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波網紅餐廳倒閉了,他們到底做錯了什么?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做生意終究要回歸到商業本質,餐飲消費本質上是為了口腹之欲,網紅餐廳骨子里仍是傳統餐飲。


    “漂亮的外衣”確實能吸引顧客第一次消費,但不能指望用來滿足顧客第二次、第三次的口腹之欲。


    好看、好玩、好聽是餐廳帶給消費者的附加價值,無法獨挑大梁。


    如何從煙花式的“偶像派”走向常青樹式“實力派”,才是網紅餐廳打破宿命的癥結所在。


    近幾年網紅經濟大行其道,各行各業開始不斷出現“網紅”人物。而餐飲行業也不落下風,很多網紅餐廳屢屢進入大眾視野。


    水貨餐館,不提供餐具,請手抓吃海鮮。


    號稱500萬元買秘方,在雕爺牛腩能和大咖同吃一口咖喱等等,很多餐飲老板不斷推陳出新,試圖用營銷抓住眼球。



    不過現在一些經營方式創新、營銷手段前衛的網紅餐廳的日子,現在似乎越來越不好過了。


    剛過去的2月份,湖南57度湘餐飲集團旗下的全國連鎖餐廳水貨,雖然杭州店還開著,但全國其他城市部分門店已悄悄關掉。


    再往前推,元老級的餐飲網紅,比如黃太吉、雕爺牛腩更是泯然眾人。這幾個事例,似乎都印證了網紅餐廳的衰落趨勢。


    1

    體驗創新代表水貨


    手抓海鮮、大力度折扣、新潮的店內裝修風格,讓水貨餐廳在短時間內走紅,成為年輕消費者熱捧的餐飲品牌。


    水貨現象簡直是一場毀三觀運動,很多人都沒想到原來餐飲居然還可以這樣玩!



    水貨餐廳曾創造了在一年時間就能夠落地52家店,獲利近一個億的收益的輝煌,這成績,讓業界咋舌!


    然而在近期,水貨餐廳全面退出鄭州市場、在深圳COCOPark閉店的消息刷了屏。北京、福州、寧波等地也相繼出現水貨門店關閉的信息。


    不僅如此,水貨品牌已停止加盟。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家餐廳真正厲害的地方在于,它知道如何賺90后的錢,要知道,未來一定是屬于90后的。


    有了這樣的思路,水貨的其他做法,比如在餐廳表演節目,擲骰子選菜等等,本質上都一樣:要讓90后玩起來,動起來,跳起來。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一個深諳90后心理的品牌,生命周期為什么這么短?


    1、加盟店雜亂,管理困難?


    目前,“水貨”營業的店面中,有7家是直營店,其余的23家均為加盟店。而在開店高峰期,加盟店的數量更多,一度近九成為加盟店。


    加盟模式帶來的管理問題或是造成“水貨”經營困難根本的原因。


    2、模式簡單,易于復制


    而水貨這種無餐具模式出現后,也引起了很多餐飲品牌的興趣,先后出現了外婆家動手吧、凈雅嗨餐廳、九鍋一堂的拿貨餐廳,無疑讓水貨餐廳受到不少沖擊。


    沒有核心優勢,到處被別人“借鑒”。


    3、食材不統一,品質良莠不齊


    同時,由于海鮮很難存儲和運輸,統一供應的成本太高,所以加盟商都是自行選擇供應商,這就導致各地門店的食材和出品參差不齊。


    而無餐具食用也因為衛生問題從賣點變為槽點。


    2

    營銷創新代表雕爺牛腩


    說到營銷創新,繞不開雕爺牛腩,其堪稱“互聯網餐飲”的鼻祖。


    例如,花500萬元購買戴龍師傅的牛腩飯配方;邀請眾多明星名人試吃;與蒼老師同吃一口咖喱;和留幾手共啃一塊牛腩……正是這一系列事件營銷,讓雕爺牛腩迅速打開知名度。


    曾經靠在北京的兩家剛開不久的店,雕爺牛腩就估值4億了,融資6000萬,并帶動了一大批同樣帶著“互聯網餐飲”符號的新創業項目,比如伏牛堂、黃太吉、西少爺等等。



    現在雕爺牛腩及雕爺孟醒本人都漸漸淡出消費者的視線,門店排隊的現象不再常見……喧囂散盡,盡是落寞。


    雕爺牛腩的格局和視野很高,但依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網絡營銷過度與消費者預期形成落差


    雕爺牛腩通過一系列事件營銷和話題炒作吸引了足夠多的關注,也成功地提高了品牌辨識度。


    但是導致了消費者心理期望過高,部分消費者在線下實際消費后發現與預期感受存在一定差距,這也就使得消費者二次進店消費率不高。


    2、菜品豐富度不足


    雕爺牛腩只有四道主菜,消費者到店用餐不出一個禮拜便可吃個遍,隨著近年來消費升級和生活品質的提高,大多數消費者開始求新求變,然而消費者在吃遍所有菜品以后很難有再去吃的動力。


    3、客單價略高,菜品口味一般


    雕爺牛腩客單價區間在150到200元之間,這個價位其實屬于中檔餐飲的價格了,但是雕爺牛腩的口味對比同類競品并沒有十分鮮明的特色,這就導致消費者期望過高,與實際體驗形成落差。


    3

    餐飲眾籌代表印象湘江


    2014年,印象湘江餐廳,由102個股東眾籌創立,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銷售額突破了200萬元。


    從開業之初,該店就備受公眾廣泛關注,“長沙最大眾籌餐廳”、“獲央視《創響人生》邀訪”、“眾籌成功范本”等一系列頭銜接踵而至。



    2015年9月29日,運營13個月的“印象湘江”湘江世紀城店正式停業。資金斷鏈、債務纏身讓這家曾轟動一時的眾籌餐廳戛然倒下。


    餐飲眾籌失敗的原因在于:


    1、餐飲眾籌周期長,需要長期持續經營


    和實物眾籌完全不同,實物眾籌最后的結果是,給參與者兌現一款產品、一本書或者一款包,只要拿到產品,眾籌就算結束。


    但餐飲眾籌則不同,需要長期、持續的經營,而餐飲的回本期是不確定的,少則一年,多則兩三年,甚至多年回不了本,再甚至賠本,都有可能。


    餐飲,作為一個持續運營項目,周期長的特性,和眾籌參與者投錢就想分紅的短期目的,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就會導致眾籌股東之間產生溝通分歧和內耗。


    2、餐飲不是一次性眾籌就完畢,需要持續投入


    實物眾籌更像是訂單式生產,先有需求,再按需定制,因為眾籌的資金相當于預交了生產的費用,眾籌發起人沒有任何的經濟壓力。


    但餐飲,運營中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不是一次性投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一般來說,第一期資金都很容易籌到,大家都懷揣夢想和情懷,熱血沸騰的想干一番事業.


    但是當第一階段錢花完之后,再投資就會心里打鼓,畢竟第一筆錢不算多,玩票就玩票了,如果虧了錢繼續往里扔,再投資的人會心有余悸,擔心是個無底洞。


    3、餐飲需要專業團隊操盤


    眾籌發起人并非餐飲人,吸引的股東們也非餐飲人,他們認為餐飲門檻低,容易做,但由一群非專業人做餐飲,成功幾率事實證明不高。


    4

    餐飲還需回歸本質


    必須承認,上述創新都有開拓性意義。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個吃蜘蛛的人也是勇士,只不過他們證明蜘蛛并不好吃。


    但做生意終究要回歸到商業本質,餐飲消費本質上是為了口腹之欲,網紅餐廳骨子里仍是傳統餐飲,“漂亮的外衣”確實能吸引顧客第一次消費,但不能指望用來滿足顧客第二次、第三次的口腹之欲。


    好看、好玩、好聽是餐廳帶給消費者的附加價值,無法獨挑大梁。


    如何從煙花式的“偶像派”走向常青樹式“實力派”,才是網紅餐廳打破宿命的癥結所在。


    – END –


    來源 | 互聯網轉型

    編輯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星巴克 | 美味不用等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56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3月31日 22:01
    下一篇 2017年3月31日 22:3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