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機,戴上手套,小龍蝦一躍成為宵夜界的新寵。
6月9日,《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稱,2016年,全國小龍蝦產值564.10億元,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元,小龍蝦餐飲消費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作為餐飲界的網紅,小龍蝦到底有多火爆?以數據為證:
2016年第二季度,小龍蝦專門餐館數量同比上漲33%,總數在17670家左右。全國有10萬創業者涉足這一領域。
▲大眾點評上顯示的全國主要城市的小龍蝦餐廳數量
2016年,中國人吃掉了1000萬斤麻辣小龍蝦。
2015年,中國賣掉了1000億的小龍蝦。這個數量,在整個中國餐飲市場的比例占到了3%。
調查顯示,中國的小龍蝦年產量在60萬噸左右,全年人均消費達84元。小龍蝦已經成為了“夜宵界的網紅”。
2015年以來,“大蝦來了”融資3000萬、“卷福小龍蝦”眾籌1330萬、麻辣誘惑旗下的熱辣生活和麻小外賣品牌獲數千萬元 A 輪融資、新辣道旗下的供應鏈品牌信良記獲得5000萬元pre-A輪融資……
▲百度指數顯示,“小龍蝦”關鍵字搜索從2013年開始逐漸升溫
爆款頻出,但巨頭未現,這個即將形成新一輪風口的行業前景到底如何?
面對這個過千億的新興行業,入局者眾多,資本也相繼涌入。
另一方面,盡管資本的涌入加速行業成型,但紛至沓來的創業者仍需看清楚行業存在的一些坑。
小龍蝦千億級市場
未來5到10年都將是朝陽產業
1、養殖戶“根本不愁客戶”
近年來,小龍蝦在全國各地風靡起來。2016年,就有87.93萬噸小龍蝦爬上了食客的餐桌。
一個龐大的小龍蝦“王國”已經成形。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
從2014年到2016年,我國小龍蝦消費量分別占生產量的96.3%、97.8%和97.8%。刨除出口量外,我國小龍蝦生產只能勉強覆蓋消費。
6月13日,3萬食客齊聚江蘇盱眙,由當地47家商戶提供的35噸小龍蝦一夜之間就被掃蕩一空。
某養殖戶表示,從2015年開始,就逐漸感受到了小龍蝦產業的火熱態勢。“這兩年我們根本不愁客戶,老客戶都忙不過來,新客戶得有誠意才做”。
2、小龍蝦產業經歷爆發式增長
小龍蝦的火爆,拉動了整個產業鏈上下游。
6月13日,成都青石橋海鮮市場,幾乎每一家鋪面都在銷售小龍蝦。
一位商家透露,今年小龍蝦的銷量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倍左右,“去年一天銷售量大概維持在一兩千斤,今年一天就能賣四五千斤”。
2016年,美團點評發布的《大數據里的小龍蝦經濟學》顯示,小龍蝦產業從2015年起獲得爆發式增長。
僅2016年第二季度,小龍蝦專賣店數量同比增長33%,總數達到1.767萬家,是肯德基中國門店數量的3倍。
上文提到的《報告》指出,我國小龍蝦產業已經從最初的“捕撈+餐飲”逐步演變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小龍蝦在2016年創造產值共計564.10億元,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500萬人。
不知不覺間,小龍蝦已成長為千億級的市場。小龍蝦產業在未來5到10年都將是一個朝陽產業。
如果仔細探究,會發現小龍蝦能夠讓年輕人喜歡,主要是由于:
1、小龍蝦體型小,殼比較硬, 吃的時候讓人有一種征服感和成就感;
2、小龍蝦的重口味麻辣。眾所周知,川菜以麻辣鮮香撩人味蕾,麻辣的口味讓人大汗淋漓,大呼過癮。當然了,現在小龍蝦的口味多達二十多種,甚至還有小龍蝦月餅,選擇余地也比較大。
3、名人的帶動效應,比如說奧巴馬。
國內不少明星對小龍蝦情有獨鐘,還有各種綜藝節目中小龍蝦的高出境,都對小龍蝦的大范圍推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小龍蝦市場資本潮涌
在消費者的唇齒留香之間,小龍蝦消費迅速成長成一個千億市場。2017年的夏季,又將迎來一輪廝殺。
餐飲端的玩家則是遍地開花。以線下門店、O2O品牌、餐飲巨頭衍生品牌等類型為主,爭相占領市場,資本也聞聲趕來。
將油燜這一細分做到極致的松哥油燜大蝦,這兩年風靡深圳美食圈。創始人徐松鮮明的IT男個性,初期以主菜一道(油燜大蝦),涼菜一道(涼拌毛豆),主食一道(涼面),極致單品打法讓復制性和標準化更強。(相關閱讀:80后華為男如何將油悶大蝦賣出百萬業績!)
成立于2014年的“大蝦來了”是小龍蝦O2O品牌的典型代表,以高頻、高單價的大蝦外賣作為市場切入點,打造30分鐘極速配送的互聯網餐飲體驗。
年銷售量達1100萬只、日訂單最高5000單、日最高營業額達到75萬元,創新的商業模式和亮眼的營收數字在去年為“大蝦來了”贏得3000萬元融資,由58到家領投。
該輪融資過后,“大蝦來了”將著手布局養殖,把控整條供應鏈。
此外,創始人戴金勝表示,從2017年開始將由線上向線下轉移,計劃在北京開4家以小龍蝦和湘菜為主的旗艦店,以及10家輕快、店面小的時尚店。
除了O2O品牌的異軍突起,擁有多年行業積淀的實體餐飲品牌也厚積薄發。
始創于2002年的麻辣誘惑,將旗下線下門店“熱辣生活”和麻辣小龍蝦外賣“麻小外賣”兩個品牌組成麻辣誘惑食品公司,并于今年3月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五岳資本領投,梅花天使創投跟投。
目前熱辣生活和麻小的SKU有約70個,其中麻辣小龍蝦占銷售額的30%,旺季占40%,外賣和線下銷售的占比為 6:4。
值得注意的是,麻辣誘惑看重供應鏈建設,這正是其受到資本青睞的關鍵。
五岳資本合伙人蔣毅威認為,投資麻辣誘惑體現了他們看消費品的邏輯,看重供應鏈以及能改變產業鏈條成本結構的技術或者商業模式的創新,而不是一味只講品牌故事。
而松哥油燜大蝦在深圳快速開店的同時,基于團隊的IT基因,從2015年起積極開展線上外賣,目前每天外賣達近千單,并且成立專門的電商部門來運營。
另一方面,周黑鴨、海底撈等餐飲巨頭自帶資本進場,跨界進軍小龍蝦市場。
5月5日,周黑鴨推出“聚一蝦”品牌,在湖北、江浙地區直營門店以及周黑鴨天貓、淘寶旗艦店等電商平臺同步上市;
5月8日,以小龍蝦飯為切入點進入快餐市場的“海盜蝦飯”,宣布獲得“海底撈”背景的北京優鼎優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近千萬的戰略投資。此外,北京哈哈鏡食品、良品鋪子等休閑食品牌也相繼推出了小龍蝦新品。
小龍蝦的火爆和普及性讓它的銷售渠道可以非常廣泛,高毛利支撐起各種形態共融,也有利于行業發展。
行業有哪些“坑”?
資本的涌入給予小龍蝦產業更大的機會,被視為未來5-10年的朝陽行業,眾多創業者試探性入局。
做過記者、做過公益的北大法學碩士段德峰,在選擇小龍蝦領域創業時,就考慮過這些問題:“小龍蝦單品價格比較高,同時養殖相對容易,在創業初期試錯風險比較低。”與此同時,擺在創業者面前的“坑”也不少。
首當其沖的是供需杠桿不平衡。朱丹蓬指出,關鍵問題在于小龍蝦屬于季節性產品,仍未突破全年銷售的瓶頸。
受養殖的季節性制約,“賺四個月,虧四個月,平四個月”成為了小龍蝦行業普遍的情況。
每年9月過后,小龍蝦就會開始“遇冷”,冬天小龍蝦打洞冬眠,捕撈量甚少,批發價高。熬不過冬天的專營店,只能關門停業,直至來年3-5月產量提升,小龍蝦重回“宵夜網紅”的地位,再有新的玩家加入瓜分這塊大蛋糕。
也有不少玩家在秋冬季節上香辣蟹、烤魚、燒烤等產品以彌補小龍蝦的空缺,但銷售大都不太理想,最主要目的是穩定基層員工。
松哥的做法是,專注聚焦油燜大蝦,從11月份中到第二年3月初放假,只保留少數幾家店營業以滿足忠實顧客。
朱丹蓬認為,若產業鏈上游可突破瓶頸,就有可能打破整個生態平衡,彼時行業的景象值得期待。
此外,對產業鏈整體把控、穩定的供應渠道是考驗創業者的另一個關鍵。
段德峰坦言,目前小龍蝦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小龍蝦不是標準化供應產品,對餐廳而言,如何找到穩定的食材供應商以保證品質和數量,是保持其出品質量的根基。
江蘇省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唐建清表示,未來企業在競爭方式上,如果擁有核心品牌和貨源保證,競爭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
規避這些“坑”的同時,創業者更要考慮如何保持盈利。
據《報告》統計,全國小龍蝦市場批發價格逐年上漲。在2016年,在5-9月的旺季里,批發價為平均每公斤40-45元,冬季的批發價則接近每公斤60元。
段德峰透露,養殖成本大概在市場批發價的60%-70%,在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養殖規模、銷售能力的養殖端,要達到20%左右的凈利潤,關鍵在于控制成本和人才培養。而在餐飲端,凈利潤可達30%-40%,但需要分攤淡季經營成本。
“隨著涌入者越來越多,不排除出現把品類做死的情況。競爭之下毛利下降,必將有人退出。”朱丹蓬分析道。
同時他指出,行業洗牌、品類不火或出現食品安全等不可預計的問題后,高成本渠道的運營者就很危險。
– END –
作者 | 梁楚童
來源 | 無冕財經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