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唱歌”的卷餅、“灰頭土臉”的朋友圈、因“太丑”而被撤刊的囧料……這些最新的營銷腦洞你知道嗎?
互動性參與感、積極情緒、創造力、放飛自我、品質化區隔、價值觀輸出、審美需求……現在的消費者需要什么,你知道嗎?
從新角度吸引新消費者永遠是餐飲品牌營銷追逐的目標,所以,營銷創新似乎是一條無止境的征途……到底如何折騰才能成為消費者眼中那個“與眾不同”?
感官跨界的參與互動營銷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美國快餐連鎖店Chipotle將一款食客可以把食物組裝成一支曲子的體驗活動——“SAVOR.WAVS”推出。
這個主營墨西哥卷餅的餐廳找來音樂制作人RZA ,給 51 種食材都編制不同樂器的聲音:牛油果代表的是中提琴的聲音,雞肉是貝斯,黑豆則是喇叭聲……
然后顧客自由選料搭配出一個墨西哥卷餅等候約 30 秒鐘,在SAVOR.WAVS 的網頁上就能看到一個由食材組成的萬花筒畫面,這些食材所攜帶的音樂也隨之而來。
這個活動帶給消費者用音樂“翻譯食物”的奇妙體驗,音樂成品的奇異程度取決于顧客食物搭配的大膽程度,新奇而刺激。
這個營銷案例的亮點在于:
1、將“音樂翻譯食物”進行多重感官模式創新,給消費者帶來時尚新奇的體驗;
2、主打DIY,搭配食物的同時也是創造音樂的過程,滿足人的創造需求,讓人有所期待,互動性和參與感特別強。
世界經理人集團首席執行官、《總裁》雜志總編輯丁海森認為:現如今,品牌和客戶之間的動態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那些他們覺得能從根本上理解他們的品牌,和那些能像人一樣跟他們互動的品牌。
在這個個體被生存壓力左右裹挾的時代,“自主選擇、自我主宰”愈加成為人們的渴求,這也是自主搭配餐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能讓消費者參與進來,并且能夠發揮創造力“放飛自我”的營銷才會被消費者認同為“懂我”。
回歸食材的田間地頭營銷
最近,餐飲老板曬朋友圈都變了畫風:以前是在各種“高大上”的餐廳試菜;現在卻越來越多“灰頭土臉”到田間地頭追根溯源,尋覓、展示好食材。
參考閱讀:50位“網紅”打造小吃集合店,川菜終于有創新模式了!
有些甚至自己去還不夠,還要帶消費者去原產地。去年8月末,喜家德率領從微信粉絲中挑選6位人氣土豆食材體驗官,到土豆之鄉克山縣尋找最好的土豆。
食材溯源的本質是食材升級,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餐企開始以天然食材為賣點,來迎合當代綠色、健康、安全的消費觀念。
這類營銷案例的亮點在于:
1、回歸餐飲本質,抓住天然食材具有的稀缺性,來構筑品牌壁壘;
2、好食材自帶“光環”,順應品質化消費趨勢,實現品牌升級,優化品牌形象。
在主打“品質、健康”的消費升級時代,不止是購買力的提升,也是對于體驗消費的重新定義,過去為了快,選擇便宜堪用的東西。
而現在是“生命就該用來享受美好的事物,所食所用的東西是我的身份標簽,用來區隔我與他人的不同。”
如此,食材升級便成為必然趨勢,其中蘊含品質升級和文化升級兩項維度。
1、品質升級是用品質食材來吸引優質客群,進而培養成品牌鐵粉。
對于一個餐飲品牌來說,“粉絲”也是品牌的一部分,牢不可分,是最優質的目標消費者。要知道,互聯網時代,創建品牌和經營粉絲的過程已經高度融為一體了,讓粉絲參與到餐飲品牌的傳播中,將會是裂變式傳播。
像不少餐飲大牌如西貝、巴奴、喜家德、九毛九等早已將食材升級提升到品牌戰略層面。
2、文化升級是在價值認同和精神層面與顧客建立更深刻的鏈接。
比如農夫市集中對食材產品進行美學挖掘與闡釋,迎合越來越多的新世代,他們需要一個文化出口,表達態度和價值觀。
一顆櫻桃背后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顆櫻桃,而是生態種植的承諾與堅。農人額頭上滴下的汗水不僅僅是一顆汗水,而是匠心耕耘的勇氣與堅持,這股觸達精神層面的邏輯,重新教育了消費者和產業生態鏈。
“喪丑”的粗暴營銷
上上周,一款黑底紅字的廣告一夜之間“攻占”了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這組形似涂鴉的純文字廣告引起了市民的熱議。而不到一周,這款廣告就已經下刊。
不少市民紛紛表示:
“這個廣告第一感覺不是那么舒服,但也說不出來哪里不好,總之怪怪的,辣眼睛。”
“特別擔心小朋友看到。”原因是上面諸如“發泄”、“閨蜜趴”等詞匯令人感覺低俗。
“這像紅色油漆一樣的字,不是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討債時候涂的嘛。這也算廣告?”
還有一個七歲小朋友鄙視道:字寫得好難看啊。
這與之前網易云音樂以情懷動人的地鐵廣告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粉色浪漫的地鐵廣告似乎截然相反,站在了美丑兩端,制造沖突……
這個案例帶來的啟示是:
以簡單粗暴來制造沖突形成對比,但終究不是一個“審丑”的時代,品牌多一個丑的標簽,就少一個美的形象。
事實上,地鐵廣告引爭議的事件,近年來已在多地上演。比如2017年1月,成都地鐵2號線上,每隔幾分鐘就播出一次5秒鐘長的廣告:“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乘客不堪其擾,地鐵很快予以下架,并向乘客致歉。
“喪丑”廣告本質上就是一種短視行為。品牌本應由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組成。在消費者日趨理性的當下,靠”審丑“廣告投機取巧,最終難免會遭遇“差評”和“用腳投票”。
思考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首席教授(Chaired Prof)瓊?克勞德?拉里齊博士(Dr Jean-Claude Larréché) 在論述“勢”效應《The Momentum Effect》的書中認為:
很多企業做法都比較類似,比如生產、研發、營銷一應俱全,但是有的做得成,有的做不成。結論是有些企業有“勢”,而有的企業沒有。
盈利的可持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勢力”就是消費者的參與,但參與不僅僅是與消費者對話,更是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積極的情緒。并且這種情緒還不能只是瞬間的,而要持續強化成價值精神上的深層聯結。
只有這種顧客參與度才帶來了忠誠度,才能成就品牌真正的差異化和識別度,從而產生可持續和不斷增長的價值創造。
– END –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