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首席觀察團
4月4日,滴滴外賣發布了一張開屏海報顯示,目前無錫每3份外賣就有1份來自滴滴,滴滴在當地市場份額已達到1/3。
4月2日中午,滴滴出行APP的“外賣”入口曾一度下線,對此,滴滴方面回應表示,“昨日我們在無錫開啟小范圍灰度測試,受到用戶大量關注,短期訂單暴漲超出預期,為了保證更好的體驗,我們正在進行系統升級維護,預計很快恢復。”
滴滴外賣負責人羅文表示:“感謝用戶,商家和騎手在試運營期間的支持和信任,鑒于市場反應熱烈,隨著各方面條件的成熟,我們將盡快結束試運營,正式全量上線。”同時羅文表示,由于滴滴外賣業務近期將考慮進入更多的城市。
而今天,關于“騎手受困訂單少、系統BUG多”、“滴滴外賣被打臉,無錫每月2億補貼后僅有份額3%”的言論出現在朋友圈中,如下:(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身著橙色工作服的滴滴外賣騎手4月1日正式出現在無錫街頭的,他們本以為搶占了先機,可以獲得早期的補貼紅利。但一天下來,已經有騎手開始打退堂鼓。
在走訪了近十位騎手后,我們梳理出滴滴外賣上線首日困擾騎手的兩大問題,訂單少和系統BUG。
騎手無活兒可干
當日中午,本是高峰期,但在城中旺地東方巴黎商圈,多名滴滴外賣騎手正在路邊等待配送任務。我們上前詢問,一名騎手表示,按照公司要求,十點三十分,總共有7名騎手到達該點等待接單,但整整過了一小時也沒人接到配送單。有一名騎手倒是送了一單,但之后就再也沒有新單。
對于這類連接商家和消費者兩端的平臺模式而言,上線首日訂單少,意味著要么營銷不到位,要么可選商家不夠豐富。對此,我們走訪測試發現,在營銷端,確實不如美團在上海那么大張旗鼓,但在網絡上,還是有一些推廣。然后我們打開滴滴APP,發現真正導致訂單少的原因,可能是可選的商家太少。
系統BUG頻出
送外賣畢竟不同于送人,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如果在線下出現問題,尚可理解,但意想不到的是,滴滴外賣的系統也不斷出現問題。
小何(化名)是無錫一名眾包騎手,3月底,應聘成為一名滴滴外賣騎手,可第一天上線配送,小何就傻眼了,這根本就不是外賣平臺,更像是打車軟件。
4月1日,小何接到一個送餐單,可他發現在騎手端APP竟然無法查看用戶的訂餐內容,“只能問商家,到底用戶訂了什么,整個過程就像地下黨接頭對暗號”,問完商家還要問用戶,“因為怕拿錯餐啊,餐品出錯,到頭來用戶給個差評,我這一天就白干了”,小何只好耐著頭皮,不厭其煩地向用戶解釋。
截圖為小何向記者提供
好不容易核對好了餐品,配送環節更讓小何抓狂。
“可能誰都沒想到,現在滴滴騎手吐槽最多的竟然是APP里的汽車行駛導航軟件,因為送單全程必須手機屏幕全亮,不然會掉線,但站點要求騎手必須保持全程在線,不然訂單無效”。這不,只送了一單外賣,小何的手機電量就都被耗光了。
從這兩個案例來看,滴滴在鏈條更長的外賣系統設計方面,還存在網約車的痕跡。滴滴似乎把出行平臺用到了外賣業務上,騎手小哥與出行平臺上的司機更加像,流程十分接近訂車、接單、送達系統。
而騎手小哥在店內取餐完畢確認前,客人和配送的餐品信息根本看不到。
顯然這樣的點單、接單、取單流程與當下主流外賣平臺有著明顯差別。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上線一天后,4月2日,滴滴下線了無錫的外賣入口。有人稱系統崩潰,但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如此訂單量怎么可能導致系統崩潰呢。
果然,滴滴方面已經回應媒體,為保證更好的體驗正在進行系統升級維護。
我們希望看到在外賣市場有更多的玩家,從市場的角度,無論對行業還是用戶,都是有利的。
滴滴外賣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究竟是占據了1/3市場,還是份額僅占3%?你覺得滴滴外賣這一戰,勝算有多大?
– END –
統籌丨彭景
編輯丨馬聰 視覺丨馮亞欣
相關閱讀:
《外賣下半場“開戰”:滴滴、阿里殺入,誰將出局?》
《攆客!上海知名餐廳不點滿3個菜,服務員不理》
《餐館小哥談抖音走紅——“不是為了飯碗,誰愿意扮小丑”》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