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店生意一直很火爆,但是突然就從天天排隊變成了冷冷清清,這是為什么呢?是產品不行,還是管理出了問題?
十一的小長假,我同親友特地前往了一年多沒去過的一家“網紅”餐廳,去尋找熟悉的味道。然而,體驗后我們發現,這家餐廳生意已經大不如以前,曾經需要排隊一小時才能吃到的美食如今生意慘淡,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這家店坐落于市區內一座較為繁華的購物中心,三年前首次開業,論及顧客數量,方圓3公里內僅有海底撈可以與其一戰,一時風頭無二,這種令人矚目的業績引來不少店鋪抄襲它的產品,但是三年來從未有其他的一家店鋪在同樣的品類生存下去。這家店主營螃蟹煲,口味和雞公煲類似,但是又有所不同,口味兼具咸甜辣,南北老少咸宜。招牌菜螃蟹煲除去螃蟹外,還有土豆、雞爪、年糕和蒜作為配菜,調料入味香味濃郁,人均五十多元便可以吃的非常滿足,每年到了螃蟹下來的旺季,生意尤其之好,至少去年為止還是非常受人歡迎的。
到地方的時候,恰好是十月六日中午十二點半,以小長假來說,正好是就餐的高峰期,一般的“網紅”餐廳在這個時段,排隊半小時都算是人少的,而我一進去卻很快找到了位置,店內很多位置還是空著的。本以為人少,我還心里有些慶幸,這樣起碼點餐和上菜方面的服務能更好一些的,但是沒曾想,自己到了位置上之后,遲遲沒有人過來點餐,我只好自己拿筆在紙質餐單上勾畫了要點的菜品,然后送到了前臺,服務人員告知我說,在桌子右下角有個二維碼可以進行點餐和付款,另外米飯是所有菜上齊后,再點的,避免顧客多點造成浪費。回到座位上,果然和上次來不同,有個手掌大的貼紙在右下角的桌面上,里面寫著點餐和付款的注意事項,以及兩個二維碼,如果我不是看到紙質餐單,先入為主的認為一定需要服務員下單,確實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肉蟹煲等了大概十分鐘多點就上來了,速度算是比較快了,香味一如既往,唯一比較壞興致的是,茶杯和小碗看上去不是很干凈,底部的劃痕看上去很像是沒有清洗干凈的污漬,雖然不明顯,我也不是特別挑剔的人,但是作為需要付費2元的消毒餐具,我希望它能和旁邊的消毒濕巾看上去同樣潔白,而不是用了3年,有了破損但是照舊使用,這完全不是一家大店所展現出來的細節。從上菜后,整個就餐過程經歷了40分鐘,其中我兩次要求了打米飯,但直至離開飯店我也沒有見到米飯。因為人不是很多,所以服務員也沒有預想中繁忙,走廊盡頭僅有的一個服務員在發呆,他大概要負責八桌客戶,但是除非我們主動上前尋找,或者大聲喊他(因為店內音樂比較吵雜),服務員是不會離開他的“固定位置”的。到了買單的時候,我嘗試了電子支付,卻被前臺告知,原本我在微信小程序上領到的優惠券只能使用部分優惠,盡管優惠券沒有如此備注,但我也不得不選擇接受這個事實。故事到這里,想必大家也發現了問題所在,這家店為何生意開始下滑,不負當年之勇。首當其沖的就是服務,一個頗具知名度的店鋪,歷經三年風雨,服務不見增長,反而日漸倒退,這是管理上的弊端所致。而這個管理上的問題,不是不重視服務,而是不重視人才,管理者缺乏氣量的表現。從招聘網站來看,這家店及其母公司對外招聘口碑較差,這不僅體現在較低的工資問題,而且體現在缺乏成熟的職業規劃,員工離職率較高,超過半年以上的老員工十分罕見。作為一個曾是商業中心方圓三公里生意最好的店鋪,如此低的人才留存率,實在無法想象。這家店所犯的問題正如很多老板所擔心的一樣,在店鋪遇到發展瓶頸的時候,通過降低和控制成本來提高利潤,或者將最開始的一套方案一直用下去,企圖一招鮮吃遍天。但是對于員工來說,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長期生活的地方,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發展和尊嚴,這是所有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人才的流失是有其必然因素的。在同一個商圈,還有一家烤肉店,雖然生意稍差,開業第一年業績長期屈居三名以外,但是也一直堅持自己的高性價比和高質量服務策略,同樣是營業三年,但是今年已經開始籌備其第三家分店的開設。這家螃蟹煲店在發展的黃金時期,缺乏大膽的魄力,在人才的培養方面走在了后面,在人員流動的情況下,服務質量自然是難以保障,同樣也因為其擴散和宣傳攻勢一直不到位。以之前做的抖音活動為例,即使是拍出上千點贊的視頻,也不過是折扣和贈飲而已,只有上萬點贊才會給一桌免單,其誠意和投入,只讓我想到了一句話“空手套白狼”,去年來時生意還算可以,但是今年十一到來時,已經為自己措失良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另外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對于智能科技的應用,微信點單固然方便,但是就目前市場來說,普及度還不是很高,如果顧客進店買單,店鋪應當通過人工服務引導顧客使用,如果顧客嫌麻煩,也不應該強制采用這種方式,而是從容應對,提供傳統人工服務,避免給顧客帶來其他不便,至于優惠券,更不應該用一句解釋權歸活動舉辦方所有這么一句應付的話去解釋,這樣只會引來更多的差評。國內不乏生意火爆的店鋪,但是很多店鋪在實現自己的初步目標后都失去了方向,好的還能夠小規模的“稱王稱霸”,差些的會很快地死于“山寨”。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敢于舍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贏得別人擁護,不僅僅是畫一個“餅”,還有實實在在的物質回報。有的時候,店家的盈利邏輯,就是把自己的位置轉化成消費者的角度,給自己挑刺找麻煩,先看看能不能過自己這一關,看看自己的店員對于這樣的現狀滿不滿意,以此為依據,或許會付出較高的學習成本,但是想要走的更遠,這確實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編輯| 朱小斐
激蕩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投資200多萬的餐飲店,為啥剛2個月就開不下去了
血虧2000萬后,這個餐飲人說:“自嗨是病,得治”
每年80%的倒閉率,餐飲創業環境變好還是變差了?
內容交流/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