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廚吊湯秘籍,都在這里了!

    1

    淮南牛肉粉絲湯

    三種油熬出美味牛肉湯

    作者丨馬進

    淮南牛肉粉絲湯是安徽非常著名的小吃品種,它的制作關鍵在于吊湯。淮南牛肉粉絲湯的湯料是用牛肉和牛骨等熬制而成的,為了增加湯料的鮮香味,制作時我們用 到了色拉油、菜子油和牛油三種油脂。

    下面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湯料的制作方法。

    1.取新鮮的牛骨5千克斬成大塊,焯水洗凈;牛腱子肉5千克也切成大塊,焯 水。

    2.鍋內放入菜子油和色拉油各250克,牛油500克,小火熬至牛油熔化,放入蔥段、老姜各500克,中火煉香,下入清水40千克、牛骨、牛肉和香料 (八角10顆,桂皮、香葉、山柰各50克,肉豆蔻、小茴香各20克,白胡椒粒30克,香茅草4根),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6小時,牛肉湯就熬好了,撈出牛 肉,過濾料渣后倒入適量的鹽、味精和少量的白糖調味。

    3.將撈出的牛肉切成薄片。

    4.取農家自制的紅薯粉絲100克用清水浸泡回軟,搭配千張絲50克一起 放入燒沸的牛肉湯中燙熟,撈出粉絲和千張絲,澆入燒沸的牛肉湯,放入切成片的牛肉,撒入香菜末和胡椒粉調味。如果客人喜歡吃辣,也可以加入適量油辣椒。

    2

    牛肉拉面湯

    拉面湯汁的制作方法其實跟吊湯非常相似。

    首先取豬肘子骨3千克、豬脊骨2千克剁成小塊;老母雞1只剁成八塊;豬后肘肉5千克剁成重約250克的塊。

    其次將處理后的原料洗凈血水,撈出放入鍋內,加清水大火燒開,再煮1分鐘撈出,洗凈血沫。

    最后將前一個步驟中處理的原料放入煮湯的桶內,將大蔥200克、姜塊150克、花椒皮30粒、清水50千克也放入桶內,大火燒開,改小火煮至肘肉成熟,撈出肉,再將老母雞和骨頭也撈出,剔出老母雞和骨頭的肉后將骨頭重新放入鍋內(所有的熟肉都可以切成薄片,跟面條一起放入碗內)保持微開的狀態,持續加熱。

    3

    二湯

    “二湯”在川菜中又被稱為“毛湯”,與“頭湯”相比,一般是部分頭湯提取或部分原料撈出后另加清水繼續熬制的湯。這種湯色淡不濃,鮮味明顯不及“頭湯”,只用于一般菜肴的調制或汆湯。“二湯”所用原料同“頭湯”相同,制作方法也相差不多。但和粵菜“頭湯”、“二湯”在原料選擇和熬制方面都有一定區別。

    原料:老母雞1只(重約2千克),老鴨1只(重約1750克),豬排骨1500克,火腿棒骨800克,生姜25克,大蔥50克,料酒50克,豬凈瘦肉500克,雞脯肉350克,鹽50克,胡椒粉8克。

    制作:

    1、熬湯:老母雞、老鴨(鴨子必須割去肚門部分)、豬排骨、火腿棒骨洗凈,入沸水鍋中大火汆5分鐘,撈出用清水沖凈。將處理后的原料放入湯鍋中,加清水15千克下用旺火燒開,打去浮沫,加入拍破的生姜、大蔥、料酒小火加蓋,保持鍋內微沸即可,小火熬4-5小時,過濾即可。

    2、掃湯:雞脯肉、豬瘦肉分別放入攪拌機內攪打成細蓉,分別放入碗中,再各加650克清水攪成糊狀。其中豬瘦肉糊被稱作“紅蓉”,雞肉蓉糊被稱為“白蓉”。將制好的清湯倒入凈鍋內,加入鹽、胡椒粉小火燒沸,將“紅蓉”倒入清湯中,把鍋端離火口一半,使鍋內清湯一邊沸,一邊不沸,待“紅蓉”成團后,以網篩撈出雜質,然后再用同樣的方法放入“白蓉”進行掃湯,最后將撈出的“白蓉”凝結的肉壓成餅狀,再用細紗布包好,放入干凈的鍋內,倒入掃凈的清湯,將鍋置于微火上(溫度保持在70-80℃)繼續熬至湯色澄清即可。

    4

    雞湯另類吊制法

    雞湯是烹調菜品必不可少的一種湯料。傳統的制作方式是將老雞和其他的葷類原料處理干凈,焯水后放入不銹鋼桶內,倒入清水,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但是由于現在很多原料的品質較以前差了很多,所以即使經過長時間熬制,吊好的雞湯在鮮味和色澤上都會遜色很多。

    為了讓雞湯香味更加充足,色澤更加金黃,我們嘗試了很多吊制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后來,我們經過仔細分析,發現老雞等葷類原料只有在95℃左右的溫度下,經過長時間加熱才能把鮮味物質釋放出來,而傳統的吊湯方法是很難做到這點的。

    為此,我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將雞肉等葷類原料焯水后放在平時辦公室使用的電熱燒水爐內,倒入清水,密封后通電,持續加熱18-20個小時,雞湯就可以使用了。

    這種吊湯方法耗電并不多,比用燃氣吊湯成本還要低,而且既不需要有廚師“貼身照顧”,又不需要火力調整,可以說這種方法其實是把傳統吊湯方法簡單化了。關鍵是當燒水爐里的湯溫度低于90℃時,它就會自動進行加熱,當湯汁溫度再次達到98℃左右時,它又會進入到保溫環節。

    5

    譚家菜濃湯的吊制

    譚家菜吊湯真正的秘訣在于“分項吊制”,即先用3年以上的老母雞(三黃雞)、鴨子加水吊成濃湯,干貝、火腿則是分別加水入蒸箱蒸制后取汁。

    吊湯詳細流程

    譚家濃湯(頭湯):

    1、將10只母雞(三年以上的三黃雞)、3只鴨子(兩年以上)宰殺去內臟,制凈后分別去掉脖子、爪子,將雞油取出留一半待蒸雞油時使用,另一半用于吊制此湯。

    2、80斤清水下鍋大火燒開,將整只雞、鴨及取出的一半雞油下入水中,繼續用大火燒開,然后改小火浸煮6小時,再換大火煮1小時,湯熬成后約剩40斤,此湯用于制作鮑魚、魚翅等高檔原料。

    二湯:

    1、取一桶,將篦子置于桶上,用勺子舀濃湯倒入篦子上,直至將濃湯全部取完。

    2、濾出的渣子再入鍋中,添清水80斤大火燒開,轉中火燒20分鐘,再換大火翻滾30分鐘即成。

    3、二湯最終能出40斤,色澤比頭湯白,但香味、濃度均不如頭湯,適合做遼參、牛鞭等中檔原料。

    毛湯:

    1、二湯吊完后,此時雞、鴨營養成份已基本熬盡,按照取頭湯的方式將二湯取完,渣子濾出放入鍋中,添入40斤水,開小火熬40分鐘即成。

    2、吊好的毛湯湯色呈奶白,香味和濃度最淡,適合煨制成本較低的家常原料。

    清湯:

    取10斤濃湯大火燒開,用木棍攪拌使濃湯旋轉,500克雞肉蓉混合2000克水攪散,放入濃湯中,大火燒開,然后改小火熬1小時,先用勺子撇凈上層的油,然后用上述方法取湯,即成茶色清湯。

    吊制譚家濃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三年以上的老母雞,雞種為三黃雞

    這種原料耐煮、油多,吊出的湯香味、濃度足,年數不足的雞則達不到這個效果。

    三黃雞市場售價約17元/斤,考慮到成本和當地的消費能力,我將三黃雞和本地散養三年以上的老母雞(7元/斤)按照1:1結合來吊濃湯,即10只母雞中,三黃雞、本地老母雞各5只,一桶濃湯能省50元,這樣吊出的濃湯香味、濃度略有降低,但對最終成菜效果幾乎沒有影響,反而與現代人追求清淡、低油的潮流相吻合。

    2、雞、鴨用于吊湯時要去掉爪子

    因為爪子膠質多、粘度大,容易導致湯汁過度粘稠,食用時黏口、不爽滑,可以將爪子用于煲牛筋等原料,以增加粘度和彈性;脖子部位淤血多,吊濃湯會造成湯色不純,可以制凈后用于吊毛湯,制作家常原料。

    3、吊濃湯的最后一個步驟

    大火煮制過程中,每隔10分鐘需要將木棍插入桶底,順一個方向攪拌,使湯、雞油、蛋白等完全融合,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4、取湯

    在取清湯之前,一定要打掉上面的浮油,此油不香,反而糊嘴、油膩,影響清湯的湯色和口感,因此需要撇去。

    譚家菜兩個調味核心機密:

    譚家菜的湯是要兌味的,而兌味所用的兩種汁,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干貝汁:

    500克干貝洗凈,入清水浸泡10小時至回軟,撈出放入托盤中加1000克純凈水沒過,覆上保鮮膜入蒸箱蒸3小時,涼透后干貝汁約有750克,倒入小瓶中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個月。

    火腿汁:

    500克火腿刷凈,去皮、去油,剁成大塊,加入500克純凈水、適量料酒,不必覆保鮮膜放入蒸箱蒸(蒸的時間越長汁越多,至少需要蒸6小時),取出等待涼透,撇掉上層的火腿油(有腥味),將火腿撈出用于其它菜品,蒸好后的火腿汁應該剛好沒過原料,約500克,保存方法同干貝汁。

    大師點撥

    傳統方式蒸火腿時,要加蔥、姜等調料去腥。實踐證明,這樣蔥、姜味會遮蓋火腿的香味,所以我蒸火腿時只加入少量料酒。

    因為火腿蒸好、涼透后,會出現火腿油、火腿汁自然分層的現象,油浮于汁上。火腿汁無腥味,火腿油則腥味大,將油用手勺撇掉,腥味自然就去除了。

    老雞吊濃湯前,需要先將雞油取出,1只5斤重的母雞,最多能取出100克雞油。

    我們通常是將雞油“吊一半,蒸一半”,即一半雞油用于吊濃湯增加香味,一半用于蒸制后入菜。一般情況下,從母雞身上取出的雞油不夠用,我們會混合一些批量購買的塊狀雞油一并蒸制。

    雞油蒸制:

    從10只母雞身上取出約1000克雞油,吊濃湯用去約500克,將剩余雞油用清水洗凈,塊狀成品雞油用溫水洗凈(有助于塊狀雞油稍微融化),一并放入蒸箱中干蒸4小時,取出涼透后,放入冰箱冷藏12小時(亦可速凍2小時),雞油、水自然分層(約2/3油、1/3水,油浮在水上),取出雞油,用刀將水層刮去即可。

    大師點撥

    傳統方法是只取雞胸部位的油,認為雞屁股處的油有臊味而棄用,處理時是加入香料添水熬制,以去除雞油腥味。二我通常將兩處的雞油全部取凈,不加任何調料干蒸,蒸好后水、油自然分層,然后放冰箱冷藏讓雞油凝結。

    多次試驗證明,用這種干蒸法制出的雞油,腥味會凝聚在下層的水中,把這層水凍結后刮去,是最有效的去腥方法,雞屁股上的油腥味也被去盡了。

    做譚家菜的兩條規律:

    無論做什么菜,都是有規可循,譚家菜的規律在于:

    1、原料與湯的配合

    做譚家菜時,選用的都是高檔原料,因此煨制原料時,應選擇質量高的濃湯(頭湯)或者二湯,并根據原料特點,在濃湯(或者二湯)中兌入不同比例的火腿汁、干貝汁煨制。

    要求出鮮味的原料,多加干貝汁。比如“扣三絲”,入菜的原料是魚肚、發好的魚唇、冬筍,此菜主要提鮮味,因此煨制時,二湯中添加的干貝汁用量要多于火腿汁。位量配比為:500克二湯、15克干貝汁、5克火腿汁。

    要求出濃香的原料,多加火腿汁。比如“黃燜魚翅”這道菜,對濃香味要求高,發好的魚翅蒸制后,需要用頭湯煨入味,頭湯中添入的火腿汁用量,要多于干貝汁,位量配比為:500克頭湯、15克火腿汁、5克干貝汁。

    2、澆汁有配比

    需要澆汁的菜品如“黃燜魚翅”,魚翅按照上述配比煨入味后,走菜時要澆個汁,此汁比例較為固定。

    位量配比:頭湯(或二湯)、胡蘿卜汁、胡蘿卜油、干貝汁各10克,火腿汁5克、雞油20克混合燒開澆到魚翅上,口感香濃、不膩 。

    編輯丨職業餐飲網 彭景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741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6月26日 21:21
    下一篇 2017年6月26日 22: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