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都紛紛想要去看看世界。除了買買買,美食對于很多熱愛旅行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因語言和消費習俗問題每天最發愁的就是吃什么?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旅行+美食讓生活變得美好。我們可以透過境外餐飲美食分析報告,來管窺國內餐飲業的發展趨勢。
這可能是你從未見過的美食報告:四萬公里對過去12個月、400萬人次的自由行用戶在全球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6000多個地區, 對于吃這一行為的數據挖掘,從不同的角度為行業及用戶做出細節化分析。從吃的角度分析出境旅行行業的需求點和服務形態。
四萬公里的專職工作就是讓每一個出國的中國旅行者:出國旅行能吃好!
買買買固然重要,但是美味到心頭,身體和精神都得到愉悅的一餐,也是境外旅行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isn't it ?
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換個思維來看出境旅行行業、境外服務行業在吃這一點上和旅行者的勾搭結果…
美食絕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欲,還能看出消費特性。女性和年輕人群是消費主力, 滿足主力人群需求的商業模式可能即將進入紅利期。去韓國游客年齡比其他國家年輕,女性比例也高,年輕化、散客化自由行趨勢更加明顯。
90后更注重逼格,不管價錢、不管口味、不管環境,最近流行什么,大家都吃什么,明星都吃什么,然后拍自己、拍美食、拍拍拍。90后不習慣應對繁瑣的事情,但如果忽視他們你就外行了。
自由行年齡開始向22歲前、50歲之后發散。用戶平均學歷較高,大部分會說一門外語,而且處于基礎水平。美食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只要在周邊1.5公里之內,用戶愿意為了美食多走點路。
大多數人在語言不通、環境不熟時,找餐廳是個綜合的、模糊決策的過程;用戶最需要的是你能快速推薦給他的這個地方,很地道,評分4星以上, 價格也還可以接受。
行業建議:用戶對餐飲信息瀏覽的容忍區間為1-5分鐘居多,平均1家停留18秒左右。所以對于美食行業來說,無論實體店門口招牌,還是網上平臺的介紹都要把黃金信息展示聚焦在20秒以內,比如說主推菜,餐廳特色等最容易形成消費轉化。
第一說明了亞洲臨近國家依然是中國游客出境的首選。第二,歐美、澳新等出境出境比例大約在25-30%左右,所以這兩個區域的用戶挖掘和轉換依然有很大的空間。總體感覺還是“不差錢”!100-300元人均消費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消費比例,這個人均消費在歐美也屬于中檔以上。
美食是僅次于購物之后,屬于計劃沖動型消費,隨著旅游消費的升級,以及國人在境外對吃好的需求度上升,用戶愿意為更美好的食物買單,"窮家富路"的理念一樣體現在吃當中。
海外經營餐飲方向要選擇中檔規模左右,過于廉價或者狹小的餐廳對于短期停留游客沒有誘惑力。
至于高達7%的人均1000以上消費,壕朋友一 天的餐飲消費幾乎是最低消費群體一次出行的餐飲消費總額。
從用戶評價來看,海外旅行餐飲狀態總體良好,絕對差評只有4%左右。一方面因為地溝油、皮鞋膠下成長的國人容忍度高,一方面也因為國人文化對嘗試新鮮內容的包容性比較強,所以開餐廳多招攬中國游客還是比較容易的…
排名兩個維度分別為用戶在app上點擊、搜索、評論和關注熱度,以及此類用戶占所去國家/地區的人數比。100個吃貨中,總有那么機械更極品的吃貨選擇這些地方,你去過么?
與全球較高好評率和國人對境外美食的熱情產生明顯對比的是泰國。泰國差評最多其實并不意外,因為2015年中國赴泰游客超過800萬,泰國的基礎教育和經濟發展度遠不如中國,在龐大的數字基數上產生差評最多似乎理所應當。中國游客在境外旅行中對服務態度的體驗最為重要與直接:“我不遠萬里來消費的,哪怕你不好吃,但是總要有個好臉吧!”其余味道不好,環境不好相對容易容忍,畢竟是出去嘗鮮去了,你看價格高就相對問題不大,爺們既然出去玩兒就是帶足了銀子做好買買買的準備的!
看來,美食已經成為用戶必不可少的行程安排,體驗美食在“旅行現場”中的場景化需求和重要性明顯提升。用戶行為體現在73.1%用戶會查找餐廳和交通,14.5%的用戶會分享美食美景,8.3%用戶使用在線翻譯功能,還有4.1%瀏覽其他。
四萬公里的核心用戶在境外每天啟動次數大約有1-2次已經成為標配。一方面說明了旅行中這個場景,用戶對即時性、臨時性需求的工具依賴性較為明顯,因為境外旅行絕大部分是語言不通,環境不熟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四萬公里產品的定位精準與用戶粘性較高,我們主推哪家餐廳哪家就會火!
日韓相對shopping為主的國家,一般餐飲時間都會比國內晚一些,大家還是覺得買到心儀的東西和逛了該逛的地方比肚子要緊。所以票務、娛樂類服務應該避 免與購物和餐飲時間相沖突。而在美國,澳大利亞,就餐時間則與國內相差不大,說明這樣國土面積跨度較大的國家,提前預定類的服務比較容易切入和接受。但是 英國晚餐也到了8:00,這個和當地的下午茶文化有關,而且當地餐廳晚餐營業時間也比較靠后。
從上述關鍵詞搜索頻率可以看到,對于鄰近國家,中國游客對美食的分類細節了解相對較多,能夠比較直接的到達具體美食名稱。說明亞洲國家的旅游宣傳和體驗已經覆蓋面很深。而相對于其他旅游國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游客對于當地餐飲美食的了解還停留在餐品分類上比較多,尤其明顯的是中式餐廳在美國、澳大利亞、法國都 排在前4名之內。
一方面反映了國人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還是愿意回歸中餐,另外一點就是在超過3天以上的旅行中,絕大部分國人還是會選擇穿插中餐來調劑口味,或者在國內相對知名度高的快餐種類,比如披薩漢堡炸魚。
行業建議:消費者在支付能力、消費理念升級的同時,消費形態也發生了從景點觀光到休閑體驗的量變,消費心理的成熟和對個性的追求,對海外符合消費者體驗需求的吃喝玩樂 產品的碎片化資源整合值得小包價旅游、選擇性旅游的服務提供商考量。此外針對中國游客,也需考慮特色中餐的消費比例,盡管是在國外…
—END—
數據來源:四萬公里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