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小吃的發展正在走向標準化,這是“求同”。如何“存異”?標準化的變革之路仍需創新。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煎餅馃子出了新標準,最引人注目的是給攤餅定了大小標準,直徑應在38~45cm之間。有朋友哭笑不得,以后再吃煎餅馃子,恐怕要帶把尺子?
但細思,地方特色小吃出標準并不是第一次,早在之前,揚州炒飯、肉夾饃等眾多小吃也都出了標準。
地方小吃紛紛走向標準化,少不了其背后的產業化構想。新動作頻出也預示著小吃市場洗牌在即。
如今,原本被冠以“特色”的地方小吃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與關注。標準化變革之下,這條小吃市場勢必走向的創新之路正邀請著餐飲人士大顯身手,各顯本領的機會來了!
01
小吃品類崛起,逐步走向標準化
據《2017年中國小吃產業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2017 年第二季度中式快餐占比最多,并且占比上升較高,而中式正餐、火鍋、面包甜點的占比有所下降。
小吃作為中式快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式快餐中高占 33.2%。
▲小吃成為中式快餐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兩年,餐飲行業趨勢展望中, 越來越多人把小吃看做有潛力的餐飲品類,而市場中也出現了很多以單品、爆款小吃為主的品牌。
有靠一個小小肉夾饃成功融資8000萬的西少爺,也有將傳統水餃變成時尚水餃贏得5000萬融資的小恒水餃,前不久,某雞爪小吃獲億元A輪融資,小吃品類越來越被看好,市場未來發展可期。
在這波熱潮中,市場上涌起一批又一批的小吃,由于地方風俗的不同,原來的傳統小吃在傳播至各地的過程中幾乎都會變了模樣,出現了各種“江湖派邪教”吃法。
▲小吃煎餅馃子走出國際中西合璧
在這個小吃品類備受關注的重要關頭,天津餐飲行業協會煎餅馃子分會提出的天津煎餅馃子相關標準《天津市地方傳統名吃 制作加工技術規范 天津煎餅果子》被批準,瞬間引起了輿論風潮。
然而,有變革就有機遇,這種標準化的趨勢,也在給餐飲市場的小吃品類帶來新一輪的生機。
02
什么在促使小吃走向標準化
1、小吃品類走進商超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傳統小吃從街邊店進駐購物中心。
相比街邊店的小吃攤位,商場內的小吃店環境明亮、干凈衛生,比如阿甘鍋盔等進入商場的小吃品牌,店面裝修小而精致,服務形象整齊劃一,給消費者現場場景的體驗感也更強。綜合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小吃品牌的客單價也會有所提高。
▲小吃進駐商超摒棄傳統攤販形象
現在,進駐商超做品牌和經營模式的更新,已經成為眾多小吃品牌化的選擇。
2、食品安全受重視
街邊小吃賣得越來越火爆,但也難看管,缺少行業規范和準入門檻低,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個是衛生標準不夠,另一個是配方不規范易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
▲真假驢肉事件曝光,對驢肉火燒整個行業造成致命打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瑕疵無法容忍,標準化將是地方小吃克服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大進程。
3、標準化趨勢顯現
標準化是企業發展的前提,當一個企業形成標準化的生產規模,在連鎖化和升級中也能做到快速復制,節約人力成本。
而對于一個小吃門店來說,產品的口味做不出統一的口味,比如肯德基的薯條今天咸了明天淡了,顧客只會覺得你不專業。
當標準化取代模糊的人工評判,既是定制了一種規范,也是對品牌形象的維護。
03
特色小吃單品如何走標準化變革之路
對于一種地方特色小吃來說,統一的標準化是一把雙刃劍,一面保護了正宗的傳統文化,一面也在加速同品類的競爭。
尤其是對于小吃單品店來說,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一種口味,他們要的既是正宗,也是創新,這就逼迫著品牌從紅海中突出自身的特色。
1、最大、最貴、最有特色……何不跨越標準?
有標準就有創新,想要在標準之中脫穎而出,在標準之上樹立自己的標準,是達到差異化最直接的方式。
最近,西貝打著“超級肉夾饃”的品牌推出“肉夾饃+咖啡”新組合,其中肉夾饃不僅“超級大”,最大的巨型肉夾饃要5個人才能吃掉一個,而且“超級特別”,門店只做三角形的肉夾饃,突破了傳統圓形肉夾饃的思維模式。
▲打破常規,從形狀上讓消費者記住特色
西貝重新定義肉夾饃,在價格定位上也做了區隔,輕奢小貴,不走平民路線,超級肉夾饃的一個主打產品最貴49元,最便宜的10元左右,人均價格是41元。
不過也存在一個問題,過度的創新和偏貴的價格定位不一定能符合消費者的認知,在顧客的黏度方面還有待加強。
但其敢于創新的思想可鑒,最大、最貴、最有特色……想要做到差異化,就要達到一個“最”字,跨越標準,就在于敢試。
2、持續創新才能建立產品壁壘
我們常說,小吃品類輕量化好復制,但對于單品店來說,產品過于單一性也十分容易被模仿,新鮮勁一過,顧客也就不買賬了。這就需要品牌有持續的產品研發和創新來構建有效的競爭門檻。
去年仰望包角布以其充滿新鮮感的口味火遍上海,新金槍魚包角布、牛油果包角布、小龍蝦包角布、雞排包角布等產品噱頭使其人氣爆滿,堪稱一場煎餅馃子的革命。
但隨著其產品研發的停滯,加上市場上的煎餅馃子都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多種創新,仰望包角布也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創新停滯會被“學習”也會被超越
可見,保持創新建立產品壁壘,一方面將增加市場競爭機會不易被復制,另一方面也能滿足消費體驗的需要,只做自己的特色產品是不夠的。這需要餐飲企業具備極強的產品研發能力。
3、重視環境體驗,提升品質感
如今在消費升級下,消費者對用餐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觀念里,小吃更多的就是街邊攤,油煙環繞,沒有規范。改變消費者對小吃的街邊攤印象,可以從環境體驗著手。
比如小楊生煎從路邊攤到連鎖發展,成為上海地標級小吃,除了產品標準化之外,也十分注重體驗的升級。
▲過去人們在街邊買了就走,現在已經愿意在店內悠閑享受用餐
試想,如果同樣都是賣小吃的,一個環境優質的店鋪和臟亂差的店鋪相比,消費者會選誰不言而喻。
4、接軌互聯網,顛覆傳統認知
互聯網時代,網絡滲透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傳統小吃接軌互聯網,利用與消費者息息相關、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現在的消費者,提升關注度。
這幾年國產特色食品衛龍辣條的轉型可謂讓人眼前一亮,一開始是以蘋果風將品牌整體拉升了逼格,其后又借勢互聯網熱點,用網絡流行語言迎合年輕人的喜好,積累了不少粉絲。
▲老品牌借互聯網思維搖身一變成潮流
五芳齋婦女節結合網絡用語“傻白甜”制作海報,劃去首字拒絕“傻”,與粽子的“白”、“甜”相結合。今年其又與復仇者聯盟跨界合作,給粽子的傳統文化定義賦予了更為年輕的品牌形象。
眾多品牌都在借助互聯網思維的東風,達到對消費者傳統認知的顛覆,給品牌塑造新鮮感。小吃同樣作為一個接地氣的品類,想要翻身做大,不如也借一借這股東風。
— 結語 —
餐飲市場的3.0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更加注重特色、口碑、社交等需求。小吃品類走向標準化之后,也會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環境、口碑、用戶體驗這些食物本身以外的價值元素。
在有品類無品牌的市場現狀中,傳統小吃的標準化是大勢所趨,但也給小吃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考驗,逼迫著傳統小吃走上差異化的道路。
中華文化中的“求同存異”,或許是對小吃市場目前發展方向最好的啟迪。在餐飲市場的競爭下,傳統小吃想要突出重圍,還需要餐飲人不斷地深耕與挖掘。
小吃品類本身具有極大的特色,未來,這一后起之雄還將迎來怎樣的發展,值得期待。
– END –
作者 | 玥老板&胡茵煐,個人微信號:yuelaoban。
來源 | 眾郝創意咨詢(id:ichonghowe)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