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餐飲界,最紅的現象就是:茶飲店太火了!
像一陣強力旋風,尤其北上廣深,茶飲店鋪天蓋地地開。
文丨小時餐飲時報 王明
筆者特意聯絡大眾點評網得到真實數據,單2017年一年,全國新增飲品店就超過18萬家,而同時,在市場上關閉的,也不少于18萬家!
血淋淋的數據,讓很多只看到表面繁榮茶飲市場的我們,警醒一下:
不要只看表面,就搶著往里跳!
筆者的一個好友,2018年初,在深圳開了一家茶飲店。不到一年,這家店所在的這條街新增到17家茶飲店。
他說,就這種過度競爭,打死也不可能賺到錢!
這位朋友的供貨商向他抱怨:
自己做得太小了,去年只給10000多家茶飲店供貨,而這位供貨商確實只是一家很小、不知名的供貨商。
朋友感慨地說,這么一個小的、不知名供貨商都可以供應這么多門店,一家店一年用貨10萬,這是多大的銷售額?
同時也說明:我們開店的沒賺到錢,賺到錢的,都是第三方!
茶飲為啥這樣火?
一、消費升級,帶來時代紅利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更健康的品質,更美好的口感,更舒適的環境,新式茶飲店近乎完美地契合了人們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茶飲,在當下,正由原來的偶然性需求升級為剛性需求。
無疑,這一波消費升級,為茶飲帶來時代性的紅利和機遇。
二、新銳品牌的示范帶動效應
2017年2月,上海喜茶首店在來福士開業,引發轟動效應,日銷售量近4000杯,日營業額高達80000元。
2017年初,奈雪の茶也獲得了天圖資本過億元的融資。
喜茶坐擁50多家店面,平均單月營業額在100萬元以上,最低的門店也達到50萬元。
而2015年創立的奈雪の茶,3個月開出3家店,每家店的月營業額達300萬元,且持續攀升。
其華強北九方店僅90平方米,開業兩個月,每個月營業額都能達到110萬元。
火爆的排隊場面,節節攀升的營業額,高額的資本融入,茶飲新銳品牌讓創業者看到了這一行業巨大潛力,以榜樣的力量催生了茶飲市場進一步勁爆發展。
三、大眾創業背景下的投資風口
萬眾創業的大背景下,創業大軍朝氣蓬勃,對項目的渴求無以復加。
爆炸式發展的茶飲引發創業者的強烈關注,茶飲類創業項目,完美符合“創業剛需”的胃口。
因此,茶飲成為很多創業者的第一創業入口。
投入幾萬元,就可以開一家簡易的茶飲店。對創業者而言,這是相當低的行業門檻了。
盡管茶飲市場看起來火爆非常,然而事實是——飲品的關店潮在2017年就可開始了!
國內權威點評網站數據顯示:
2017年上半年,全國飲品店關店11萬家,
2017年下半年,全國飲品店關店7萬家,
而2017年全年,全國飲品店總共開店18萬家。
也就是說,去年一年,全國飲品店凈增長數量為0。
一面是熱火朝天地開店,一面就是急急火火地關店。
這就是國內飲品正在經歷的現實。
茶飲店為何關店連連?
經實地考察,采訪了眾多同行——
一、一擁而上,同質化競爭殘酷
茶飲市場的爆發性增長,引來了眾多創業者,大家一擁而上,展開殘酷競爭。
深圳一位同行說,無論什么形式的茶飲店,只要你沒有資本助力,是一家小店的話,其實與市面上店面幾乎沒有差異。
大家的產品差不多,裝修差不多,目標消費者是同一人群,甚至連供應商也是同一家的……
正因如此,為贏得市場,茶飲店之間的價格戰不可避免。在茶飲市場,打折、存現金送現金、贈送團購優惠券等促銷手段十分普遍。
長期的價格競爭,只有一個結局:你死我活。
二、對地段依賴度高,高密度開店
茶飲店經營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選址,對商圈、地段有著極高的要求,要求極大的人流量支撐。
而這具備顯著優勢的黃金位置,又是極其稀缺的。在租金高企的今天,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的創業者,不可能搶得這樣地段。
退而求其次,在一些次級位置,同樣會面臨高密度的競爭。
一位資深同行介紹,同一個商圈,同一條商業街,密密麻麻地開設十幾家茶飲店,搶同一波客群的現象,在一線城市并不鮮見。
三、市場魚龍混雜,降低消費者信任
對茶飲經營者來說,雖然產品的制作相對簡單,但大家對原料的選擇、原料加工工藝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
以飲品店常備原料茶葉為例,單是基本茶類就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六種,每一類茶葉,按照制作工藝分為十幾種,按照產地分又劃分為幾十種。
同一品種的茶,又有多種級別。由此可見,普通人想辨別一款茶葉與另一款茶葉之間的品質差別,何其難!
所以,在數量激增的茶飲店中,產品質量定然是參差不齊的,以次充好、山寨產品也并不鮮見。產品品質無法保證,又面臨激烈競爭,這樣的局面,一定會降低消費者對茶飲的信任。
最后,看似“黃金”的市場,其實危險連連。
– END –
統籌丨彭景
編輯丨馬聰 視覺丨馮亞欣
相關閱讀:
《開飯店的味道不好,什么營銷也幫不了你》
《抓住這8點,打造讓顧客一吃難忘的招牌菜!》
《餐飲店長陷入這12個誤區,會毀了自己的前途,也會毀了餐廳!》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