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深度思考,再多勤奮都是白費…|【勺子推薦】

    點擊藍字關注回復“工具包”免費領取23 個訂貨系統工具表

    編者按:

    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作者|東方贏

    來源|跨越式企業(ID:dfy82853236

    編輯|喬祎

    你必須把決定事業全局與長久成敗的戰略決策視為頭等大事。在戰略上多學習,多動腦子,多花時間,多選擇,多比較,不怕麻煩,力戒「戰略思維懶惰」。要能「忍、等、準」,有耐心,時刻準備,創造機會,但勿因急躁而輕舉妄動。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這其實是很多年輕人的狀態,他們盲目的自信,以為可以用肢體上的勤奮,掩蓋思維上的懶惰,以致于終日瞎忙,陷入了低成長的陷阱。

    其實,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肢體的勤奮上。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許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以下這個故事,人們常常用來說明執行力的問題。

    其實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雇于一家店鋪,拿著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后,張三升職加薪,李四卻沒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論。

    老板對他說:「李四,你現在幫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賣的。」

    不一會兒,李四從集市回來,向老板匯報:「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老板問:「有多少?」

    李四不知道,于是趕緊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來告訴老板:「一共 40 袋土豆。」

    老板又問他:「價格呢?」

    李四說:「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啊。」

    于是老板讓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張三叫來,吩咐他去做同一件事。

    張三回來,向老板匯報:

    「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 40 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 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一定能賺錢。」

    此時老板轉向了李四,說:「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張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從執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沒有責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維方式存在問題,他有兩個方面不如張三:

    一是不愿多動腦筋深入思考;

    二是釆取低級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伯特蘭·羅素說:

    「許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觀察我們身邊不少看似勤奮的人,卻混得不行,為什么?

    因為他們是「低效勤奮者」。

    「低效勤奮者」有兩個特征:不愿深入思考,釆取低級思考。這就導致他們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長慢。

    「低效勤奮者」之所以不愿深入思考與釆取低級思考,是因為這些人不會深度思考。

    學渣與學霸之間的差別就在于深度思考。

    普通員工與卓越員工之間的差別也在于深度思考。

    小老板與大老板之間的差別更在于深度思考。

    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升級

    深度思考,首先是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升級。

    大多數人從學校開始,就習慣了被學校和老師的教學計劃牽著鼻子走;到了工作單位后,被上級的指令與監督驅使著行動。

    這就是所謂的被動學習與被動思考。本文開頭故事中的李四就是這么一個人。

    釆取這種被動的學習與工作方式的人,亦步亦趨,跟著別人的思維走。既沒有偷著懶,一樣的累得像狗;又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不到位,內心充滿壓力感。

    而主動學習不是這樣的。我注意到那些學校中的一些學霸,他們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節奏,以自學為主。

    在他們眼里,學校統一的學習計劃與老師,只是其中之一的輔助途徑。我見過一位高中學霸,高一就學完了全部高中課程。

    我年輕時剛參加工作,就很納悶:

    為什么我的上司文化程度不如我,但他批評我時,總能看到我看不到的問題,想出我想不到的辦法?有同事解釋說,因為領導比我經驗豐富。我就不服這個邪。于是,我決定變被動為主動:

    首先,我強迫自己重視并安心本職工作。

    其次,在了解工作職責和部門目標的基礎上制定自己的較高目標、專業能力體系化學習計劃與工作計劃。

    然后,自己找問題,并帶著問題在部門內外、行業內外進行廣泛的學習與專注思考。這個時候,關鍵是能夠投入業余時間用在學習與工作上。

    這樣一來,經過一段時間,我很快找到了感覺。看問題、想辦法、做事情,都能踩到點子上了。

    在我負責的工作范圍內,我所掌握的信息、知識與我的見解,都能走在領導的前面。

    這樣不但使績效明顯提升,博得上司的賞識,而且自己也感到對工作有了發自內心的興趣,還心情舒暢,不像過去一樣有壓力了。

    從「低成長區」,向「高成長區」升級

    我公司下面有個電話銷售部門,不少銷售人員業績平平,很長時間里都沒有增長。而有一部分優秀銷售人員,其業績經常大幅超出平均水平。

    開始時管理層分析,認為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是因為電話打得不夠多,不夠勤奮。

    我后來調來現場統計數據與電話錄音,一番了解之后,發現情況不是這樣的。

    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大多數人的電話量并不比優秀員工少,有的還超過了優秀員工。

    那他們業績落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經過進一步了解,發現造成他們業績差距的原因在打電話的潛客戶名單上。

    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的作法:

    是一直使用公司提供的潛客戶名單,日復一日從上班機械地按照話術打到下班,并且形成工作習慣,樂此不疲。業績沒有突破,就抱怨公司提供的名單不好。

    而優秀銷售人員的作法:

    一是充分利用好公司名單,開動腦筋,每天下班后對客戶進行分析,然后區別對待,對成單可能性大的潛客戶多花時間并自己設計針對性強的話術;

    二是不依賴公司的名單,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開拓找新名單的渠道。

    我認為影響一個人成長速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將你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哪里,是選擇「低成長區」還是選擇「高成長區」。

    什么是「低成長區」?

    「低成長區」:

    一是指崗位上那些你熟悉與熟練的并長期重復進行的工作及工作習慣。這種工作往往改進少,不能帶來持續的競爭優勢、績效突破與提升。

    二是指雜亂分散的工作范圍,由于缺乏專注聚焦與深入也無法進步。

    由于不少人都不愿意面對陌生的、需要投入新的學習努力、費腦力擔風險的事情,所以寧愿呆在「低成長區」。

    因此,「低成長區」成為了一種使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的「舒適區」。

    不少將時間精力投入在這種「低成長區」的人們,看起來在每天忙碌,每天都很勤奮努力,甚至自己感到充實而心滿意足。

    殊不知,由于進步緩慢,正逐漸被另一種每天都在「高成長區」高速成長的人遠遠甩開。

    什么是「高成長區」?

    「高成長區」包括:可以驅動職業發展與專業進步的新工作;原有工作的改進、學習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行動。

    從「低成長區」進入「高成長區」,是深度思考的進一步升級。

    上述案例中的那些業績一般的員工,他們之所以落后,因為不舍舒適區而滯留于「低成長區」。

    而那些績效優秀的員工都是選擇在「高成長區」奮斗與學習的人。因此他們的能力不斷提高,瓶頸不斷突破,資源優勢不斷增強,績效持續增長。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在前幾年大眾創業的熱潮中,我認識的一位老鄉。他 30 來歲,也按奈不住心潮澎湃,說老子決定不打工了,創業當老板去。

    他拿出準備結婚買房的錢,加上找眾多親朋好友眾籌的款子,共逾百萬,開了一家餐館。

    我是偶然去吃飯碰上他的。吃完之后,他問我,餐館辦得怎么樣?

    我實話實說,你這個啊有兩個戰略上的問題:一個是地段偏僻了,另一個是菜品雖然有特色,口味也挺好。但根據我對周邊人群的了解,你這定位有點不精準,高不成低不就。

    這老鄉聽了有點不高興,跟我大談什么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創一流菜品。

    最后他說「這地段偏是偏了點,但租金便宜。我可以把省下的資金,用來作廣告,搞宣傳,打響牌子,還是劃算的。」

    后來聽說他在廣告與促銷上做了很大努力與很多動作。如微信宣傳,店內有獎促銷,優惠促銷,派人在路口發廣告傳單,到附近小區與寫字樓貼廣告。

    可以講,凡營銷教課書上提到的促銷招術,他都幾乎用了一遍。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半年后便停業倒閉了。

    我發現,不少人有一個盲目的自信。以為戰略上的短板,可以用正確的戰術和增加戰術資源投入,來彌補,來挽救。

    這實質上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戰術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難但更有價值的部分——戰略思維與戰略決策。

    而這種「戰略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戰略決策失誤,結果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面所講的選擇「低成長區」還是選擇「高成長區」,這都屬于戰術層面的思考,這些你選擇對了,做對了,也還是不夠的。

    比戰術層面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戰略層面的深度思考。

    你必須把決定事業全局與長久成敗的戰略決策視為頭等大事。在戰略上多學習,多動腦子,多花時間,多選擇,多比較,不怕麻煩,力戒「戰略思維懶惰」。

    要能「忍、等、準」,有耐心,時刻準備,創造機會,但勿因急躁而輕舉妄動。

    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就須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好的商業模式,把握好機會,使機遇同自己的核心能力、關鍵資源、價值觀相匹配。然后,制定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

    如果你是職場人士,在注重選好行業、公司平臺時,更要選好職業,并且使這些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特質潛能、價值觀相適合。然后,根據環境和公司未來發展趨勢、未來機會制定自己的長遠職業發展計劃與新能力學習計劃。

    在戰術層面,要深刻理解與執行公司戰略與個人職業戰略,不偏離戰略,并充分用好主動學習、高成長區的思維方式。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于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

    當你抬頭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們所在的職業或行業已被甩在時代高速奔跑的列車后面,或者己經衰落,或者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很低微,或者前進的戰略大方向錯了。

    作者:東方贏跨越式發展理論之父,真業心學倡導者,曾擔任大型實業公司總裁,出版著作《企業超速成長》《跨越式戰略》。2007 年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微信公眾號「跨越式企業」出品人。閱讀量逾千萬的作品有《對員工寬容的公司都死掉了》《靠譜是怎樣煉成的》等多篇。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

    常常聽人說

    外賣開店最重要的不是選址

    只要平臺維護好,產品做好就可以了

    外賣品牌擺脫了對人流量、“黃金地段”的依賴

    不意味著你可以隨便找個便宜的地兒開工

    那么做外賣,如何選址呢?

    本次公開課,勺布斯帶你攻破選址難題!

    更多餐飲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點擊“閱讀原文”,把餐飲干貨知識裝進自己口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63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28日 07:39
    下一篇 2018年9月28日 07:5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