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平方小店打劫全國餐飲,可怕的還不止這個

    便利店盒飯、飯團、關東煮等熟食項目,以后更好做了。近日北京食藥監針對便利店做出了單獨規定,將便利店由生變熟的食品經營情況,按照散裝食品(含熟食)進行管理,放寬了審批條件。

    這對于便利店、進駐商、消費者三方來說都是好事。但是,對于餐飲老板你來說,恐怕不是好事,因為有人跟你搶顧客了,而且搶得越來越兇。

    1

    100平米小店有多忙?

    中午12:00,7-11便利店排起長龍,收銀機前的店員撕開盒飯包裝紙,轉頭將它放進微波爐加熱,再對準顧客手機一掃,OK買單完畢,下一位,盒飯和飲料外帶,OK直接買單,前面盒飯剛好熱夠1.5分鐘取出,下一位。微波爐、收銀機沒停過,兩名店員也都忙到飛起。據店員說,中午1小時,盒飯堂食加外帶,可以賣到七八十份,每天3個飯點,尤其是中午,他們忙到連水都沒能喝一口。

    這樣忙碌的場景不只是發生在一家店面,而是在全國2100家的“7-11”,1700家的“全家”,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連鎖便利店。

    7-11便利店

    7-11便利店,面積僅約100平方,卻裝下日常生活用品3000多種,其中鮮食品類占比約30%,且銷售額高達近一半。據統計,60%以上進店的消費者都會購買鮮食產品,其中最喜歡的是米飯、面條、關東煮、包子等。

    2

    快餐行業最怕便利店?

    沒錯,便利店正在像八爪魚那樣,伸向全世界每個角落,遍布辦公寫字樓、社區、公交等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

    在不久前的“首屆亞洲餐飲企業家峰會”上,80多歲的上垣清澄先生( NPO法人日餐餐廳海外普及推進機構代表)分析了日本快餐行業的困境。

    “日本快餐行業,大家最懼怕的是以7-11為首的便利店。”這是上垣清澄先生的原話。

    日本餐飲行業最高時達到30萬億,如今卻縮水6萬億。他認為切走這塊蛋糕最主要的頭是7-11在本土的1.8萬家門店(目前日本全國的便利店網店和門店超過5萬家),它們不斷銷售高品質卻廉價的盒飯,不斷搶走市場份額。

    上垣清澄先生在“首屆亞洲餐飲企業家峰會”分析日本快餐業困境

    為什么7-11有如此威力呢?

    • 第一,7-11追求徹底輕資產,一點不投資。所有東西不是自己生產的,物流是第三方的,門店全部是加盟連鎖,從生產、物流到銷售,自己不進行任何投資,只進行管理。

    • 第二,7-11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門店的選址、產品的擺位,都是站在顧客的位置。比如針對女性的消費特點,會更選擇潮流、有趣的商品,又比如把盒飯放在一進店最顯眼的位置。

    • 第三,7-11會在每年利潤中拿出60%進行再投資。投資自己的信息化、系統化建設,更好地應對每一個區域的發展。

    7-11便利店的便當快餐

    簡單來說,就是7-11自己不用掏多少錢,只要花心思管理,就能輕輕松松賺走一大筆錢,而這筆錢里大部分都是飯錢。

    “在日本已經形成了7-11為首的便利店打劫快餐行業的事實,在中國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他給了中國快餐從業者一個警醒。

    相較于產品走“外來路線”的7-11,全家便利店則開拓出另一個渠道:自己在國內建立了7家盒飯工廠,每天可以銷售30萬個盒飯,被稱為內地最大的“小食堂”。

    據悉,全家制造盒飯,每天需要10噸大米,最終做成4萬斤米飯,并做成數十種便當,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芝士咖喱豬排飯,平均每天每家店可以銷售10盒以上。

    全家在3.0店面中,每家店增加了約10個餐位,供在店內有就餐需求的顧客使用。

    全家便利店午餐時間排隊

    無論是7-11,還是全家,還是其他便利店,他們加大盒飯比例,發力堂食等的這些動作,都無不在告訴餐飲人,我要搶你的顧客了。據報道,便利店目前已經搶占國內快餐行業40~50%的市場份額,有業內人士稱,此數字在將來還會繼續往上升。

    3

    餐飲業遭遇“花式打劫”?

    橫向打劫

    事實上,來搶顧客的的不只便利店,還有家居行業、汽車行業、書店……,只要你想的到,那都不是事。

    • 家居行業里,宜家家居的雞翅、肉丸、沙拉,你可能并不陌生,就憑著這些小東西,居然在國內年餐飲銷售額高達10億元,占據中國商場總銷售額比重10%。

    宜家家居的餐廳

    • 汽車行業里,2016年奔馳在4S店里開完咖啡店,又在北京三里屯開了第一家餐廳Mercedes me。2013年,雷克薩斯在東京青山開的第一家品牌體驗空間“Intersect by Lexus”,便集合咖啡廳、餐廳、酒吧和手作精品零售店為一體。東京之后,迪拜、紐約也都有了雷克薩斯跨界空間體驗店。

    • 廣州首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1200bookshop,也開辟出店內四分之一的面積作為廚房,賣起咖餐。越來越多的書店,騰出面積來做餐廳也已經成為趨勢。

    這些不同的行業,無論是出于主動,還是被動的原因,他們選擇跨界到餐飲,都顯示餐飲這塊蛋糕被越來越多人看上了。

    一位餐飲大咖曾經說過,未來的商業競爭,其實是看誰能搶到消費者的時間,絕不是同行之間的競爭。

    好比我愿意在宜家逛一天家具,那么這一天,電影院、餐廳都別想掙我的錢,這里有得玩有得吃,足夠了。你可能還會問,那如果你想看電影呢,沒問題,我去電影院,如果電影院也賣吃的,還可以玩游戲,那么這一天其他行業也別想賺我錢了。

    這里邊隱含什么,其實是餐飲無論去到哪個行業,都可以被加進去,也就是“+餐飲”已經成為時代的大趨勢

    縱向打劫

    如果說各行各業對餐飲帶來的威脅是橫向打劫,那下面這種就是縱向打劫了。那個曾經給你送牛肉送白菜的供應商,很可能已經在你周邊悄悄開出幾家餐廳了。

    正大集團在創立80幾年,打造出了完整的現代農牧供應鏈之后,也在近幾年先后開創出可喜可禾、面小蠻、雞醬法、好時煎餃、嘿!鮑伯、明洞37號、原本飯時等多個餐飲品牌,進軍早、中、晚快餐市場,憑借本身供應鏈的優勢,做招商加盟賣原材料。

    去年6月份針對小龍蝦等爆品,新創的供應企業——信良記,我們也可以大膽想象,說不定哪天它也開出一批小龍蝦店并輕巧贏得市場。畢竟它的創始人李劍,曾經也是新辣道百余家魚火鍋門店的掌門人,開餐廳對他來說并不難。

    信良記針對小龍蝦供應研發的產品

    如果餐飲人對花式打劫并無感,很可能要被打得一臉懵逼,就像馬云那段牛逼哄哄的演講:“這是一個跨界打劫你,你卻無力反擊的時代;這是一個你醒來太慢,干脆就不用醒來的時代;這是一個不是對手比你強,而是你根本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的時代!”

    4

    餐飲主動做加法?

    很多餐飲人在問,為什么大家非要插一腳進來呢?首先,電商的興起對零售業的沖擊極大;其次,進入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不再和以前一樣滿足于單一體驗,所以倒逼各行各業互通有無;另外,餐飲業始終被認為是最無門檻,最好切入的項目。這種種原因,使得餐飲進入被加(+餐飲)的時代。

    既然被加,那么餐廳是否也可以主動做加法,找到新的“餐飲+”時代?+其他餐飲業態、+游戲、+社交,甚至是+廣告,添加一個媒介功能,這些都有可能嗎?

    • 烤串店“很久以前”,正是因為強調社交屬性,將原本很難發揮的烤串店延伸為社交平臺,做成酒吧形式的烤串店,從下午做到凌晨,占領宵夜市場的空白,在經營上形成差異化。

    • 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鍋,加入臺灣手工搖茶,除了在火鍋高峰期作為配角外,也在閑暇時段作為主打產品,比如下午時段不必關店休息,而是直落賣茶飲,做復合型餐廳。

    • 深圳gaga鮮語,則利用餐廳閑暇時段搞跨界合作,比如和潮流服裝公司合作,請模特在店內走秀。利用這種營銷方式,將自己的品牌調性告知更多的消費者并吸引目標群體關注。

    gaga鮮語+模特走秀

    開一家餐廳,每天24小時在那,實實在在的空間也在那,重點是看如何將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充分利用。

    另外,也可以餐飲作為項目來做,進駐各行各業,尤其是無油煙少油煙的品類,比如面館,是不是可以進駐服裝品牌店?點心,是不是可以進駐花店?找到符合自己“適合+”的行業和品牌調性,反“被+”為“主動+”。

    結語

    不管怎么加,本質還是要自己做到足夠好,才有本事去加或者被加。干凈么創始人劉鵬就認為,其實很多餐飲所謂被“打劫”,其實是自身做得不夠好。比如便利店盒飯受歡迎,很可能是快餐店食品的味道、衛生、性價比、用餐體驗,不如便利店,才使得消費者轉移用餐場地。

    所以,無論是快餐還是休閑餐飲等業態,做好自己,而后求突破,才是生存之道。

    記者 | 紅餐網_林如珍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193.html

    (0)
    上一篇 2017年3月9日 20:27
    下一篇 2017年3月9日 21:3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