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很多人問我同一個問題:你基本上每天不間斷分享,是不是很有目標性和規劃性,是不是要給自己一個職業生涯規劃?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把我在社群里很早以前分享的一篇文章發出來,看完了我的故事,也許就知道答案了。
原文如下:
如果有一個十年沒見面沒交流過的老朋友,一定以為我現在是一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工作環境舒適,穿著光鮮亮麗,出入各種高端酒店,全世界各地出差。。。,因為我讀書時的目標就是這樣,工作時的目標也沒有改變,目標就是做一個大公司里的頂尖職業經理人。
但是,你們知道,我現在天天開著小藍出入各種批發市場,常常為水管堵了,燈壞了,傷透了腦筋。。。
此時腦海里想起胡德夫的一首歌“ 人生啊,就像一條路,一會西,一會東。。。”
做一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一直是我的目標,從大學我就矢志不渝的為這個目標奮斗,我當時的目標很明確:要進入一個汽車公司(我的愛好),工作環境是國際性語言英語(我的特長),做營銷方面的工作(我的專業),能全球到處飛,增長自己的見識,然后慢慢升官發財,做到頂層經理人。。。經過幾年努力,目標還真步入了正軌,畢業后進入了理想的行業和公司,理想的崗位,做出了理想的業績,升到了理想的職位和薪水,工作環境就是我當時設想的。。。但是依然離我的目標比較遠,我的目標是“頂尖的職業經理人”,至少應該在全球排名前十的跨國公司里混才有可能實現(我老東家今年國內排名是13,國際排名是100多,五六年前相差還有點遠)。于是我希望通過讀頂尖的商學院MBA來實現,當然學校也應該是頂尖的,當時我的目標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學費當時要25萬左右,而且錄取門檻極高,我掂量掂量了自己,還是有可能的。 學費當時是攢夠了,最大的門檻是入學考試的GMAT 分數要求很高。于是花了1000多提前一年把教材都買回來了。準備轟轟烈烈大干一場。現在開始進入正題了。按照我的耐力和執行力,考個MBA問題不大的,但是為什么就是失敗了呢?買回來當晚,我就在曬給朋友們看了,朋友們給了大大的鼓勵,第一個周末我還約上了幾個好友,告訴他們我的目標和理想,告訴他們說不定明年你們就要到中歐找我了。朋友們都是老鐵,非常支持我的想法,非常羨慕,都覺得我肯定能成,希望以后到了好公司,做了領導要多幫幫他們(寫到這里,我忍不住笑了),心里當時那個滿足感簡直了,還記得前天分享的么,這種虛幻的滿足感就是一種社交承認,本來沒有成的事情,因為別人的支持肯定,自己腦子里認為已經實現了。 問題出現了,那幾本書,我老是以各種借口不去翻看:出差累了,上班工作壓力大,沒時間。朋友們都以為我每天在挑燈夜讀下苦工,但實際上,我寧愿看電影,也沒有去翻書,第一個月聚餐是這樣,第二個月是這樣,一年以后情況依舊,每次我都無恥地接受這朋友們的支持和稱贊。。。直到我開店了,把錢投給了第一個店,把時間投入了浩浩蕩蕩的創業潮,人生的路從此改變。。。經常有人問,后悔嗎? 問這個問題的人心理是有種假設的:開店就比上班差. 答案也就已經在他腦海里有了,不用我來回答。這是假設,也是偏見,我的回答他不會相信。上班和創業只是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而已,我現在還會經常跟以前的同事交流,他們過得快樂,也有痛苦,我也過得充實而快樂,也有很多煩惱。不過我還有得意的地方,我比他們多了一種不一樣的人生經歷。我體驗了他們不可能體驗到的景色,而且我回去上班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他們出來開店未必有我厲害,哈哈再回顧前天的文章,內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的不同能量來源,對自己認識的偏差可能導致目標的失敗,如果你是內向型人格,就讓目標保持神秘吧。所以,回答開題的問題:短期的目標可以有,比如三年五年,我認為3-5年的事情可以在自己的掌控范圍內,再長就算了,交給日新月異的時代吧。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