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拉日記”停業!小夫妻自嗨型創業毀掉自己鑄造3年的夢..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現實的商業世界為“小而美”留下的空間太少了,要么做大做強,要么就是死路一條,這才是真實的軌道。


    小夫妻通過3年時間打造的沙拉品牌沙拉日記,在最輝煌的時候,每天單量突破200多單,單店流水超8000。即便這樣,也難逃死亡,只因自己自嗨型創業決策。


    在宣布關店的那個月,沙拉日記每日的訂單量依舊高達一百多單,但她卻尷尬地笑著說:“有單量,沒利潤,就好像進了一條死胡同。”


    創立3年,每天訂單量穩定過百,在南京輕食品牌中頗具知名度與人氣的“沙拉日記”公號悄無聲息地推送了一篇題為《最好的一切,即將開始……》的文章。


    忠實的粉絲們與往常一樣點開文章,想著沙拉日記又開發出了新款沙拉或是趁著節日做一波促銷,然而點開文章看到內容后,大家都嚇了一跳。


    “我是沙拉日記番茄妹,就是卡通里那個紅色的女生,是沙拉日記的老板娘。我們將于一周后的12月22日停止營業,暫停我們3年的創業旅程。”



    在最后的這篇文章里,老板娘“番茄妹”沒有贅述自己艱辛的創業歷程,也沒有說明停業的原因,只是滿懷深情地講述了四碗沙拉的故事。


    第一碗,讓她知道了什么是沙拉;

    第二碗,是與老公領證前的最后一頓晚飯;

    第三碗,是蜜月時的甜蜜回憶;

    第四碗,則是與3年粉絲一起分享的告別酸澀。


    文章推送當晚,粉絲們的留言擠爆了后臺。遺憾、嘆息、挽留、祝福,很多人說自己看著看著就“淚目”了,而親自寫下這些文字的“番茄妹”又該是怎樣一番心情?


    3年積累的好口碑,讓眾多粉絲在沙拉日記宣布停業后傷心不已


    一切還得從三年前說起。



    1

    不滿現實,用沙拉重塑生活


    張喬和孫葳在南京體育學院讀的專業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內容涉及科學健身和營養搭配。


    他們注意到一個現象:有人喜歡健身,有人喜歡健康飲食,但喜歡健身的人不了解如何健康地飲食,喜歡健康飲食的人不知道怎么科學地健身。


    2008年,他們做了一個叫做SPORTS SALAD的項目方案,設計一種餐廳,既有健身教練提供健身指導,又有營養師提供飲食指導,實現科學健身和健康飲食的結合。


    這實際上就是沙拉日記的雛形,盡管沙拉日記在后來的經營中,產品和用戶都發生了變化,與當時的設想并不相同。


    創立沙拉日記之前,孫葳的工作是B2B電子商務,張喬是汽車物流供應鏈管理。由于工作太忙,晚上一般是九十點鐘回家,拖著疲憊的身軀,隨便解決一頓晚飯。


    他們在讀書時都保持著運動員的健美身材,然而工作以后,由于生活沒有規律,又缺少運動,身材逐漸走形變胖,張喬的體重一度增加到75公斤。



    顯然這樣的生活不能讓人滿意。伴隨著身體健康水平的下降,他們的精神狀態也開始下滑,不再像以前那樣朝氣蓬勃,用張喬自己的話說,有些萎靡不振,對生活漸漸失去激情。


    終于有一天,張喬和孫葳靜下心來,反思現在的生活,討論他們的人生是否還要按照這種狀況繼續下去。


    經過那次討論,他們決心要改變這一切,開始嘗試沙拉日記。



    2

    夫妻搭檔,打造本地明星沙拉品牌


    因為急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番茄妹甚至迫不及待在冬天就開始了自己這場創業之旅。


    “冬天是沙拉銷售的淡季,我也不知道自己那時候是怎么想的”,回憶起當時的“沖動”,她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2014年5月,洋蔥哥也決定辭職,正式上任老板一職。


    盡管兩人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買菜加工,使出“洪荒之力”制作菜品、遞送菜品,但因為人手與設備的不足以及市場的冷淡,總是入不敷出,完全無法做到盈虧平恒,更別說養活自己。


    為了尋找更精準的市場,他們將店面搬到了一家健身俱樂部中,期望通過將輕食與健身結合的方式打開市場。


    但不久后他們就發現,健身俱樂部的消費人群過于固定和封閉,還包含大量非目標人群——中老年人,俱樂部本身的抽成比重又過高。


    思來想去,2014年的10月,他們還是自己租下了一間位于湖南路戶外用品商店內的小店鋪,拿出5萬元裝修。


    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在度過了無數個捉襟見肘的結算日,挖空心思開發新穎產品,將能吃的苦都吃足后,兩人終于迎來了創業路途上的“小高潮”。


    每一款產品的設計,都飽含番茄妹與洋蔥哥的用心


    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憑借獨特的創意以及高性價比的新鮮沙拉產品,也是搭借著當時南京本土風頭正勁的外賣平臺零號線,沙拉日記從當年10月到次年的4月間,一躍成為零號線單品類的銷量冠軍。


    用洋蔥哥的話說,沙拉日記的特點用九個字概括:顏值高、吃得飽、還能瘦。


    他們推出一款“女神午餐盒”,色彩鮮艷,包裝也很漂亮,很多人拍照片發在朋友圈里,口碑傳播的效應越來越明顯。


    與此同時,番茄妹和洋蔥哥也加入了健身的行列,身材也越來越接近理想中的自己。告別過去的臃腫和肥胖,親身實踐“記錄更好的你”這樣的沙拉精神。


    沙拉與健身,不僅讓小夫妻倆顏值飆升,也讓他們的生活找到了方向


    2015年,沙拉日記在零號線平臺上幾千家合作商戶里脫穎而出與另一家知名的純線上餐飲品牌馬小馬一起收獲了當年的創業大獎。


    此時的沙拉日記,每日訂單量已經超過兩百單,單日流水能夠達到七八千元。



    3

    自嗨型創業,擴張迅猛,問題不斷暴露


    伴隨著接單量的不斷上升,小夫妻倆自然想到要擴充店面、人手與設備。


    2個人的團隊逐漸壯大,新加入了新媒體編輯、客服與后廚人員,前期30平的小廚房已經開發殆盡,倆人又租下了更大的店面,為了保證沙拉的新鮮度、口感并提高制作效率,又重金添置了大量的廚房設備。


    初期創業的每一天,番茄妹都會在朋友圈記錄點滴


    外人看起來,沙拉日記正沖勁十足,一往無前,但身處其中的番茄妹卻隱約開始感覺有點不對勁。


    用她的話來說,沙拉日記的門店每天上午配送前都是熱火朝天,忙到人仰馬翻,但一過中午的遞送高峰期后就“靜得有些可怕”。“房租、人工費用都是全天的,但真正用起來只有上午那幾個小時。”


    不僅僅是遞送時間的限制明顯,沙拉產品銷售受季節影響非常大,在每年的九月訂單就會開始出現直線下滑。


    “誰不想在冬天吃一碗熱乎乎的東西?” 孫葳有些無奈地表示,即便是國內知名的幾家輕食店,都會因為抵抗不住秋冬淡季的經營困難推出其他品類,“做輕食一定要有全年的規劃,絕不能臨時計劃。”而這樣的感悟,顯然晚了一步。


    此外,因為產品主要面向年輕上班族,番茄妹一直將沙拉的創新放在第一位。通過不同的搭配、包裝、設計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但這樣的創新與多元也帶來了另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產品設計越復雜越精致,標準化程度就越低,越沒有辦法批量生產。


    而更為嚴重的問題在于,一開始信心滿滿夫妻搭檔創業的洋蔥哥和番茄妹越來越感覺到頂層團隊的不健全對于沙拉日記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限制。


    作為一個從沒有接觸過后廚管理的“新人”,番茄妹發現后廚的標準化與人員管理完全是她所應付不來的,而一旦她將大量精力投放在并不擅長的SOP建設上,就沒有余力顧及其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和局限,創業到后來,我完全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卻沒有辦法去彌補。” 


    番茄妹也多次和他們的投資人聊到團隊的問題,更讓她感到無力的是,引入合伙人并不是一個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情,更多的時候,還要依靠機緣。


    盡管周圍有很多人向他們引薦過各類餐飲門店的前輩,但他們卻始終難以找到一位能力互補,氣味相投,又真心熱愛輕食生活方式的人。


    16年1月,新店開業,彼時的他們未曾想過這場旅程在年底便終結了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洋蔥哥身上。在分工上,他主要負責供應鏈與物流配送,直到沙拉日記停業前,洋蔥哥都在信心滿滿地構建著他心目中的物流體系。


    但在工作的過程中,他難以避免要兼職客服,對接配送小哥等等瑣碎的工作。


    “他一直困擾在國王和技師兩個角色中。”在番茄妹看來,沙拉日記需要洋蔥哥在戰略眼光上向國王一樣獨立、安靜地思考,但現實工作中卻永遠為他穿插著無數的技師角色。“永遠在兩者間徘徊,找不到盡頭。”


    他們也曾憑借沙拉日記的項目拿到過很多創業類獎項,在大多數的投資人評審眼中,這是一個標準的小而美項目,接地氣、有溫度、流水健康。


    但番茄妹卻感嘆:“現實的商業世界為‘小而美’留下的空間太少了,要么做大做強,要么就是死路一條,這才是真實的軌道。”


    在番茄妹宣布關店的那個月,沙拉日記每日的訂單量依舊高達一百多單,但她卻尷尬地笑著說:“有單量,沒利潤,就好像進了一條死胡同。”



    4

    問題變成危機,沙拉日記被迫停業


    店面擴張、團隊擴充以及產品的創新與營銷無不代表著成本的進一步提升。但此時的番茄妹卻并沒有意識到資金問題的嚴重性。


    “我們倆的創業其實就是自high型創業,眼中只有最高的目標,全然不顧及其他。” 當時的他們并沒有明確的盈利目標,總是想著創業初期不賺錢,一遍遍麻痹自己——想要做大就要投入更多。


    在外賣平臺補貼期給沙拉日記帶來的紅利時期,每個月兩三萬的盈利讓夫妻倆有些飄飄然,覺得拿下山頂的目標指日可待,但卻沒有人真正停下手中的工作去計算一下未來的財務狀況。


    最后的結果,用番茄妹自己的話來說,是“做得越好越大,投入就越多,賺的錢永遠都不夠維持發展。


    在創立沙拉日記之初,番茄妹一直告訴自己,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沙拉品牌。


    沙拉日記更強調的是一種日記精神,是好的生活方式與一種堅持的態度。但越發展,她越覺得離自己的初心越遠。


    想要提升沙拉的銷量,改善財務狀況就必須將沙拉產品作為重點去打造。


    雖然番茄妹在經營沙拉日記期間建立了包括讀書群、健身打卡群在內的眾多的粉絲群,希望通過不同的興趣點黏合用戶,但最終卻發現社群的經營遠比想象的困難,粉絲群最后也只能尷尬地淪為沙拉產品的推銷群。


    沙拉聚會、沙拉課堂,為了增加品牌溫度與傳播力,夫妻倆曾煞費苦心


    終于12月22日,沙拉日記歇店停業


    關店的想法是番茄妹提出來的,坐在對面的洋蔥哥顯得有點發懵。在洋蔥哥眼中,沙拉日記就如同他的孩子一樣,是他身體的一部分,不到萬不得已,他絕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剛聽到這個想法,洋蔥哥還有一瞬間的堅持意識,想要獨自將沙拉日記支撐下去,畢竟他為了沙拉日記申請的個人貸款已經遞交給了銀行審批。


    但當他冷靜下來仔細研究了番茄妹所列出的現實狀況后,很快明白,就如同一個找不到病因、無法對癥的病人,再多的藥,再多的錢恐怕也無法回天。


     宣布停業逐步處理店內設施的那段日子,番茄妹心里總很不是滋味



    5

    重新回歸現實,學會享受當下的幸福


    在停業通知發出的兩周里,番茄妹總是會在半夜夢中驚醒,想到自己過去的三年時光,覺得宛如一場華麗的夢。


    為了這場夢,他們至今仍然背負著債務。而比債務更可怕的是自信心的破碎和無法明說的心理壓力。


    自己做砸了事,欠了債,覺得誰都對不起,恨不得把自己埋起來的番茄妹和洋蔥哥在停業一個月后,2017年新年到來之際去了一趟華山,從早上6點爬到下午2點,終于登上了華山南峰。


    看著腳下的萬千世界與眼前無際的天穹,終于感覺透過了點氣。



    這時的她幡然徹悟,近在咫尺的另一座山峰,要想登頂,必須先下山。享受低谷,才是重新回到高峰的必經之路。


    “大部分的人都想著放棄現在的幸福去追求未來的幸福,但真正的幸福應該是現在與未來都幸福。


    爬到山頂上是一種幸福,但整個爬山的過程本身也應該是幸福。”


    華山歸來后,番茄妹才感悟到,過去的創業之所以讓她喘不過氣是因為她從沒有意識到除了遠在頂峰的目標外,那些枯燥、疲累的創業過程本身也可以是一種幸福。


    – END –


    來源 創客公社

    編輯 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星巴克 | 美味不用等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706.html

    (0)
    上一篇 2017年2月21日 20:43
    下一篇 2017年2月21日 21: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