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創業英雄匯》的節目里,李功福成功的以“小蹄大作”烤豬蹄創業項目融資1100萬,出讓10%的股權,至此,李功福的烤豬蹄估值一億。
他是一個90后大學生,他出身平凡卻不甘平庸,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中科院。本以為峰回路轉,他的人生從此迎來柳暗花明,而他卻在眾人的不解中,毅然投身于路邊攤式的基層創業。他,就是曾讀過5年高中的李功福。
2015年9月25日,李功福攜帶他的“小蹄大作”和創業團隊登陸CCTV-2《創業英雄匯》。雖然以“憨豬”的扮相來掩蓋自己的緊張,但經過項目簡介和品嘗過“小蹄大作”帶來的樣品后,全場20位投資人給出了90%的認可率,這是該欄目開播以來最高的認同度。
現場融資投票環節,李功福出讓10%的股份、融資1000萬元,此時“小蹄大作”市場估值已達1億元。經過現場協商,最終3名三位投資人以聯合投資(眾籌)的方式、共計1100萬元入股“小蹄大作”10%的股權,超募10%,“這絕不是小題(蹄)大做”。3名天使投資人形成的投資聯盟中,有兩人長期關注和投資餐飲創業特別是互聯網餐飲,另外一人尤其擅長渠道運營,這能幫助李功福和“小蹄大作”充分集中和利用多方面的優勢資源,側面證明了李功福的“野心”和“豬蹄(帝)國”的雛形。
在李功福的戰略計劃中,互聯網+是重要一環。早在北京創業初期,“小蹄大作”就曾入駐過大眾點評、美團網等第三方互聯網營銷平臺,并長期排位在第一名。隨著團隊的壯大和產品線的拓展,李功福也在著手搭建自己的平臺,開始接入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工具搭建自己的“豬蹄(帝)國”。而在本次融資之前,“小蹄大作”已經做好了各方面的(擴張)計劃,其中就包括實體店鋪的眾籌融資。
針對融資后兩年內“十城百店”的擴張計劃所面臨的品控、管理、運營、融資等問題,李功福和“小蹄大作”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主要有兩種:中央廚房+直營、單店合作。前者借助母公司的平臺和資源,能夠保證較為有序有序的運營和管理。后者采取實體店鋪(股權)眾籌的方式進行,“小蹄大作”公司占有一定的股份(不一定控股),其他利用眾籌來的資金、資源、渠道、技術等聯合運營和管理,實現各項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
李功福的創業故事
賣烤豬蹄算是我的副業。我的本職工作是中科院電子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做軍工方面的研制,偵查雷達、偵察衛星、無人機都是我們的涉獵范圍。不過很快我會全職出來賣烤豬蹄。現在我覺得,烤豬蹄這門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個平臺、一個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讓它爆發。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尋找合適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難求。
因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開始自己賺錢。小時候,媽媽用荷葉把吃剩的豬蹄包起來,類似叫化雞那樣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記得。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讀研期間,我發現燒烤很受歡迎,女生又特別喜歡豬蹄,但市面上的工藝不是煮就是鹵,沒人用烤的。當時學校后門也有一個賣烤豬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銷量很好。那時我想,沒準按照我的方法來做更有市場。
腌制、鹵、是烤前的必備步驟,否則生豬蹄很難入味。為了學習這門技巧,我去燒烤店、鹵肉店打雜,洗碗、掃地,看他們配料。每天偷學一點,晚上借同學家的房子再自己調試。導師和同學都是我的試驗用戶。經過一百多次反復試驗,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說我可以去外邊擺攤了,導師也很支持,給我4000塊啟動資金。那段時間我一個人做,每天早上騎摩托車兩小時到市場進貨,100斤豬蹄全靠我自己處理,給豬蹄破殼之后再除毛。
我們學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氣,一個成電的研究生在校門口擺地攤,沒少遭到質疑,多少雙眼睛看著。常聽到很多家長在我面前議論:我的小孩就在里面上學,他現在擺地攤,我的孩子以后怎么辦?那時我每天推餐車在校門口賣貨,還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過幾次后,我也在想要不要放棄。但既然已經出來了,錢又是老師給的,我還沒做成就回去怎么交代。
后來機緣巧合,我結識了一名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生,他建議我到上海創業,并以他的名義申請代理基金。這一下子申請了10萬,等資金到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錢不多,我們當時在松江租了一個最偏僻的店鋪。以前我一直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看來是錯的。
我和他說,我們去賭一把,把店面搬到路邊試試。結果搬出去沒幾天,銷量就直線上漲,不到一個星期賣出1000多只豬蹄。大家慢慢口耳相傳,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后來拍客發現了我們,把我們的視頻上傳到優酷,叫“放棄白領身份去路邊賣烤豬蹄”,一天的點擊量突破40多萬。
接著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也找過來,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應付這些東西。上海人對吃很挑剔,這一方面促使我們精進工藝,一方面為我們奠定了口碑。但2013年春天,上海出現黃浦江死豬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談豬色變,我們的生意沒法做了。6月我答辯結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離開上海來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選擇,如果簽到西安、武漢,我可能會去搞衛星和核潛艇,待遇也比北京好。盡管來北京什么都沒有,但還是覺得自己可以闖一闖。入職中科院后,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繼續忙活自己這攤生意。
和以往一樣,我們的豬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燒烤,我現在考慮盡量不要依靠廚師,盡可能和廚師剝離關系。只是現在我們的供應鏈還不完善,單一店面可以,一旦開始規模復制,就要考慮中央廚房或加工、代工廠,這些超出了我們現有的能力。
這幾年,我總共賣出了30萬只豬蹄。如果想賺快錢,也許早就開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沒走這一步,是因為我想做長久一點。營銷和宣傳手段的運用也一樣,如果不是基于產品本身,做宣傳會死得很快,相當于空中架樓。不管怎么宣傳,最終還要回歸到產品本身。過度營銷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會成功,因為這有數以百萬計的流動人口,不用考慮二次購買就能盈利,但并不適用其它城市。
我們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務員。之前還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覺得我們這個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沒有招牌的情況下會對我們營業有多大影響,結果發現大家照樣排隊。我們團購量很大,在大眾點評是五星店鋪,海淀區排名第一。
最高峰時,我們每天能賣500只豬蹄。不過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點,這個時代已經不能用傳統思維做生意了,現在講究單點突破。阿里巴巴、騰訊都是靠一款產品打品牌,后面做大、做出名氣,什么都能嘗試。一面玻璃一個拳頭打下去,可能不會破,但單點打過去很容易突破,我們也想靠烤豬蹄來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個人知名度后,再把我的企業文化給推出去,立一桿旗,吸引有想法的人過來。
之前我擔心別人抄襲,但現在我的思路已經完全不同了。顧客花13塊錢來我這里,他想象中的豬蹄應該是怎樣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干凈、味道好。之后我想做的事情是顧客花了13塊錢之后,不僅買到意想之中的東西,還有更多他想不到的,這可能是產品背后的故事或是店里的裝修風格。我賣的不僅僅是烤豬蹄。未來我們要抓住大學生這一塊市場,以后我宣傳或表達的,一定是能正面影響大學生靈魂的東西。
烤豬蹄是個沒有壁壘的生意,競爭對手的加入,讓我不得不加快融資和轉型的速度。我們有了競爭壓力,每天下班的時間推遲了個把小時。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做其他產品的技術儲備,只差一個好團隊。最近也有投資人找到我,但他們都更看重團隊,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來一位老同學和我一起創業,他曾是杭州九陽豆漿機的區域經理。畢竟小吃生命周期有限,受眾群體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后轉型到快餐。
選擇時沒有太多想法,但選定了豬蹄作為擺攤方向之后,愛折騰的李功福開始了對豬蹄的改造。“當時是12年,市面上只有燒烤類產品,豬身上能被開發的基本都被開發了。所以我想,要不用燒烤結合豬蹄,把鹵過的豬蹄烤來吃!做烤豬蹄!” 李功福自豪的的表示,自己是烤豬蹄的創造者:“我做的時候全國基本上沒有,是最早開發烤豬蹄的人。”
李功福說,他為了學習鹵制和燒烤,專門去鹵肉店免費打雜。然后開始在同學家做實驗。“學長、師弟,導師、甚至我們的校長,都成了試吃人,要他們說這個東西能去外面賣了,我才會原意出去。”
2012年6月,李功福正式開始開賣八戒烤豬蹄。火爆的場面讓部分拍客拍下上傳到優酷,并成功推送到優酷首頁,還引來了央視和地方衛視的報道。據說,當時聯系李功福要求合作和加盟的有670多人。一心想做品牌的李功福,拒絕了加盟的要求,只做了一家直營店。就這樣,他靠一個店,把豬蹄賣了50萬支。李功福說,這是源于自己對豬蹄的認真。
為選定型號,嘗試各國50種豬蹄
開發產品的的兩個多月時間,李功福用了接近3000斤豬蹄做試驗。工科出生的他,設計了多組對照試驗,試驗不同的影響因素。“就這樣,最初的產品也做了100多次試驗”提到這段經歷,李功福說:“真沒想到做一個豬蹄會有那么多坑。”
就只是剛開始要買什么豬蹄,李功福就試了多個國家50多種型號的豬蹄,才最終確定了丹麥2個型號豬蹄。“因為不同型號的豬蹄,肉質不一樣。有的肉質,同樣的火候,一烤里面全部爛了,根本成不了形。”李這樣說,而選定了豬蹄的型號,只是剛剛開始。
五點苛求 讓成本提高10%
選定了豬蹄型號,只是于小蹄大作生產第一步。為了保證品質,小蹄大作對原材料有近乎到苛刻的要求。李功福說,自己的原料供應商,都必須做到和下面的五點:
1.豬蹄的飽滿度。包括豬蹄里的精肉,蹄筋占有比,還有肉質和皮的占有比必須達標;
2.豬蹄的大小。每個豬蹄必須得重400克,固定誤差不能超過30克(385克-415克);
3.只要豬前蹄。因為前蹄的蹄筋相比后蹄多,而且有更多肉,而后蹄皮多,筋肉都少;
4.只要用手工切割的豬蹄。豬蹄如果是機械鋸斷,就會縮起來,不方便顧客吃。而且骨頭容易掉,豬皮會松散,沒有Q勁;
5.是絕對不能用化學試劑浸泡,就算再便宜都不要。
因為禁止使用化學試劑,小蹄大作的豬蹄只能通過人工來進行除毛。李功福苦笑:“我那些苛刻的條件,讓我的成本比別人的要高出10%。如果別人用后蹄的話,我的成本高出15%”。
保持肉香 三道方法去腥
原材料選購后,就是對豬蹄進行處理。“豬身上最腥的部位,就是豬蹄,特別是腳指尖里面。可以說,去除了腥味,這個生意就成功了一半。” “但市面上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就是簡單的去腥調料蔥姜蒜加黃酒,一步解決。很多時候沒辦法,只能通過涂醬料和味道很濃的香料來掩蓋腥味。”李功福說,在給豬蹄去腥方面,他耗費了很多時間。 “那時候我的味蕾,還有嗅覺基本已經麻木了,只能靠別人來反饋意見。”
最終,李功福找到了三個方法去腥:
1.24小時的浸泡。通過浸泡把血水排出,同時放了去腥調料初步去腥。
2.抄水去腥。通過抄水把血液全部抽出。同時進行急速冷卻,增加豬蹄皮質和蹄筋的Q勁。
3.開始鹵制。在鹵湯里面放去腥材料,做最后的去腥。同時對鹵湯每天測鹽度,測辣度。每次鹵完,鹵湯進行速凍。讓鹵湯面有一層保護膜,避免氧氣進入。如果浸泡滴到水滴的話,或者保護膜開了,都必須重新加熱,生成保護膜。
經歷的三個步驟,小蹄大作的豬蹄開始自然晾干,真空包裝到店。而小蹄大作店員每天早上進店的第一件事,就是講冰柜打開,切一個大家直接品嘗半成品(已鹵制)。正常無腥味,才進行開店。
28味香料 16座城
相較于到店后沒有難度的烤制,李功福說,鹵汁的調配,讓豬蹄入味去腥的配方和制作工藝,才是小蹄大作的核心競爭力。
據李功福介紹,他現在配方,已經前后調配了數百次,各種不同香料足有28種。“簡單來說,一個辣椒,不同產地,特性就完全不一樣。有的刺辣,有很辛辣,有的不辣但漂亮,容易上色。”
李描述到:“光辣椒這一塊,我通過供貨商去問貨,跑了云南3個城市,四川6個小縣城。最后,才在貴州一個小城選到辣椒。用那個地方的辣椒,結合四川當地辣椒配比。讓辣度適度,容易著色,而且辣得非常柔和。” 后臺回復“香料”,獲取香料配取秘籍。
而最后烤制時候的上色美觀,他也進行的研究。“大部分人用色素上色,或者是曲米、紅米,但色素有危害。而曲米紅米上色,一放久就發黑。我研究很久,才想起老家做紅燒肉,是用糖或者冰糖上色。我開始用糖上色,終于烤出金黃色的豬蹄”李功福說。
為了這28味香料,李功福做過上百種品類篩選,均來自不同產地。排除經銷商郵寄的,他親自跑的縣城,有16座。
—END—
來源:創業平臺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