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上海人民廣場鮑師傅糕點店排隊7小時,黃牛高價倒賣排號”的消息將鮑師傅糕點推上風口浪尖。
創始人鮑才勝說憑借著第一家小店,用5年時間在北京掙了一套房。但如今火了以后壓力更大了,市面上假的鮑師傅太多了。
成為一家網紅店,應該是當下這個所謂“消費升級”的時代,幾乎所有店老板都夢寐以求的。
時下最具人氣的網紅店——鮑師傅糕點,創始人鮑才勝,這個只有大專學歷,普通話都說的不是很標準的小個子男人,說的最多的就是“壓力很大”。
“我這幾年壓力越來越大,去上海開店,從北方到南方,本來就承受很大壓力,不知道能不能成。
我們其實一直以來就想踏踏實實做事,一步一個腳印,也沒什么太多的其他虛頭巴腦的東西,但這火了以后壓力更大了。”
讓他感到焦慮的是鮑師傅上海店的意外走紅。今年2月,一則“上海人民廣場鮑師傅糕點店需排隊7小時,黃牛高價倒賣排號”的消息在網上熱傳。一時間,起家于北京的鮑師傅成了網紅。
▲ 鮑師傅上海人民廣場店排長隊的情景
與此同時,另外一家從廣州北上進駐上海的奶茶店“喜茶”,以及更早之前已在上海開店的臺灣潮流奶茶品牌“一點點”,同樣是排隊排成長龍。
鮑師傅、喜茶、一點點,這幾個品牌也開始被媒體一起拿來討論——這些網紅餐飲是如何走紅的?還能火多久?是不是炒作?有沒有雇人排隊?
1
鮑師傅憑啥成為網紅?
近年來,鮑師傅總是與高人氣、排隊聯系在一起,早在2014年,鮑師傅在北京、天津已經有較高的知名度,網友點評其特色主要是物美價廉、用料足。
今年2月,在北京已有不小名氣的鮑師傅在上海人民廣場開了第一家店,一時間在滬上人氣爆棚,門口幾乎天天著排長隊,一則“上海人民廣場鮑師傅糕點店排隊7小時,黃牛高價倒賣排號”的消息更是將其推上風口浪尖。
然而,在網絡的高人氣背后,“鮑師傅”顯得有點神秘,其既沒有官方網站也沒有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微博。
與其高人氣相比,實在反差太大,筆者不禁疑惑:鮑師傅火爆的原因在哪?
1、對產品的極致追求
“一流的原材料,反復的試吃體驗以及對制作工藝的嚴格把控,這就構成了鮑師傅好吃的全部秘訣。”鮑師傅天津地區負責人彭剛說。
在日常管理中,鮑師傅也遵循著品質優先原則。
比如在不影響產品品質的前提下,鮑師傅現在有一些能夠用機器代替的會用機器代替,但目前絕大部分都還是手工;
產品的正常保質期可以到三到四天,但是當天的剩下的他們全都扔掉,第二天絕對不再賣了。
“我們都是直營店。為啥不做加盟店,就怕我們的品質管控的不好。”鮑才勝說,鮑師傅每家店的單品種類會略有不同,以照顧不同的口味需求,而所有的店長是從店員成長起來,店員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培養。
2、迎合時下消費者對于糕點新鮮度的追求
受條件限制,過去消費者很難購買到現場制作的糕點,而鮑師傅這樣現場制作、有較高新鮮度的糕點店在當前消費者對新鮮度要求較高的趨勢下頗受歡迎,并且這一類現場制作的糕點店也越來越走向主流。
3、價格親民,做到極致性價比
很多人以為價格越高,逼格才高,成為網紅店的幾率就越大。其實并不是,不錯的口味以及較高的性價比是鮑師傅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
從鮑師傅可以看到,其價格在上海人民廣場一帶的烘焙類產品中門檻相對較低。
牛小貝19元/500g,海苔29元/500g……Ta的的平價的定位,吸引著消費者寧愿排隊也得作出嘗試。
4、準確把握女性消費者心理
現在受到熱捧的品牌核心消費群基本上都是女性消費者。這類消費者是既有購買力力,又有傳播性。
不管在哪,鮑師傅的門口總能排上一群長隊,而隊伍里大部分都是女性客群。
3
5年在北京掙了一套房子
鮑才勝成長于江西撫州下屬的資溪這個贛東南小縣城,資溪被稱為中國的“面包之鄉”。這跟蘭州拉面、沙縣小吃多少有些類似,報道稱“資溪全縣12.6萬人中有一支近4萬人的‘面包大軍’,把7500多家面包店開到全國近1000個城鎮”。
鮑才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在一所不知名的大專院校讀了幾年后,不到二十歲的他也和同鄉們一起,做起了面包糕點的生意。
但江西市場容量有限,資溪人就開始走南闖北,甚至走出國門,鮑才勝說他先后在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地都開過面包店,店面都不大,也沒什么牌子。
“鮑師傅”這個牌子第一次出現是2003年,中國傳媒大學(當時還叫北京廣播學院)旁邊定福莊北街上,店面只有五六十平米。“我當時感覺肯定是大城市有發展潛力,就想著來北京了。”鮑才勝回憶說。
但北京不同于二三線城市,彼時味多美、好利來等面包品牌已經在北京經營的風生水起,鮑才勝深知要想活下來,就必須走特色路線。
其后不久,鮑師傅首創并推出了肉松小貝這一單品,深受學生群體的喜愛,當時就開始經常有很多人排隊,而肉松小貝在后來也成為了鮑師傅的主打產品。
▲ 鮑師傅肉松小貝
“那時候生意比現在好做的多,房租不高,用工成本也低”,憑借著這家小店,鮑才勝用5年時間在北京掙了一套房,“當時房價也不高嘛,五環外也就四五千吧,現在甭說5年,50年也不一定能買得起了吧。”
4
山寨橫行,鮑師傅陷入危機
在中國大陸,對于正值上升期的品牌而言,山寨仿冒店如病毒般蔓延。鮑師傅意外走紅后,“金典鮑師傅”、“至尊鮑師傅”等系列門店也在京城迅速擴張。
但到目前為止,鮑師傅一共只有17家店面在運營,其中北京14家、天津兩家、上海一家。除此之外,上海仍有3家門店在裝修中。
深究鮑師傅容易被山寨的原因,筆者發現,雖然鮑師傅2003年就成立了,但直到2013年鮑才勝開始著手注冊商標。2014年,申請“鮑師傅”商標注冊成功。
據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介紹,當發現越來越多的山寨鮑師傅出現后,他才開始想到注冊商標。
可見,在注冊商標方面的滯后,讓假冒者乘虛而入。再加上“鮑師傅”并不是知名商標,工商執法部門的懲戒力度有限,走行政執法的過程歷時較長。
相比侵權的低成本、低風險,原創者的維權成本更高,維權效果難以保障,這也是“山寨鮑師傅”泛濫的原因。
另外,技術上無商業壁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會做面點的人來說是其實的確都能做出來。”鮑才勝坦言,鮑師傅現有的20度個產品品類,從制作工藝上來說并無多大難度。
并且有不少顧客表示,從假的鮑師傅店買的產品,口感上跟正宗鮑師傅店好像也沒大的區別。
而事實上,當品牌取得一定知名度與口碑時,難免會遇到山寨問題,而品牌對此的解決方式及態度,往往決定了品牌未來的長遠發展。
對鮑師傅而言,此起彼伏的山寨品牌在產品上肯定與正品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一旦趨于負面走向,必然會對正品品牌產生負面影響。
5
隱患盡顯,鮑師傅還能火多久?
鮑師傅所面臨的品牌危機已開始顯現。
1、代購亂象
除了山寨店讓鮑師傅正走著一條尷尬且艱難的維權路之外,網絡上各類代購行為也為企業未來發展埋下隱憂。
在淘寶網上以“鮑師傅”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得到27頁相關代購的信息。店家涵蓋了北京、上海及一些江浙地區。
這些代購店產品價格與鮑師傅門店內的價差從1至2元直到數十元不等,售價最高竟然達到148元/斤,遠遠超過門店的產品價格。而這些網店客服均表示自己售賣的是正品。
但鮑師傅方面卻表示,品牌從未在網上開設任何網店,也未授權任何人或者是合作銷售鮑師傅產品。
消費回歸理性后,發展路何去何從?
鮑師傅的走紅,這表明隨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當前口碑的傳播已經超過大眾傳媒的傳播。
而排隊現象的背后,品牌的消費意義不在于蛋糕本身,而是符號化消費。
這種消費表現出產品的品質是最基礎的,但并不是最重要。
重要的是,消費者通過長時間排隊這種方式購買商品,在社交網絡中向朋友傳遞一種信號:我買到了你們難以買到或者你們沒有的產品。
但是,隨著門店數量、人員增加,消費者都可以容易購買到鮑師傅的產品,這時候符號化意義不復存在,消費就會自然而然回歸理性。
從今年二月到現在,鮑師傅在上海排隊的隊伍已經悄然縮短,順利的情況下1小時就能買到。
價格“翻倍賣”的底氣不再,黃牛黨的代購熱情似乎也在降低。而品牌的百度指數的峰值則在出現在3月中旬,此后呈波動下降趨勢。
雖然鮑師傅一直努力在提高生產量及進行門店拓展的工作,但消費者對產品的熱度有所下降,這恰恰是考驗鮑師傅的時候了。
再加上,與其他網紅門店相比,當前鮑師傅并沒有一個明確的、醒目的品牌標識或門店形象,產品本身也較易被模仿。
而且,企業公開的信息十分有限,不僅沒有官方網站,作為連鎖機構也沒有統一的客服或投訴電話,僅在產品包裝袋上羅列了各家門店的手機號碼。
這是鮑師傅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 END –
作者 | Panda、李曉光
來源 | 新店商研習社、有言Utalk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