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略,不同學派解讀不一,到底哪種說法更權威?企業戰略與品牌戰略有何差異,兩者出現沖突什么辦? 企業戰略與品牌戰略孰輕孰重,如何共存共榮?如果說企業戰略的要點是識別機會,品牌戰略的核心是什么?
品牌深度研究者馮衛東以案例說法,從柯達、茅臺、全聚德說起為你全面剖析企業戰略與品牌戰略的發展之道。
6月16日,黑馬導師營的天圖資本馮衛東《品牌定位與戰略》精品課程。
每個人在聊戰略的時候,他腦中想的都會是不同的事,而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裝模作樣的交流、裝模裝樣的思考。
真的!現在很多類似的講解都是這樣的,說公平,每個人理解的公平都不一樣,談正義,你我對正義的理解也不一樣。但是我們還是仿佛在有效地交流,有效地思考,其實卻是模模糊糊的,跟玄學一樣。
那究竟什么是戰略?
“戰略”一詞中的誤區:
在《定位》一書中,特勞特對戰略的定義是,讓企業和產品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與眾不同。
對此,馮衛東認為必須要劃分成企業戰略和品牌戰略,這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只有劃分了之后,才能回答什么是戰略。
因此,戰略有兩個層面:一個是企業戰略,一個是品牌戰略。
品牌有生產周期,可以死亡,這種情況下要救的是什么?是企業,而不是品牌。企業就像花園,樹生病了要死掉沒問題,你還可以種一棵新的樹,但花園只有一個。
——馮衛東
企業戰略的要點是什么呢?是去識別機會,然后根據情況判斷是不是用不同的品牌去抓住不同的機會。要發現這個機會,同等也就意味著要發現原來你的主業正在衰退。
反面舉例
柯達,膠卷這個品類在衰退,你是救不了柯達這個品牌的。但你要救柯達這個企業,那么你就要發現新的品類機會,而且是用新品類占領它。
但是,柯達拼命想做好,因為柯達在世界品牌排行榜上可是一個排在很前面的品牌,品牌價值很大,它不能讓這個品牌死亡。
所以,實際上數碼相機是它發明的,也叫柯達數碼相機,但大家卻覺得肯定不如佳能、理光這些好啊,因為你是生產膠卷的。
可數碼相機本身也是個過渡性品類,被手機取代了,這也是品類之間的更替。
正面舉例
同樣作為當時膠卷第二品牌的富士,卻活得很好。為什么?
他們把企業戰略和品牌戰略分得很清楚,看到膠卷這個品類日薄西山,但企業已經在生產膠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核心競爭力或技術,比如對膠原蛋白的處理和納米的合成。
他們仔細分析了這些技術之后,在新的領域發現了機會,比如一個是醫學領域的納米合成,另外一個就是對膠原蛋白的處理,這就還找到了一個領域:化妝品。
富士推出了一個新品牌,叫愛詩提,這可能在中國不是那么火,在日本很火。它會讓你煥發青春、美容除皺,就是基于膠原蛋白的研發,賣得很火。
因為不知道這個劃分,不少中國企業,甚至是一些經受了定位咨詢的企業,像茅臺、全聚德都在犯這樣的錯誤。因為,《定位》這本書上也沒有明確地提出這兩層戰略。
馮衛東又舉了兩個國內企業失敗的案例:
茅臺:產品透支企業戰略
把茅臺降價出售,是其一;其二,新出茅臺啤酒、紅酒,還打出了“茅臺啤酒,啤酒中的茅臺”的廣告。
其實,打在公交車的這些廣告就是在毀滅它的價值,在透支茅臺這個品牌,而且也沒做好。
同時,茅臺為了短期銷量,選擇低價傾銷,這也是在透支著茅臺的價值。
早期,企業名和品牌名一致,確實有著很大優勢。茅臺作為一個品牌和一個企業,能獲得雙重的傳播。
但是因為缺少理論框架,往往這個有利因素也會變成不利因素,這時,就沒辦法把茅臺的企業戰略和茅臺的品牌戰略分別對待。
茅臺作為一個品牌的時候,它是中國白酒的奢侈品牌,它是不能追求量的。
真正的奢侈品牌,要定期漲一點點,寧愿讓它的量下去,也不能降價把量拉上去。
馮衛東支招
品牌戰略和企業戰略出現沖突時,如何處理?
你可以收購第二品牌,或者推出第二品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的集團,它旗下就有非常多的奢侈品牌。
茅臺當時也做了一個動作:收購習酒。這本身是對的,但收購習酒之后,卻過于鮮明地把茅臺印記打在習酒之上,這就錯了,習酒有自己的定位和市場。
全聚德:產品、企業混為一談
另一個做失敗了的,還專門請過定位咨詢機構的就是——全聚德,把品牌戰略和企業戰略混為一談。
全聚德要成長,就一定要讓全聚德這個品牌成長,這個邏輯是否有問題?
一般,都會覺得理所應當,但事實卻是存在大問題:企業和品牌混為一談。
全聚德作為老字號,作為北京旅游的目的地,如果它選擇異地擴張的成長方式,就會破壞在北京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那么它應該怎么定位?就是擦亮長城、故宮全聚德的名號,堅守住在北京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做大店,做得更加儀式化。
這樣的話,好吃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便宜、性價比高,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輩子只要來了北京,總得去一下全聚德。
而當全聚德到處開小店,開始異地擴張,甚至加盟連鎖的時候,效益卻在逐步下滑。其實,全聚德只要固守它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完全可以把單店收入利潤做得非常好。
有人又要問了,那企業豈不是永遠做不大了?
馮衛東支招
一樣可以做大!怎么做呢?
去收購其它的中華老字號,比如把“武漢蔡元記熱干面”這樣的老字號收購了;又或者用你自己資本市場的團隊,打造一個中華老字號集團,這就完全會獲得不同的戰略發展空間。
這就是分得清企業戰略和品牌戰略的好處。
餐飲O2O君總結
為何極大多數新產品、新品牌、新企業都以失敗而告終?定位之父艾?里斯先生認為新品牌和已有品牌的戰略制定完全不同,新品牌需要兩個戰略:一個短期戰略,一個長期戰略。
“企業認為要取得成功,公司需要一個單一的戰略。并非如此!企業要成功,往往需要兩個戰略。
每個新品牌、每個新企業,都需要兩個戰略。一個幫助品牌和企業開始起飛,一個幫助建立一個強大、盈利的品牌基業。”
——艾?里斯
德魯克有一句經典的名言:企業的終極目就是創造顧客,但創造顧客并非取決于企業內部的工作多么出色,而是取決于:在企業外部如何通過品牌的效益贏得顧客的心智認同。
戰略的根本:戰略的根本不在于擴張,而在于永遠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企業創造和守住競爭優勢,離不開定位,并把定位貫徹到企業戰略中去。
當然,基于產品的內功的戰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 END –
分享 | 馮衛東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