給消費者
7. 順應時代和潮流的變化
03
精減菜單,卻提升了利潤
很多老板都明白,菜單并不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少了,又擔心顧客吃兩次就吃遍了,產生厭煩感,進而影響生意。減菜單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經營戰略的一種考量。
楊記興臭鱖魚創始人楊金祥用了三年時間,前后四次瘦身菜單,第一次從200多道減到128道,第二次減到78道,第三次減到58道,最終確定到38道。
精簡后的楊記興菜單結構,突出了招牌臭鱖魚產品,后面依次是“三大特色”、“十大必點”、“涼菜”、“徽州燒炒燉”、“主食”、“飲品”。
結果是臭鱖魚一道菜占了店里銷售額35%;3大特色和10大必點菜,大約占了30%。
聚焦特色產品后,從每天賣六七條到賣一百多條,臭鱖魚的銷量上升了,采購成本降低了。餐廳的毛利率從50%提升到了67%,同時廚師更專注于某幾道菜品,就會越做越好、越做越精,保證招牌產品的品質穩定,并不斷提升。
相同的邏輯在板燒魚品類創造者老板戀上魚,以40公斤的大鐵板、活魚現殺、中餐西做的形式,創造出細分的板燒魚品類。
從2008年創立迄今,歷經5次產品迭代,從最開始的150多道產品砍到如今只剩下40多道菜,板燒回魚成為每桌必點桌,濟南8家店天天排隊。
之所以一直不斷的縮減產品,是因為每一次的濃縮毛利都在提升,客源都在提升,人均都在提升,滿意度都在提升,品質都在提升。
04
供應鏈升級,提升效率
“品牌80%應該是靠產品,而產品要靠供應鏈。對樂純來說,做品牌就是在做供應鏈。”樂純CEO Denny感嘆。
其實,供應鏈能力百分之百決定了產品的質量和成本,更主要是效率地提升。許多餐飲品牌注重前臺店面的升級,忽略了后臺供應鏈的升級。
升級空間是指產業鏈條不夠完善,達不到用戶對產品的要求;升級需求是指產業鏈條供需結構錯配,用戶要的產品,市場上沒有;或品牌可以通過商業模式改進或品牌運營不斷創造增量需求。
比如成立于2014年的小恒水餃,開創了外賣+堂食水餃的新品類。速凍水餃的制作鏈條已經很成熟了,小恒水餃按照外賣用戶對水餃“不沾皮”的要求,重新研發了和面配方。
供應鏈升級又能讓用戶享受好的原材料和產品設計,最終實現“相對便宜,絕對質量”的產品交付。優質產品又為品牌提升了溢價空間,保證了制造商和品牌的利潤,為產品迭代和品牌升級創造正向循環。
而沒有深入供應鏈管理意識的新品牌,會在創業期間迷失方向。比如用營銷取代品牌。營銷是為供應鏈創造增量的方式,但不是核心。“營銷想持續轉化成復購。還是要靠產品。”Denny表示。
餐飲業的終極競爭在供應鏈,中國營收過10億的餐飲品牌,近兩年都在追溯原產地。巴奴、呷哺呷哺、豐茂,都趕在今年8月份同一時間帶消費者去體驗內蒙錫盟羔羊。
巴奴在2013年加起來資產還只有 1 個億,就花 3000 萬買了 20 畝地在重慶蓋起了支持500家店的底料加工廠。
這種把更多的資金投向于后端的做法,用貨源堆積企業質量保障的行為,導向的是為前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體驗,而這同時也構造了品牌的護城河。
那些對食材有追求的品牌,即便店數不多,但說起來也足以讓人敬仰,日日香、喜茶、八合里海記、潤園四季,仔細想想,這幾家店也無一例外都符合這個邏輯。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11月12日—18日,餐飲O2O定制日本深度研修考察團,餐飲大咖全程帶隊講解,餐訪企業董事長親自接見,深度研修40多年匠心企業打造單品爆款的邏輯,200多年企業的卓越管理運營,日本極致效率化的供應鏈與中央廚房,以及新型業態的創新之道!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日本餐飲研修團詳情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