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餐廳不懂這3個數據,生意再好也只是為房東打工!

    文丨營銷學習社 吾老濕

    很多餐飲品牌看起來生意很好,門店也經常能夠看到門口在排隊,在外人看起來可能很賺錢,但月末一算,發現也沒有賺多少錢,最終就是為房東,為員工打工了。

    尤其是餐飲行業“三高一低”的情況下,情勢更加的嚴重。

    為什么門店看起來生意火爆,整個品牌價值的塑造,顧客的體驗感設計的也很好,為什么還是做不起來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你的內部運營效率非常的低,你的客群結構沒有想清楚,導致你的產品結構,價格結構,空間結構也就不清晰。

    而這些你沒有思考清楚,你的成本結構,團隊結構,業務結構也是一本糊涂賬。

    開餐廳不掌握這3個數據,生意再好也不掙錢!

    比如說你選址在購物中心里,但你的定價卻是很便宜,那你再怎么做也很難維持下去,因為購物中心的房租很高,你定價低了,生意再怎么好,你肯定也賺不了多少,最終就是為房東,為員工打工了。

    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客戶,30多家的連鎖店,曾經有一個店開在萬達里,但由于顧客對這個品牌的認知就是低價的品牌,價格無法提高太多,因為價格提高,顧客就跑了。

    所以,這個店開在萬達里,雖然生意也是很好,但是就是不賺錢,原因就是客單價低,租金高,無法支撐成本結構,而價格一旦提高顧客就跑了,所以最終還是閉店了事。

    再比如說你的客群結構是兩個人消費為主的情況下,你的門店空間結構卻設置了一大堆的四人桌,甚至是四人以上的桌子,導致空間資源的極大浪費了。

    最終導致營收始終上不去,而你不關注這些,而總是認為是客流量不足,拼命的搞活動促銷,有用嗎?

    還比如說如果你是快餐,你的客單價不高,顧客群體的消費高峰期在中午兩小時,這個時候你提供了非常好的體驗,顧客整體滿意度也很高,但是你就是難以賺到。

    因為快餐講究的是效率,講究的是在高峰期的高翻臺率,而你提供了極致的服務體驗,顧客一吃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你說你怎么可能賺錢?

    那么,門店內部運營效率包含哪些方面呢?如何提高運營效率呢?

    衡量內部運營效率有下面這三個變量:坪效、人效、品效。

    很多人可能都說,這些因素我知道啊,但這些是經營的結果,是經營成果的評判指標,但具體怎么做呢?

    在分析如何提高這三個指標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公式:營業純利=顧客量*客單價*毛利率-成本

    影響坪效的因素包括顧客接待量,客單價還有餐廳面積;

    影響人效的因素包括產品成本(毛利率),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等;

    影響品效的因素包含產品結構(引流品,利潤品,形象品),門店爆品,產品分類,各分類主推品,各分類的相關性。

    這里的人效計算公式是:月凈利潤人效=月凈利潤額÷1/2(月初人工+月末人工)

    品效是:月營業額÷菜品總量

    坪效,人效,品效是衡量經營成果的指標。

    坪效的背后是產品結構,價格結構,空間結構的優化;人效的背后是成本結構,團隊結構,業務結構的優化;品效的背后是坪效和人效的優化。

    而這些結構都清晰以后,才有品牌門店盈利模型的構建,品牌才有可擴張,可復制的到店盈利模式的確立。

    高坪效:流程化

    圍繞顧客五個就餐觸點,12個方法提高流程效率

    衡量餐廳成果的三個因素是坪效,人效,品效。

    我們就講講如何提高坪效,而提高坪效的因素有翻臺率,餐廳面積,客單價等。

    我們先著重來講講如何提高翻臺率。

    兩個相同品類,面積,客單價都差不多的餐廳,如果在翻臺率上有區別,這兩個餐廳的營收是完全不同的。

    提高翻臺率主要圍繞顧客在“侯餐,點餐,出餐,就餐,收餐”五個環節梳理出標準化的流程,進而提高整體的就餐效率。

    這里我圍繞顧客五個就餐的觸點,整理出12條提高流程效率的方法。

    一,侯餐

    1,讓門口排隊的顧客先行點餐,減少入桌后的決策時間;

    2,設置限量供應的菜品,讓顧客提前到餐廳就餐,減少排隊人數(限量供應的菜品能夠獲得顧客的青睞);

    3,讓顧客樂意等位,避免客人的流失,提供增值的服務,海底撈就是做的很到位(數據統計表明快餐的客群等位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

    二,點餐

    4,菜單設計上,設置必點招牌菜,減少顧客選擇時間;

    5,菜單設計主次分明,吃點菜一目了然,減少顧客決策時間;

    6,復雜菜品,及時感知客人烹飪時間(既能減少就餐時間,還能顯示服務良好);

    7,自助點餐,提高下單效率,幾十人同時下單,后廚出品效率高;

    三,出餐

    8,利用叫號系統,發動顧客自助取餐,提高上菜效率(高峰期時,服務員的傳菜很難保證及時上菜);

    9,刪去制作工藝復雜的菜品

    四,就餐

    10,盤子大就收快點,盤子小就收慢點(暗示顧客吃的多,不要停留了)

    11,餐廳內硬座>軟座>沙發,不要讓顧客坐得太舒服,同時店內音樂的選擇也可以影響顧客的就餐節奏;

    五,收餐

    12,顧客買單后,若沒有立即離去,可征詢客人的意見,先清收臺面(一般情況下,顧客也就走了)。

    西貝有4個“一分鐘”的準則,1分鐘帶客入座,1分鐘恢復臺面,1分鐘傳菜,1分鐘收餐響應。這一切都是規范化流程標準,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翻臺率。

    正餐,快餐,特色餐飲的品類不同,客群不同,也就沒有統一的流程,但都要有自己的流程化,標準化的就餐效率。

    翻臺率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提高效率,從而提高營業額。

    高坪效:設計出高利用率的餐位組合,提高營業額

    提高坪效,就要提高翻臺率,但翻臺率對于快餐等品類還不夠精確的反應效率的極致利用。

    比如說你有25個桌子,每個桌子四個餐位,100個餐位。現在每天有200人進店消費,理論上只需要50個桌子就可以,50*4=200嘛。

    這時候翻臺率是(50-25)/25=1

    也就是翻臺1次,翻臺率為100%。

    但實際上,不可能每個桌子都是坐滿四個人的,假設每個桌子都是2個人,200/2=100,也就是一共要用到100張桌子。

    (100-25)/25=3,也就是翻臺3次,翻臺率為300%。

    你看到了,進店人數都是200人,但翻臺率是不一樣的,一個是100%,一個是300%,如果這時候你用翻臺率來衡量餐廳的效率,就會發現這是不準確的。

    因為你的營業額并沒有提高啊,你的坪效也沒提高啊,你賺的錢都是一樣的。

    所以,單純來看翻臺率的數據是不準確的。

    那么,這里就要說到了,為什么同樣的消費人群,翻臺率會是不一樣呢?

    因為你的空間結構沒有設計好,你的餐位設計對于你的客群來說是不匹配的,大多數餐位都被浪費了。

    坪效是衡量就餐區和廚房區的布局結構,而餐位的利用才是空間結構優化的核心要點。

    翻臺率不能完全反應餐廳門店的經營成果,即使翻臺率高,也不一定坪效高,因為你的餐位組合有問題。

    那么,應該怎么設計出高利用率的餐位組合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消費者,我們的要去判斷我們的顧客就餐人群的特點。

    是男的多,還是女的多,老人多還是小孩多,最主要的是要判斷一個人來吃的多,還是兩個人,四個人,六個人以上的人更多。

    那么,有人可能要問了,我是新創立的品牌,這些消費者信息怎么可能知道呢?

    最簡單的辦法是去調研競爭對手的消費者習性,除非說你的產品是獨一無二的,絕對創新的,否則你都可以找到相似的競爭對手作為調研的對象。

    大概了解顧客的消費屬性后,我們就可以更科學的設計高利用率的餐位組合,提高我們的空間結構效率。

    以一家中餐廳的數據來舉例:

    總餐位數為60,2人用餐的顧客占62%,4人用餐的顧客占31%,6人以上用餐的顧客占7%,(餐廳用餐人數大多用偶數做標記,比如3人餐計入4人餐,5人餐計入6人餐)。

    好了,知道這個情況后,我們首先要計算出平均用餐組合人數。

    根據用餐人數組合及其所占的比例,我們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算出平均用餐人數組合:

    2*62%=1.24

    4*31%=1.24

    6*7%=0.42

    1.24+1.24+0.42=2.9

    餐廳應設計的餐桌總數為:餐位數/平均用餐組合,即:60/2.9=20.68。

    餐廳的最佳餐位組合為:餐桌總數*各用餐人數人數組合的占比,即:20.68*62%(2人桌)=12.82(張)

    20.68*31%(4人桌)=6.41(張)

    20.68*7%(6人桌)=1.44(張)

    也就是說餐廳最佳的餐桌組合為:

    2人桌為:12.82桌

    4人桌為:6.41桌

    6人桌為:1.44桌

    只有這樣設計的餐桌組合,才最能提高餐桌的利用率,也是最好的空間結構組合。

    高人效:降本增效

    前廳去服務化、后廚高效化

    除了坪效后,也得要提高人效,人效涉及人力成本,食材成本,如何降本提效是關鍵。

    從兩個角度給大家分析

    1.前廳“去服務化”后廚“高效化”

    如果從數據來看,2019年中國餐飲的規模突破4.6萬億元。

    但近兩年,餐廳的平均壽命已經縮短到了508天。很多人吐槽餐飲是極復雜的工程:渾身是寶、滿身是洞,但稍不留神就會利潤盡失。

    餐飲行業高速增長時期的發展特征其實是以時間換空間,用規模換效益,是野蠻的粗放增長,存在較大冗余和內耗。

    但當餐飲增速降下來之后,成本與效率就相當突出,也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這就讓一些餐飲人感受到了一些寒意。

    餐廳提升效率,還要從坪效層面進行改良升級,實現前廳“去服務化”,后廚“高效化”。

    比如,有的餐廳不接受現金收銀,通過手機點餐、智能柜取餐、餐盤回收柜等設置,前廳基本不配備服務員,從而節約了前廳的人力成本,增加了堂食面積。

    除了前廳,后廚通過動線改造,將設備、工器具、食品包材的定位合理設計,以保證生產過程步數最少,操作最方便,效率最高。從而達到,高峰期外賣出餐時間由2-3分鐘縮減至95.5秒,出餐效率提升顯著。

    這種的減少前廳服務人員一般用在快餐行業比較多,比如說現炒快餐等就是這樣設計的。

    像注重體驗的正餐也很難通過減少員工來降本提效,否則顧客體驗差,就得不償失了。

    2. 靈活用工

    據統計,一線城市的基層服務員的收入在3500-5000元之間,大多是包食宿,從凈收入的角度看,服務員的收入比一些剛畢業的白領都高;

    服務員的食宿費用,也都要由餐飲企業承擔,不斷上漲的工資和房租成本,也給餐飲企業帶來了壓力。

    而靈活用工模式省去了房租、保險等硬性成本,并且可以按照餐廳的實際需求進行人員增減。

    因此,當餐廳可根據生意的峰谷來支付員工工資,無需支付傳統模式下員工閑置時間的工資時,便大大降低了餐飲企業的用工成本。

    但靈活用工也得分品類,高度標準化的餐飲品類比較好用,比較重體驗的餐飲品類其實也未必好。

    高品效:精簡菜品

    掌握“科學減菜六維公式”

    上面都在圍繞坪效和人效講,這兩個很重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品效。

    品效往往沒有被重視,品效指的是每個菜品所貢獻的營業額。如果你的菜品中有很多品效很低的菜品,也就審視一下你的產品結構合不合理了。

    如何提高品效,簡單的講就是四個字:精簡菜品。

    只有精簡到合理的菜品結構,才能夠有很好的品效。

    巴奴毛肚火鍋由原來的150多道菜精簡到50多道菜;

    西貝更夸張,從一百多道菜直接砍到33道菜;

    太二酸菜魚除了酸菜魚以外,只有23道菜品,可以說是極度精簡了。

    很多餐飲老板看到別人精簡菜品后,也想著減菜品,但很多老板卻是不得要領,因為精簡菜品也是有方法的,不是隨便就減菜品。

    那么,精簡菜品最核心的兩個數據就是點擊率和利潤率。

    我們看下面這個圖,這是一個波士頓矩陣圖。

    左邊代表著點擊率,右邊代表著利潤率;

    點擊率高,利潤率也高,就是我們的核心產品;

    點擊率高,利潤率低的產品可以作為我們的引流產品,但在菜單上呈現時,不要作為主推,放在角落里。

    因為點擊率高,說明顧客喜歡,但利潤低,我們賺不到什么利潤。

    但你直接撤掉,老顧客肯定就不高興了,所以這樣的菜品不需要放在顯眼的地方,但也不用撤掉。

    而點擊率低,利潤率高的產品,我們反而要把他作為突出的產品來宣傳,在菜單呈現上,要有重點的突出,一眼讓顧客注意到,這可以作為我們的利潤品。

    最后,就是點擊率低,利潤也低的產品就要直接砍掉了,既不賺錢也不能引流,就是品效不高的菜品了。

    1. 精簡菜品的兩個參考緯度:點擊率和利潤率

    精簡菜品的兩個參考緯度,分別是點擊率和利潤率,這兩個確實是最核心的兩點。

    但精簡菜品還有其他的一些要素,也是需要考慮的,總結起來共有六點:

    1,銷量(點擊率)

    2,利潤(利潤率)

    3,標準化程度

    4,人力成本

    5,出品時間

    6,保管程度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菜品越多,選擇起來就越困難,間接影響翻臺率和體驗感。

    所以,學會聚焦、做減法很重要,哪些菜應該刪,哪些菜應該調整和優化就是門學問了。

    2. “科學減菜六維公式”

    這里分享下“科學減菜六維公式”,即以銷量(點擊率)、標準化程度、人力成本、食材成本(利潤)、出品時間和保管程度為打分項,分別給每一道菜品打分,最后算出平均分,低于平均分的菜品則可考慮淘汰。

    舉個例子,假設你是做湘菜的,店里較為熱銷的辣椒炒肉為例,這道菜賣得最好,

    銷量打10分

    可標準化程度打8分

    人力成本打8分

    食材成本打9分

    出品因為時間較長所以打7分

    保管比較簡單打10分

    最后算出的平均分是8.7分。

    所以,這就是科學的減菜公式,如果沒有科學的法則,精簡菜品之后可能起不到產品聚焦、成本降低降低,提高效率的作用,反而可能導致營業額的下降。

    不過,減菜還是要謹慎!

    總結:

    最后總結一下,餐飲營銷的本質是對外求價值認知,對內求運行效率。

    要提高坪效、人效、品效,注意以下幾點:

    1,圍繞顧客五個就餐的觸點,整理出12條提高流程效率的方法
    2,合理餐桌組合,才最能提高餐桌的利用率。
    3,人效的提高要核心是降本增效,前廳去服務化、后廚高效化
    4,精簡菜品的兩個維度:點擊率和利潤率
    5,精簡菜品要靈活運用“科學減菜六維公式”

    -END-

    編輯丨程三月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推薦閱讀

    靠一碗18元的自助手搟面,它從月虧14萬到3天扭虧為盈

    生意不好時,餐廳老板做了這幾件事,只會“死”得更快!
    夏天到了,火鍋店賣燒烤,是錦上添花,還是火上澆油?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387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3日 17:30
    下一篇 2020年6月3日 20: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