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和認購時的熱潮截然相反,奈雪的茶上市首日即破發……
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掛牌,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股票代碼“02150”,上市首日低開4.75%,報價18.86港元,擊穿19.80港元的發行價。截至收盤,奈雪的茶總市值為293.63億港元。
作為“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自從傳出IPO消息以來,一直被各界關注。以下是其整個的IPO歷程。
2021年2月11日,除夕夜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開啟IPO之路。
2021年6月6日,據港交所文件顯示,奈雪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2021年6月18日,啟動公開招股,招股價為17.20港元-19.80港元,最高募資總額約為58.58億港元。因認購異常火爆,奈雪較原計劃提前一天關簿結束招股。
2021年6月30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很難想象這個在2015年成立的新式餐飲品牌,6年內累計完成多輪融資,在資本的加持下高速擴張,尤其在經歷過2020年線下實體店寒冬之后,終于得以登入資本市場。
作為不少年輕群體的下午茶伴侶,奈雪的茶以人均43元的客單價,曾一度引發網友熱議,稱其為“行業最貴”。
然而在如此高的客單價面前,奈雪的茶卻連虧了3年。最新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分別實現收入10.87億元、25.02億元、30.57億元;凈虧損6972.9萬元、3968.0萬元、2.03億元。
不過,2020年,奈雪的茶錄得經調整凈利潤1664.3萬元,扭虧為盈。
但據媒體報道,奈雪盈利的前提是剔除了優先股、期權激勵、利息、稅收帶來的虧損,若不進行調賬,2020年虧損約2億元。
招股書顯示,奈雪的茶在年內虧損的基礎上剔除掉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1.33億元、“編纂”開支1140萬元、“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4546萬元、“可贖回注資額的利息”3825萬元、“免征銷項增值稅所得收入”-1.8億元、“不可抵扣的進項增值稅”1.72億元,調整之后,公司的凈利潤就變成了1664萬元。
據深燃財經報道,一名財務從業者表示,以上內容是一些與公司金融負債相關的內容,由于招股書沒有詳細披露具體內容,按照慣例,可以理解為公司的融資過程中約定的一些優先股、債轉股、利息,以及期權激勵、稅收等帶來的公司損益變化。
正如招股書所說,這些內容確實與公司的業務經營無關,調整后的凈利潤更能反映公司當年的收入、支出、利潤等情況。
調整后的賬面數字確實更加好看,但如果計算公司整體凈利潤,調整前的數據不得不作為參考。
鈦媒體APP報道,奈雪虧損的直接原因來源于加速擴張的門店。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奈雪的門店數為422家,這個數據在2019年末是327家,以此推算,
奈雪幾乎2-3天開一家新店。
這一開店節奏還將加速。奈雪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2021及2022年在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分別開300間與350間門店,平均每天開一家店。
開設實體店是一項重資產投入。奈雪在招股書中披露,其面積在180-350平方米之間的標準店型,平均開店成本為185萬元;面積在80-200平方米之間的Pro店型,投資成本為125萬元。按照奈雪的計劃,
2021年及2022年分別開設300間及350間門店,投資成本分別為4.24億元及4.86億元。
未來2-3年仍處于快速擴張期的奈雪,每年的開店成本就需要4.5億元左右。即使按調整后的盈利數據看,尚處于微弱盈利期的奈雪,也遠遠無法覆蓋成本。
同時,
奈雪單店效益呈現下降趨勢,并未表現出穩定的盈利能力。
招股書顯示,2018年奈雪每間茶飲店的日均銷售額為3.07萬元,2019年下降至2.77萬元,2020年三季度末這個數字為2.01萬元,同比增速由-10%下跌至-30%。具體到地區來看,一線、新一線與二線城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單店日訂單量也呈相同走勢,2018年、2019年、2019年三季度末、2020年三季度末的數據依次為716單、642單、662單、465單。
有客單價略微出現了上浮,從2018年42.9元上升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43.3元。如此細微的漲幅,也無法改變奈雪單店客流、營收下滑的事實。
奈雪的茶在經營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其一直引以為傲的“一口奶茶、一口軟歐包”中的創新業態軟歐包,反而成了業績的拖油瓶。
奈雪的茶自己認為,新茶飲的核心是:第一,讓年輕人喝茶,第二,讓大家習慣把喝茶當做一種新的社交生活方式。基于此理念,他們要打造“全天候的都市候客廳”。通俗來說,
就是開大店,提供休閑互動場景,用戶購買的不止是茶飲和面包,還有空間和體驗。
“奈雪的茶的烘焙類軟歐包拖累了坪效和利潤表現。”久謙咨詢資深分析師陳晨說,“奈雪想通過奶茶和烘焙的交叉銷售來提高客單價,但目前來看它對標喜茶還有優化空間。點評上奈雪門店的差評基本都是和烘焙品質差有關”。
久謙中臺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喜茶的坪效(即每平方米面積上產出的營業額)為0.59萬元/平方米/月,奈雪的茶為0.30萬元/平方米/月。
具體來看,喜茶客單價是50元,每單杯數為1.8杯;奈雪客單價是43元,每單包含1.4杯奶茶和0.5份烘焙;
喜茶的單店月銷售額為90.3萬元,奈雪這一數字為71.6萬元。
而在二線城市,喜茶和奈雪的茶坪效分別為0.50萬元/平方米/月和0.27萬元/平方米/月,到了三線城市,雙方的這一數字為0.40萬元/平方米/月、0.12萬元/平方米/月,差距進一步拉大。
不過這些數據沒得到奈雪的茶和喜茶方面確認。
奈雪的茶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他們推出了奈雪的茶PRO店,并宣稱2021與2022年新開設門店以PRO店為主,其中2021年預計新增超過300家PRO店,目標為超600家線下門店中含有80%的PRO店。
PRO店減少了現場烘培區域,通過中央廚房的形式專注提供預制烘焙產品和甜品等方式,還增加了咖啡產品,這樣,PRO店員工減少50%,門店面積縮小,也能極大節約客戶等候的時間。
根據招股書,奈雪的茶Pro的店員平均數為13名,低于同期標準店21名的平均人數;面積也小了,Pro店的標準面積是80-200平方米。再減去設備、運營等方面的成本,截至2021年3月31日,
開設每間奈雪的茶Pro茶飲店的平均投資成本約為100萬人民幣。這比標準店要減少近80萬元。
與此同時,奈雪的茶還為Pro店設計了更豐富業務類別,賣起了預包裝零食、茶包、伴手禮、汽水、咖啡,試圖吸引那些高級寫字樓或高密度住宅區里的目標客群——就像星巴克。
對奈雪急需的規模性擴張來說,這節省了不少錢。至于能達到什么效果,要看后續運營變現。
在奈雪IPO的同時,老對手喜茶也迎來了最新一輪融資。6月24日,據媒體報道,喜茶最新一輪融資落定。經過多方確認,喜茶本輪本次融資過程持續數月,投資方均為老股東,投后估值高達600億元。據業內人士稱,喜茶這輪融資刷新了中國新茶飲的融資記錄。
與此同時,6月25日,新式茶飲品牌滬上阿姨也獲得了近億元的嘉御基金的追加投資。
8個月前,滬上阿姨剛剛獲得了該基金近億元A輪融資。
還有最近憑借主題曲在微博、抖音、B站等各大社交媒體上瘋狂出圈的蜜雪冰城,因價格低廉加上迎合Z世代的土味營銷和品牌IP化運營,使得本來就在下沉市場如魚得水,瘋狂擴張的蜜雪冰城再度爆紅。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新式茶飲行業市場規模為1136億元,2015-2020年CAGR為21.9%,增速遠高于茶葉/茶包/茶粉即飲茶等類別。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400億元。
巨大的市場吸引了眾多的萬家,新式茶飲行業進入的門檻低,競爭激烈。頭部品牌要做渠道下沉,中低端品牌又極力向上發展,而今隨著奈雪上市,或許喜茶的IPO之路也在路上了。而后新式茶飲下半場賽事走向如何,值得期待。
·END·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營收220億,旺旺的2020財年成績單你看如何?
一碗“0油炸”的老范家,國人一年可以少吃70萬噸油
C羅和洛卡特利不喝可口可樂,而肥宅水為了健康做了這么多
玻尿酸姐妹聚會吃鐘薛高嗎?
功能飲料市場再生變:昆侖好客下架紅牛,好客之力能否借勢上位? 百草味首家加盟店開業,零食品牌線下“追逐戰”再迎勁敵 飲料行業今日又增一家上市公司,首日股價暴漲527.53%!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