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兩家牛肉粉店老板“串通”漲價1~2元,被市監局處罰……

    近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兩家牛肉館涉嫌串通集體漲價引發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在黔西縣,過去一碗牛肉粉,單碗9元,大碗10元,加肉5元。漲價后,單碗10元,大碗12元,加肉7元。按此測算,一份大碗加肉的牛肉粉19元。這意味著一份大碗加肉的牛肉粉,從15元漲到了19元,漲幅超過26%。

    黔西縣市場監管局等跟進調查,認定此番牛羊肉粉“任性漲價”背后系有商戶違規操縱。依照相關處罰法,對這兩戶經營者作出行政告誡,不予行政處罰。并在當地排查牛肉羊肉粉館26戶,黔西縣牛羊肉粉價格逐漸恢復原價。

    牛肉粉店利用“店長群”,串通漲價

    從網上流傳的當地牛肉粉店店長行業群的聊天記錄可以看到,的確有商家進行商討,呼吁集體漲價,還對牛肉的售價也進行了統一規定,這正是有關商家受到處罰的關鍵原因。作為價格早已充分市場化的餐飲行業,經營者完全可以自主定價,自行漲價無可厚非,但集體串謀顯然違反了價格法的規定。

    由于社交媒體工具的廣泛應用,這種以“店長群”形式存在的行業集體溝通非常普遍,同時也給“相互串謀、操縱市場價格”帶來了便利,當然,這也令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取證變得非常簡單。

    人民日報:集體漲價背后是生產成本的增加!

    人民日報評論:認定串謀容易,但也必須考慮事件的實際影響、惡性程度以及背后的具體原因。事實上,相關價格立法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和懲罰大規模的市場操縱行為,牛羊肉粉作為參與者眾多、不存在個別商家占據市場壟斷地位的行業,市場化程度非常高,很難說兩家粉館經營者就能實質性地實現對市場價格的操縱。

    考慮到近一年來的食品物價走勢,幾十戶牛羊肉粉經營者集體漲價背后,很大概率與生產成本增加有關。市場監管部門在對漲價行為進行定性和處罰時,有必要考慮這個因素。

    也因此,從市場規律出發,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行為可能存在一定爭議。黔西的牛羊肉粉價格暫時穩住了,消費者可能獲得了一時的好處,但如果長期用非市場手段強行壓低牛羊肉粉價格,在原料漲價導致的成本上升無法消化的情況下,出現牛羊肉粉店經營不善、無力維持乃至閉門歇業是可以預見的,如此勢必令市場供應受到沖擊,屆時當地居民的飲食恐怕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各位餐飲老板,對于此事,你怎么看?

    圖片來源:新華視點;文章來源:人民日報/南方周末

    -END-

    主編陳青編輯丨馬聰

    推薦閱讀

    國家發文,餐飲業減稅!這三種企業卻無法享受

    消毒水裝礦泉水瓶誤拿給顧客,致播音系男生咽喉損傷

    顧客訂百人餐,餐館老板反被詐騙3萬多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5457.html

    (1)
    上一篇 2019年10月14日 21:20
    下一篇 2019年10月14日 21: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