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做茶飲,在最輝煌的時候,我開了500多家直營店,那時我感覺自己要做一個世界性茶飲品牌的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但是,三年之后,我就賠掉了2500萬,虧得幾乎想跳樓。”
最近,職業餐飲網報道了世界茶飲的創始人譚智文《瘋狂擴張500家直營店,卻虧了2500萬》的經歷,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共鳴。
但是,好在最后譚智文成功從谷底走了出來,靠著一系列的改革,實現了扭虧為盈,從單店月虧損100多萬到月盈利100多萬,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年新開30家店全部虧損,幡然醒悟
2009年,譚智文創辦了R&B世界茶飲,一路發展得順風順水,而在2012年,微博開始大爆發,作為第一個推出1000cc超大杯的茶飲品牌,世界茶飲一下子在微博上爆火,被幾個美食大號轉發了上萬次。
于是在上海,世界茶飲的每家店營業額成長2倍,世界茶飲也開始迎來了大爆發,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就開了兩百家直營店。
而實際上在瘋狂擴張之下,企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終于在2015年開始集中爆發。
1、直營門店單店虧損最高破120萬/月;
2、團隊內亂,因為虧損疏于溝通,部份公司人員心不穩,加上外界的誘惑,各種狗血事件陸續發生,變賣門店、收受賄賂開爛店、亂亂男女關系……
3、2014年后期開的30間新店全部虧損;
4、品牌被別人搶注,百度上查“世界茶飲”前24頁全是別人家的;
5、屋漏偏逢連夜雨,公司又被電話詐騙180萬…..
“現在想想真的要謝謝當初詐騙集團,否則我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不可能幡然醒悟,在遭遇了這一系列的問題之后,我才開始靜下心來想,為何08年的擴張和13年的擴張都帶來了嚴重危機,為什么我一直在重蹈覆徹?”
“我才猛然發現問題的根源都是因為我,我不走出去學習所有的問題依然是無解,過去,我拼命工作只是為了躲避思考,自己愈用力投入,公司問題愈多。”
幡然醒悟之后的譚智文,開始走出去學習,并且將成果運用到實際經營管理當中,最終將門店的生意扭虧為盈。
引刀自宮,五步扭虧為盈
雖然,世界茶飲一度開出了幾百家直營店,但譚智文認為,公司一直處于野蠻式生長的過程,沒有系統化的概念。
1
找到病因
“在門店出現了虧損的時候,我去問員工虧損的原因,大家都各說各的,也都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其實這就是受到經驗和慣性的束縛,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也就直接導致了后續一連串的事故。”
“后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擁有了新的看問題的方式,不是單純只是用現象來解釋現象,而是找到問題背后的系統結構。”
“浮在水面上的事件(直營門店虧本),再往冰山下層就是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事故有個清楚的順序:門店虧本,團隊合作溝通困難,各部門參與度下降,明顯感知到團隊士氣在逐步衰退中,這就是趨勢,我利用系統性思考,找到公司的病因。”
2
關掉40%的門店,總營業額開始回升
“以前一直認為打品牌就是開店,所以我們在兩年的時間里擴張了近兩百家直營店,但實際上過快的擴張速度,導致了后續的管理、團隊等根本無法跟上,門店產品品質開始下降,營業額大幅下滑,出現虧損,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于是,在2015年,譚智文決定停止開新店,并陸陸續續的關閉一些虧損的門店,整理一段時間后,經過核算關店數量高達40%。
但是,令譚智文沒有想到的是,門店數量銳減之后,世界茶飲無論是單店營業額還是總營業額都比過去還高,利潤自然而然也就大幅提升了。
到2016年,世界茶飲的直營店數量呈現下降趨勢。
2016年,世界茶飲單店營業額同比前幾年大幅增長。
2016年,世界茶飲月總營業額呈大幅上升。
2016年,世界茶飲直營店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3
調整產品線,砍掉40%的產品
1. 換女性高管來研發產品
“以前我們的產品研發都是以我的喜好為主,由于我自己帶有IT男的情懷,總想把產品設計得非常有科技感,導致有很多產品不接地氣,嚴重偏離了顧客的真實需求,總是叫好不叫座。”
于是,從2016年起譚智文決定換女性高管來主導產品研發,成立專案項目來整合各方資源,擺脫了過去過于注重味覺、原料,忽略視覺、聽覺、嗅覺的營造的產品思維包袱,從顧客的需求出發,研發出顧客喜歡的產品。
2. 精簡菜單,三年砍掉40%的產品
另外,譚智文也開始精簡菜單,在2014年的時候,世界茶飲的菜單上有58種產品,而到2016年的時候,世界茶飲門店只剩下35款產品,刪減數量達40%。
2014年,世界茶飲的菜單
2015年,世界茶飲的菜單
2016年,世界茶飲的菜單上,只剩下35款產品,并且進行了明確的產品分類,重點主次清晰。
4
重建組織架構,避免一個人單打獨斗
“我是一個孤獨的奮斗者,尤其是在發生巨額虧損的時候,我才發現,雖然公司當時有500人,但是真實的處境卻是我是1個人一隊,另外499個人是一隊。”
正因為如此,譚智文意識到了原有組織架構的問題,并開始著手改變。
在之前,世界茶飲一直是用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每區設區總,層層管理非常嚴格,但后來門店數量愈多復雜度愈高,品質、服務及利潤下滑嚴重,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病開始顯現。
“當我們的規模越大,人數越多的時候,員工彼此之間根本不認識也沒交集,相互合作的時候也只有彼此利益上的制約,大部份人的心態都是別犯錯,所以處理問題永遠浮于表面。”
“為人民服務,是我當初設這個組織架構的宗旨,但后來發現我不是雷峰,為人民服務得亂七八糟!內部伙伴跟店長之間獎金分配不均要我來處理、宿舍出問題也要我處理、送外賣出車禍也找我…”
“每天我被這些層出不窮的鎖事搞得精神虛弱,甚至那段時間我都特別怕看微信及接電話。”想起那段時間,譚智文如今還心有余悸。
“2015年的時候,我們開始重新調整了公司組織架構和各項職能,改變過去由我一個人悶頭干、主導所有營運、行銷、研發、產品及開店等大小的事項的局面,我可以發揮自己的強項,去專注整合供應鏈和產品。”
5
新模式+新激勵機制,提高開店成功率
1. 開新店采用“店魂”+內部員工的組合
原來譚智文的心態一直很保守,堅持走直營,不與別人合作,但實際上,他對行銷、營運、業務拓展等又沒有實際經驗,造成后續經營上巨大的失誤。
認知這一問題后,他決定要改變想法和原有專注直營的模式,開放心態與別人合作開店。
譚智文制定了合作開店的新模式是必須要有一個“店魂”愿意投資,“店魂”店魂可能是之前的督導、區經理及店長,也可能是社會上掌握了一些資源的人,另外具備“店魂”之后,還需要與公司內部的員工搭檔,才能完成開新店的組合。
這樣的模式,讓員工直接變成了真正的經營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把每家店都當成了一個項目、一間分公司、一個孵化器,從而開店的成功率大幅提高。
2. 把門店營業額15%+利潤的20%分給員工
有了新的模式之后,還需要搭配新的獎懲機制,譚智文的做法是:把門店營業額的15%+利潤的20%分配給新店的店魂,做為他和他的團隊工資及獎金,讓店魂擁有真正的棍棒及糖果。
“這個的激勵政策能夠讓員工有一種參與感,而這種參與感和利于關切感,實實在在的改善么門店的經營狀況,營業額大幅拉升,所以現在我們很多的店魂的收入是過去的3到5倍。”
職業餐飲網小結:
經歷了2500萬的虧損,譚智文才開始幡然醒悟,才開始思考怎么變革,最后才能打了一個漂漂亮亮的翻身仗。其實做餐飲的過程就像打怪獸的過程,只有找到自身的bug、優化精進才能無懈可擊。
(本文作者王依,微信WYbeijing13,如對文章有探討,請加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