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已經炒的沸沸揚揚,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不少年輕人踏上了互聯網創業這條道路,但縱觀近年的網絡創業公司,多數都只是曇花一現,持久者甚少,多數成功者也都是在大佬們的投資辟護之下成長著。
雷軍在采訪中曾說:“互聯網是一種思維,是一種考慮問題的方法。用這種思維武裝傳統產業將獲得的成績可能也是顛覆性的,因而“互聯網+傳統產業”會極大的推進中國傳統經濟的轉型升級,會巨大的提高整個運作效率,會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全球化競爭力。”
然而,傳統企業主們紛紛把目光投入了互聯網的懷抱,沒網站的建網站,有網站的建APP,玩微博弄微信,搞得風風火火,但傳統企業想要擁抱互聯網必須要懂以下五大方面。
NO1:產品是根本,立足做好自身產品
需要想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產品,用戶需要什么產品,產品在互聯網上又是怎樣的定位。具體點說,就是它要讓用戶知道你的產品相較于傳統產業的產品有什么不同?其次,是產品質量,互聯網產品不同于傳統產業的產品,只有做極致的產品才有可能在互聯網中制勝,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性價比,要能真正打動用戶的產品。
除了產品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產品就是你的網站,一個公司網站的好壞,是否美觀,訪問速度是否夠快都決定著用戶是否對你感興趣,是否愿意接受你。
NO2:有了產品也要做品牌
怎么讓更多人記住你?我們想一想,人們是怎么記住天貓的、怎么記住京東的?答案就只有一個,做品牌。傳統產業轉型做互聯網首先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而且是做互聯網品牌。我們來看,傳統產業的品牌路徑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譽度,最后是維護忠誠度。
互聯網的產品既品牌,好的產品自然帶來口碑,口碑的傳播自然產生很好的品牌,為自己的產品塑造一個屬于產品自身的品牌,找到用戶的需求,深挖痛點營銷,互聯網時代,口碑絕對是你持久的保障。
NO3:自媒體營銷
互聯網產品是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用互聯網與用戶保持交流,所以一定要利用好社會化媒體,為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做好營銷。我們可以依托微博、微信、QQ空間、論壇等社會化媒體平臺建立起自己產品的自媒體矩陣,微博和QQ空間都有很強的媒體屬性,傳播是一對多,很適合做事件傳播;微信是基于通訊錄的好友關系,是一對一的傳播,適合做客服平臺。而真正成功的自媒體并不是打廣告,而是要做內容,可以做產品的內容,做自媒體運營的內容,同樣,也可以讓用戶產生內容。久而久之,自媒體的建立可以讓產品口碑得到擴散。
NO4:在品牌和營銷的基礎上維護好口碑
互聯網產品口碑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好的口碑可以成就一個品牌,而不好的口碑則無法讓一個產品形成品牌。我們知道,口碑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而口碑的本質是用戶思維。在傳統商業時期,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是以信息不對稱為前提的,而互聯網時代,用戶有更多的選擇權和放棄權。
以前你只要把東西忽悠出去,讓客戶購買就行了,但在互聯網時代,環境變了,規則變了,怎么服務好客戶才是至關重要的,尤其自媒體盛行的當下,得罪用戶的事情千萬不能做,也就是說,沒有誠意的服務不會收到有誠意的結果。
NO5:后續服務要跟上
互聯網時代的產品不是賣了一次就完了,用戶的后續訴求也很重要,要及時收集用戶的反饋,及時改進自身的不足,提升產品的質量,如果后續的服務跟不上,同樣也是對自身的口碑產生很大的影響,總之,在產品銷售的前中后都不能大意,服務好用戶絕對讓你信譽倍增。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