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火鍋店老板和老板娘,
請讓我與你們一起成長……
進入十一月份,北方的天氣突然變冷,在這個沒有春秋的城市,周圍的人也瞬間從短袖變成了羽絨服裹身。
OMG!我知道,要進入火鍋季節啦。
兩年前,從傳統媒體跳脫出來,硬是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名美食記者。
當然,這是比較好聽的叫法,其實就是一名可以名正言順、胡吃海喝的吃貨罷了。
居然還有朋友調侃:你才是凡間的那個“凈壇使者”呀。
這些年,山珍海味品過,地攤夜市吃過,嘴巴像簸箕一般填塞的日子后,發現,最愛的還是那一鍋五顏六色的鮮香麻辣,妙滋味。
前段時間,一位姐姐的美蛙魚頭火鍋店高調開張。作為吃貨和媒體人,品嘗后,認為值得推廣傳播。
于是,便扛起了義務宣傳使者的大旗,一個月的時間里,一天三頓都在陪各路媒體吃火鍋。身上的火鍋味兒已然刻入了骨頭里。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助手的男朋友,千里迢迢從上海趕來請吃飯,我們弱弱地說:吃火鍋吧。
男朋友頓時驚嘆:果然是真愛。
為了標榜我是一名資深吃貨,我從不敢顯露對它的愛,只敢在無數個加班的深夜,自己拎了大包小包的食材,躲進家里,在紅油翻騰的煙霧里,偷偷地大快朵頤。
為了標榜身為美食記者的專業度,火鍋題材的稿子一律不碰,怕引起太多爭議。
剛入行時,不少美食大咖告誡我:火鍋最沒技術含量,別沾!
兜兜轉換兩年多,都在別人的告誡中做美食。
而我亦時常問自己,我的“摯愛”在哪里?
閉上眼睛,我看到許許多多曾經的過往……
“
執著的食材控
我接觸的第一位餐飲人老羊就是做火鍋的,我親眼見識了:他能為了一個藤椒,在川南折騰數月;為了找到好羊肉,帶著團隊跑內蒙暴走十幾天;為了一個新生品牌的鍋底,天天蹲點店里喝了幾個月的鍋底辣湯。
“
玩混搭的鍋四代
后來,我亦有幸認識了鄭州火鍋老品牌鴻茂齋的接掌人楊珂,這是一位有著新銳思想的留洋海歸,說起自己的再創業史,平日里安靜的他頓時神采飛揚、眉飛色舞、侃侃而談、活靈活現。
最有看點的是:一個新生派老板居然能把老字號火鍋店經營的格外混搭。
更有趣的是,每當有人夸他家的羊肉,他一臉懵逼的反問:偏了,偏了,難道這不應該嗎?
“
腦洞大開的九零后
還有兩個90后的小美女:橙橙和kiko,只因愛吃火鍋,卻又太挑剔。頭腦一熱,在當地最熱鬧的地段開了一家時尚的小火鍋店。出其不意的將不搭邊的香辣鍋和臭豆腐強扭到了一起。
自從開了火鍋店,橙橙逢人便說:我的媽呀,原來火鍋丸子還有那么便宜噠,可那是人吃的嗎?
“
營銷也瘋狂的新生派
今年鄭州火鍋圈爆出一家網紅店:東城火鍋。
他們家生意火爆人盡皆知,重點是那個店鋪之前的黑歷史:但凡做餐飲,必死無疑。
后來,經朋友介紹,加了這個網紅店的李老板微信,幾乎沒有交流,也曾聽人說他不善言談。
奇怪的是,當我在朋友圈貼出要去重慶的消息后,李老板莫名其妙的給我留言:你一定要去吃大龍、佩姐、鮮龍井……不然會后悔哦。
“
玩轉粉絲的麻辣燙大嬸
更有意思的是,家門口一個賣麻辣燙的大嬸,從當初的一個小推車賣到一間大店面,她彪悍,粉絲更彪悍。
推車時期被城管趕得滿街跑,粉絲們端著碗跟著跑;開店期間被隔壁商家欺負,粉絲們端著碗掐著腰與對頭罵街;被鄰居商家眼紅被迫無數次搬家,總能被粉絲揪出來接著吃吃吃。
別笑,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
“
敢干敢輸的火鍋迷
其實,也并不是所有的火鍋店都紅紅火火。
一年前認識的一個哥們小邵就比較倒霉,當初在服裝界生意做的正熱火,偏說自己愛火鍋,要開個店了卻自己此生另一個夢想。
跑遍大半個中國選了個火鍋品類,熱熱鬧鬧開了張。
生意還真火爆了個把月,卻因店門前的大路建立交,生意也跟著一蹶不振,想盡了各種辦法堅持了兩年多,依然不見起色。
就在前幾天,小邵還與我打電話無限哀傷:要不店還是轉了吧,只是我太不甘心。
……
還有許許多多“奇葩”的火鍋人,而他們幾個只是代表而已。
在我看來,他們沒有成敗之分,沒有高低區別,無論今天是否依然還在火鍋屆翻滾,亦或是憂郁的離開,那些珍貴的曾經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做文字工作者,我時常被嘲笑:沒深度,不文藝。
我只不過不喜歡引經據典罷了,我喜歡聽別人給我講故事,然后再復述給大家聽,故事里的事總會有些啟發,有些幫助。
尤其這段時間,我愈發的熱愛火鍋,熱愛這群生動的火鍋人。
我想,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句話的安慰與鼓舞。
既然愛,請深愛。
那就與火鍋談場戀愛吧。
11月9日是重慶一年一度的火鍋節。
我決定走一遭,讓我們的故事有個初始。
重慶,山城,十一月份依然溫和。
從下火車的那刻起,嗅到的第一口空氣,就是混合著火鍋味的重慶特色。
火鍋節的陣仗不用我講,你們可以無限想象。
但是,在這個出門走路就是上山和下山的城市里,我遇見了許多人生的第一次。
第一次發現:呼嘯著車輛的大馬路邊上,火鍋店一家挨著一家,從早到晚不缺食客。
第一次吃了幾家串串后,選出最好吃的那家無比簡陋,居然是當地排名第一的老店。
第一次和知名火鍋店的炒料師傅搭訕,被冷漠地無視。
第一次看到一個村莊的農家樂,統統都是火鍋店。
第一次遇見“占山為火鍋”的大場面。
第一次體會到百家火鍋百個味兒的感受。
……
走訪中,就在那些人隨口而說的只字片語里,我一次又一次窺見了火鍋世界里的另一番天地,他們對一碟蘸料、一種食材、甚至一顆辣椒的精益求精,對一生中炒壞了一鍋底料的長久懊惱,對炒料過程中一個小小心得的歡喜,都讓我非常感動。
當然,重慶只是一個縮影,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獨屬于他們的火鍋文化。
從重慶回來,我告訴自己:要不支鍋,開涮吧。
底料是:50%火鍋人的故事+40%火鍋食材的尋訪+10%數據經驗談。
怎么吃,你們說了算。
朋友說:為你的再出發寫點什么吧。
可是,我想:在這個忙碌的,連自己名字都能忘記的年代,誰會去關注你個人的喜怒哀樂呢?
還不如來點實際的,多爆點火鍋人的干貨出來。
朋友說:寫個開篇,為你的內容開宗立派吧。
可是,我想:我不看武俠呀,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是哪門哪派。
還不如勤奮點,修煉嘴巴,多吃出點火鍋界的套路來。
朋友最后說:那總該定個目標,先賺他一個億。
可是,我想:做有價值的事兒,價值總會不請自來。
你們說是嗎?我親愛的火鍋店老板和老板娘們。
只要你們先富起來,定會拉我一把的,哈哈。
我堅信,我努力。
End
統籌|巖巖
編輯 | 阿寧
視覺 | 小雪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快到鍋里來
!
電話 | 18039281106
微信 | ningningdeWX
郵箱 | 1303859391@qq.com
歡迎來撩~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