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4050字,燒腦時間9分鐘,筷玩思維記者李三刀發于北京。
如今,在各類服務商的支持下,整個餐飲行業早已煥發新生。
是否在餐飲業中,新餐飲化、智能化的概念已經完全改良了整個行業的所有經營環節?又或者說,是否還有所謂的互聯網也無法入侵的餐飲經營環節?對于擅長搭建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來說,SaaS領域的風雨海洋里是否還有未被發現的一汪清泉?
上述這個問題,湯龍斌曾經想了很久,后來才毅然創業選擇從餐飲業的智能供應鏈服務商切入,成為國內第一家以“APP系統+電子秤”的軟硬件結合形式,為餐飲后廚提供食材經營管理需求解決方案的細分服務商企業。
在后廚食材供應鏈的經營管理解決方案上,正式推出不到3年,餐鏈就已走出長沙,走向全國。在今年8月中旬,餐鏈更是獲得了美味不用等的千萬元戰略投資。
餐鏈的發源土壤:餐飲業的食材經營管理相對薄弱,并沒有完成數據化、可控化
美味不用等本身就是一家餐飲信息化服務商,從餐廳排隊的解決方案上入手,目前也擴展到了收銀等餐廳經營的相關環節,在今年5月初,阿里和攜程更是向它注入了4億元的資金,在美味不用等背后的資本方,還有經緯中國、騰訊、百度、美團點評等巨頭。我們要思考的是,美味不用等為什么會關注并最終投資餐鏈?
問題還得回到餐飲行業,近些年來,智慧餐飲一詞在行業內被廣泛提及,而在智慧餐飲解決方案上,口碑算是一個典型,從2017年底發布的未來餐廳到智慧餐廳工具、智能POS的推出,再到餓了么和口碑合并組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口碑方面的思考是:得數量龐大的中小長尾餐企得天下,只有整個行業,包括中小餐企集體新餐飲化或者智慧化,整個餐飲行業的整體升級和迭代才不是一句空話。
筷玩思維(ID:kwthink)認為,這也意味著,智慧餐飲這波浪潮應該籠罩的是整個行業里的所有餐企,只有當幾乎所有的餐廳在剛落地的時候就將智能化作為基礎建設,智慧餐飲才能真正落地。
再細化下去,從智慧餐飲入侵餐飲業,再到餐飲業的餐企具備智慧餐飲化,這是一個從上往下沉的過程,上走是戰略,下沉是具象經營行為,而我們都知道,餐飲業智慧化的前提是有數據輸出和可管控。只有整個餐飲業的經營流程都實現了有數據輸出和可管控,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智慧餐飲門店,而在當下,大部分餐企后廚管理的多個環節依然是不成體系或者是失控的,后廚管理之難,難于上青天。
比如說,即使是當下餐企標配的SaaS系統,無論它的功能如何疊加,后廚依然是一個智能化的盲區。雖然也有品牌自己有食材供應鏈管理系統,在訂貨環節,基于系統管理,整個過程已經趨于便捷化了,但除了訂貨外,其它諸如對賬、驗貨、收貨、盤點等工作還很大程度上依賴人工。在員工方面,手工模式效率低下、消極面對是一方面,而在餐企老板看來,其中還有很多不可言說的部分。
安史之亂不過唐朝的事情,而后廚之亂卻可以追溯到中華上下五千年,包括我們通常說的餐廳臟亂差一般都是針對后廚而言,這個痛點延續了數千年,可見后廚管理之難。
餐廳后廚的臟亂差此類問題,其實是一個非系統化的難題,基于SaaS等工具基本上是搞定了經營環節中面對顧客端的問題,餐鏈從食材經營管理端入手做的是B2B的生意。
湯龍斌表示,餐鏈不是來解決整個餐飲業后廚臟亂差的問題,它解決的是后廚經營管理難以避免的與食材管理有關的問題,由于在食材經營管理方面還沒有能提供有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這個市場空白就是餐鏈的商業機會。
從硬件+軟件兩方面入手,深入后廚食材采購環節經營管理
對于創業來說,找到自身發力的領域、細分定位以及市場需求,這僅僅是一個開端,再細分下去,還得根據市場需求和這個需求的場景來推出相應的成熟產品才算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以食材的進銷環節為例,它的流程一般是這樣的:某廚師列出補貨清單交給廚師長審核,再由廚師領班負責給多個供應商下單,次日由服務商+廚師小弟共同負責到貨食材的清點和驗收,繼而交由各個環節進行清洗、切配和保存,后續環節再由某一員工負責食材的盤點和補貨清單的提交,包括月底進行廚師部和其它部分之間的進銷數據盤查等等。
在這整個后廚涉及的食材進銷環節中,表面上環環相扣,實際上它的各個環節由于流程過于開放和繁雜,也導致了各種問題的不確定性,比如在下單環節可能會出現下錯單、手工單不清晰、難以錄入系統、對不上賬等;在驗收環節還可能因為負責人不在而發生多收貨、漏發貨、漏核對、數量或者重量不準、退貨不及時導致難以確認,甚至付款方面也有不少難以描述的信任危機等等。
這些問題在行業內早已見怪不怪,而餐鏈作為服務商要對這些痛點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在設備功能方面,就得有電子秤、高清攝像頭、系統管理等工具來負責前端的食材下單、驗收環節的數據管理、應收數量范圍設置、稱重、自動拍照、食材優良度檢測、數據上傳,然后是訂單數據表格的分析與輸出、多賬號數據共享、線上回看驗收細節等功能。
清楚了餐廳老板對食材進銷經營管理的基本需求后,雖然說餐鏈是餐飲業細分領域的服務商,但它的價值不單是為餐企解決經營痛點而已,一般情況下,一個好的服務商在解決餐企看得見的痛點需求以外,還得同樣考慮到餐企在需求環節是否還有看不見的潛在問題。就像李叫獸說的:需求的形成=動機+消費者能力。表面問題是動機,而潛在問題也可以等同于消費者能力。
基于這個思考,餐鏈將自身的服務分為幾個方面,一是單獨的硬件輸出,如智能電子秤的直接銷售,二是軟件系統協同,如智能電子秤與餐鏈系統的軟硬件搭配。另一方面,針對不同體量餐企的差異化需求,餐鏈在智能電子秤硬件的選擇上也細分出了幾個不同的版本,價格1980元起。此外,對于軟件部分,餐鏈有免費試用的基礎版和付費的正式版,價格為1800元/年。
餐鏈創始人湯龍斌認為,一家好的服務商一方面要做到直截了當解決餐企的痛點,另一方面還要做到不給餐企添堵,無論是價格還是服務方案,都要基于餐企的需求和需求環境出發,盡可能實現按需付費。
據了解,餐鏈是業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餐企和餐企的食材供應商都在同一個APP系統中的平臺。在硬件和系統方面,餐鏈已經迭代了三個版本,在服務模塊中也加入了AI功能,包括人臉識別、光感識別、圖像識別、條碼識別、語音識別、紅外檢測等技術。整體來說,加入了AI后的餐鏈解決方案可以讓實際操作更加人性化和功能全面化。
在和筷玩思維的交流中,湯龍斌分享了幾個實際案例,杭州新發現餐飲公司在與餐鏈合作后的第一周,旗下30家門店的采購成本就直接降低了上萬元;安徽的孫府大院,以前后廚食材的實際采購量很少與計劃采購量相符合,現在收貨時餐鏈電子秤可以記錄每天的數據,相比之前,孫府大院的采購成本幾乎做到了每日節省一兩百元,再通過數據化,財務人員在門店的對賬效率方面也提升了四五倍。
簡單來說,餐鏈的服務就是針對不同需求的餐企來把軟硬件進行結合、拆分,基于餐鏈APP+餐鏈智能采購系統+智能電子秤,多方結合以形成一套個性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圍繞“收貨”痛點的競爭者接連出現,餐鏈的核心優勢是?
雖然早期多數SaaS服務商也在原有基礎功能之外開發了供應鏈模塊,但是以收銀和支付為中心開發出來的供應鏈功能和餐鏈是有差異的,前者做的是功能疊加的數據采集,而餐鏈不單單只做數據采集,它還提供實際使用工具,這樣一套工具輸出加有功能的數據采集結合起來,為餐企賦能就變得不再假大空了。
2016年3月,餐鏈在長沙當地合作的種子品牌就超過了200個,由于是第一家基于“電子秤+APP+后臺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又能精準解決食材進銷環節的種種痛點。繼長沙之后,外地合作訂單也紛至沓來,江浙滬、廣東、廣西等地區都在早期向餐鏈遞出了橄欖枝,這也促使餐鏈走出長沙,此后分別在成都、杭州、深圳等多個地方建立了直營分公司。
市場從不缺競爭者,這也給餐鏈帶來了不少的模仿者,大量以電子秤+后臺服務的公司都涌進來搶一杯羹。湯龍斌認為,這些都不足以為懼,餐鏈提供的是一整套針對食材進銷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純的售賣工具。在后臺的數據開放上,餐鏈也對接了接近四五十家SaaS服務商,只要餐企方、SaaS服務商有數據共通的需求,餐鏈都可以針對餐企的需求來開放接口。
此外,餐鏈獲得了美味不用等的投資后,依托美味不用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餐鏈的市場拓展也有很大的背書意義,美味不用等多年累積的行業經驗、餐飲頭部企業的資源等等都會成為餐鏈未來應對競爭的有力籌碼。
據記者了解,以技術見長的餐鏈還掌控了通過攝像頭、系統來做食材分析,這是餐鏈的一項專利技術,它可以自動上傳現場照片來做到食材檢測、監控、評分等多個分析功能,此舉也倒逼供應商自主提高食材品質,從而降低了一定的產品退貨率,再加上系統自動上傳、保留驗收圖片的功能也迫使員工更加用心驗收,畢竟公司的高管和BOSS,隨時可以一鍵查詢驗收的各個環節,包括驗收的負責人等信息。
在技術指標上,截至今年年初,餐鏈已獲得14項國家專利,包括2項外觀設計專利、10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專利,此外,還有7項專利正在申請中。
餐鏈作為一家從餐廳收貨環節切入的企業,它的用戶除了餐企外,還有一定量的食材供應商,用一個系統將整個服務的各個流程都放進來,不僅搞定了餐企一鍵下單的需求,還能為餐廳負責人提供價格異常報警。湯龍斌認為,基于餐廳經營各環節的服務商不斷出現,當下和未來的餐企必定會從傳統管理模式向智能精準化轉變,這也是餐鏈一直以來的愿景。
目前,餐鏈已經覆蓋國內超過37+城市,合作品牌數突破500+,包括小龍坎、德莊、蛙小俠、新白鹿、米芝蓮、楊裕興、云水肴、九鍋一堂等知名餐企,入駐供應商5000+,月流水8000萬+。未來,餐鏈要做的是基于整個餐飲供應鏈的服務平臺,涵蓋信息、服務和交易。
2019年餐鏈也會有一些新的功能發布,比如說食材一鍵溯源、食材ERP管理等等。
結語
在新餐飲的風潮下,基于餐廳經營各環節的服務商大量出現,很多餐飲老板也都意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兒,由外界力量倒逼自身變革;第二個認知是借力,由于自身當局者迷,就需要一些外界的力量來從外到內打破行業根深蒂固的痛點。
互相借力和分工合作,通過這個轉變,將餐廳經營披上了數據化的外衣,正是數據不可更改、必須記錄、可追溯、可類比的屬性直接解決了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些痛點甚至不可說的人性難題。
也正是這樣,只有整個餐飲業集體升級迭代,再下沉到餐廳的整個經營環節全部可數據化之后,所謂智慧餐飲、新餐飲才得以真正落地。
2018年筷玩思維全面發力線下,30+城市場次單場500+餐飲老板線下標桿峰會成都站(4月1日、7月24日)、杭州站(5月15日)、武漢站(6月19日)、北京站(6月26日)、重慶站(9月11日)、上海站(10月30日)已圓滿落幕。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查看筷玩思維全年系列餐飲峰會詳細招商方案!
上海、北京、成都、杭州、武漢、廣州、南京、重慶、合肥、南昌、青島、天津、無錫、福州、濟南、哈爾濱、寧波、長沙、大連、西安、深圳、廈門、海口、蘭州、蘇州、鄭州、南寧、昆明、香港、澳門、臺灣……主力熱點餐飲聚集區筷玩思維無死角覆蓋,盟友軍團基本集結完畢…上戰場、打勝仗,還得靠盟友。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