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流量就沒法生存!”、
“怎么能靠一招制敵?”、
”情人節,如何打造外賣爆單?”
”營銷如何做的更好“、
”流量如何最大化“?
在這些問題還是外賣商家最熱話題的時候,在觀見餐飲小學主辦的2017年中國餐飲青年高峰論壇上,洪七公卻拋出了自己的觀點:唯有堅持“外賣產品主義”才有機會最終勝出。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外賣整體的市場規模已經破千億,其中每10個人里有3個人吃外賣,整體的用戶對點外賣的要求,正在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這意味著外賣產品不及格的在未來會遭到淘汰。
外賣新物種的進化
洪七公認為,中國外賣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蠻荒時代、運營時代、產品時代。蠻荒時代就是補貼大戰,野蠻擴張是這個時代的主流。
2014、2015年外賣平臺之間打架,大量的補貼讓很多商戶稀里糊涂地掙了很多錢。
為什么突然之間很多商家反映不掙錢了?
運營時代來臨之后,只知道騙平臺補貼,只知道靠大腦皮層沖動做決策的商戶,死得很慘。
拿出手機打開外賣APP,隨便定位于北京某地,外賣平臺排名前十的商家,大多會有五個六個甚至七個以上,它的標識里都帶著“品牌”二字,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么。
洪七公總結:“大連鎖和品牌開始浮上前臺,奪走話語權,市場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商家唯一的職責就是向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
當運營和品牌的優勢被抹平,市場要迎來的是新的產品時代。但是把“外賣產品時代”的觀點公布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在想:這不是又回歸口味了嘛?
重新定義產品-生產方式
工業干不過廚師?
重新定義產品面對不解,洪七公認為產品的定義變了,生產方式變了,產品范圍變了,對產品的要求也增加了。
總之,此產品非彼產品,這個“外賣產品主義”也絕不是傳統餐飲商家所津津樂道的“回歸口味”。
為什么說生產方式改變了?
工業化比不過廚師,很多餐飲人都對此深信不疑。這其中包括芙蓉巷的創始人吳少輝,在2016年去四川成都考察學習紅燈照牛肉面的時候,他品嘗完一道菜“焦糖豆花”后,表達想法想要認識廚師,可店長告訴他“對不起我們沒有廚師”。
現場演示后,“撕開料包澆上開水”作品就完成了。吳少輝被極大的震撼了。
“我們當然相信頂級大廚不是工業化能比的;但是我們更要相信工業化,因為現在行業領先的食品工業,以及批量化的工業生產的餐品,已經能夠打敗80%的路邊小店了。如果你還抱著“人工一定比工業化強”的觀點不去改變,那么你在外賣的大潮中一定會被打下來。”洪七公說。
重新定義產品-產品范圍
不僅僅是菜品
“產品主義,就是產品的范圍早已不僅僅是食材和口味了,它已經拓展到了用戶在吃你外賣的幾分鐘里完整的用戶體驗。”
淘汰郎賣的最火爆的99元套餐,有鍋、有燃料,有桌布,還有噴霧劑等,連去味的功能性的設備都變成了產品,堂食根本這些沒有輔助配件。還有一麻一辣推出的麻辣香鍋,采用塑料材質,重新組裝后又能變成鍋具。雖然他們都還不夠完美,仍然需要迭代,但是他們為整個行業做出了表率,這種方向就叫“外賣產品主義”。
想要做好這個全新的產品體驗,你就需要反復模擬用戶下單的流程,從用戶伸手接到外賣小哥的袋子一秒鐘開始,一千遍模擬他用餐的動作,找到讓他爽的點。
比如說深夜用戶一個人吃外賣很孤獨,很苦逼,如果你能夠用真正用心的用戶體驗設計,在整個流程上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各位,他在吃的時候是能夠感受出來的。
“新的外賣產品主義,用戶體驗設計要占去很大的比例。”洪七公這樣認為。
重新定義產品-產品口味升級
從30到100分
“我們做的這個品類不能做外賣,因為做外賣后,口味就完蛋了。”有餐飲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此,洪七公認為,這恰恰是巨大的機會。當所有人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把他解決掉了,這不就是你的市場機遇嗎?
例如做外賣會坨的面條,現在至少有十個不同的流派,能夠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外賣的面條不坨。這就是在新的市場里創造機會。
“大家都覺得外賣對產品的要求很低,其實這是一個誤判。當外賣的用戶認為,外賣要好吃的時候,他就對我們干外賣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餐品在40分鐘的顛簸運送之后仍然好吃是很難的,但絕對不是做不到。“洪七公提出。
”目前只不過用戶對我們的容忍度很高,所以給我們的及格線很低,堂食60分及格,外賣給我們的分可能是30分就能及格,但我們不能停止在30分,我們要追求100分。40分鐘送過來的飯仍然要好吃,這就是我們外賣人要努力的方向。”
口味體驗,作為整個外賣體驗里面最難的環節,分為三個部分:原材料的儲存和加工,生產流程的重新設計,運輸流程的合理利用。
1.原材料加工
原材料加工從分散的加工到集中的精加工。
在外賣當中千萬不要以為是堂食的延伸,在產品里面一定要下工夫研究,否則別人就把你甩下了。
原材料加工以墮落蝦為例,工業化做蝦,廠家給你配送過來的是標準化的成品或者準成品,商戶什么都不用干,因為廠家把一切流程全部干完了,這就是叫原材料的保存,包括原材料的加工,全都變了。
2.生產加工流程
加工流程從傳統的手工流程到創新的工業流程。
生產加工流程也特別有意思。舉一個煲仔飯的例子,煲仔飯外賣做不出鍋巴嗎?一個上海的煲仔飯品牌,他把煲仔飯蒸好了以后,用噴槍爐一噴,一會鍋巴就燒出來了。
3.運輸過程
把運輸過程從品質的殺手變成加工流程的一部分。
二十五塊半創始人朱天成透露說,紅酒醒酒的過程給了他啟發,他就開始研究一款新的燉菜,把整體的過程分開來做,先把菜做到八成熟,然后燒開湯汁調好味,再拼裝封包。在運送過程40分鐘里,最后的兩成熟燜好入味。
像這樣的設計雖然不夠完美,跟堂食依舊有差距,但是已經在外賣中領先,這就是最寶貴的創新——加工流程的創新。
外賣今年有可能突破3500億,占比餐飲總量逼近10%;隨著VR技術的逐步成熟,外賣占比餐飲總量的比例可能接近50%。
新興產業都有一個發展曲線,外賣的發展基本吻合。泡沫期結束之后就會進入低谷,期間大家都不看好。但是隨著市場條件的成熟,消費者習慣的養成,行業開始重新向上突破,就會到達更高的境界。
現在外賣行業正處在低谷期之后的第二次強勁攀升階段。
被普遍詬病的VR(AR、MR)技術,它的泡沫期跟外賣的低谷期神重合,都是2016年中期。今年外賣開始理性回歸重新爬坡,VR產業剛好整體陷入了低谷期。根據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在三年到五年之后VR技術完全成熟了,人類開啟第一波數字化生存浪潮的時候,大量的宅人將會給外賣帶來更猛烈的三次爆發。
編輯 |頭條君 統籌 |孫 冰 制作 | 外賣頭條 爆料、投稿郵箱wmtoutiao@sina.com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