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已遭禁止使用的DDT殺蟲劑竟出現在冷飲中!臺灣知名連鎖英式紅茶飲料店“英國藍”,被消費者檢舉“玫瑰花瓣冰茶”喝了頭暈不舒服,苗栗縣衛生局昨表示,獲報抽驗玫瑰花瓣原料,竟驗出11項農藥殘留,其中4種農藥含DDT殺蟲劑成分,除立即要求全臺96家分店的玫瑰花瓣冰茶下架,衛生局也將擴大追查流向。
花茶也會超標?香味撲鼻并非自然
從事玫瑰花有機栽種的屏東大花農場負責人楊添得指出,臺灣因玫瑰花田種植面積有限,市售玫瑰花茶多數是進口,香味撲鼻顯然違常,全開的花應帶些腥味,只有微開的花苞才有絕佳香氣。楊添得表示,進口花茶屢被檢出殘留農藥,政府未能正視才是癥結。他提醒消費者,可從外觀來判別品種,進口玫瑰花茶多呈完整小花苞,臺灣本土產的玫瑰花則是花瓣片。
“太恐怖了吧!怎會有農藥殘留?”臺南市民張靜怡說,她喝過英國藍的玫瑰冰茶,沒想到竟有農藥殘留,以后不敢喝了。市民陳文成說,若是英國藍的玫瑰冰茶出問題,衛生單位應稽查其他茶飲原料,保障消費者權益。也販售花茶飲料的古典玫瑰園表示,該店銷售的玫瑰紅茶是英國進口,進口前會送樣到SGS檢驗,貨品進到公司時還會再次送驗,確定符合標準才會出貨。
英國藍96家門店停業,五十嵐卷入風波
在“玫瑰花瓣冰茶”事件發生后,檢查部門對英國藍其它茶飲也進行了檢測,發現“大吉嶺紅茶”、“伯爵紅茶”及“錫蘭紅茶”也含有相同的殺蟲劑成份。而DDT曾經是最著名的合成農藥和殺蟲劑。后來人們發現DDT不易降解,積累下來對魚類和鳥類生存繁殖不利,破壞生態平衡,因此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已經停止使用DDT,只有少數地區繼續使用以對抗瘧疾。
英國藍原是臺南地區的茶飲店,以販售外國紅茶著名,2010年開始接受加盟,現有96家門店。檢警查出,洲界公司從斯里蘭卡進口一整個貨柜的紅茶后,再轉賣給下游廠商,其中英國藍是主要客戶。由于英國藍其他6種茶類也被驗出有農藥殘留,英國藍全臺門市遭勒令停業。
據了解,創辦人陳玉惠坦承,只去過1次洲界公司,因單方面相信洲界提供的檢驗報告,沒查廠也從未將產品送驗,而她當庭想起90多間加盟商給予的壓力,及10多年來的心血泡湯,不禁崩潰落淚,坦承若還有機會,會做好產品的溯源管理,但不愿認罪。
正當輿論震動之時,知名茶飲料連鎖50嵐四季春茶也被爆農藥超標。其經銷商檢出農藥殘留超標(檢出芬普尼0.003 ppm,新法規標準:0.002 ppm,舊標準:0.005 ppm),立即通知50嵐總公司所在的臺南市衛生局,但由于情節非重大,且法令于去年七月間曾修改,因而還必須厘清其制造日期適用法規標準。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原定6月召開的食安委員會,將提前于5月召開。本月也啟動連鎖飲冰品店產品監測,預計1個月內完成。
茶飲含農藥 資深評茶師:喝不出來
茶葉陸續被驗出農藥、殺蟲劑,引發恐慌,資深評茶師坦言,茶飲中殘留農藥,單用喝的喝不出來,僅能要求廠商嚴謹檢測。他強調可以登錄農委會“臺灣茶葉產地及安全追溯服務系統”,公開產地履歷,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瓶身QRCODE就可查詢產地、品種、栽培方式,還可取得農藥檢驗分析,確保農藥殘留符合標準。
如何分辨是否添加香料?資深評茶師黃文和說,天然的茶喝起來口感順、回甘,但若是加了香料的茶,不僅味道苦澀,喝多會膩、肚子也會不舒服。
臺灣茶的成本比東南亞進口的貴上3、4倍,許多業者為了節省成本,進口東南亞的廉價茶葉,再添加香料加味,混充為臺灣茶。東南亞地區茶農多使用便宜農藥,凡是農藥越便宜、毒性就越持久。
臺灣百年老茶行業者蔣炳巖表示,一般進口或走私大陸、越南茶葉加運費的價格,約僅值臺灣茶葉成本1/8,一旦混入臺灣茶葉后,價格翻了七八倍,黑心獲利可觀,才會連知名茶行也禁不住暴利誘惑。
毒原料事件一再頻發,顯示出品牌商家在慎重選擇供應商的重要性,并且不要盲目相信對方提供給的所謂“合格”的檢測報告,應該加強內部檢測。
事件發酵后的影響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對消費者的信心打擊力度尤為嚴重。2013年的毒淀粉事件波及整個珍珠奶茶行業;2014年頂新集團旗下的正義油品使用飼料油混豬油販賣事件被曝,本來是在油品上發案,后來消費者全面抵制頂新,連帶旗下的多品牌也收到重挫。
針對英國藍事件引爆茶葉來源問題,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原則上對進口茶采取3層把關,此事件爆發后,邊境加強對進口食品號列入關的茶葉、花草茶采逐批查驗。4月底起將啟動針對全臺連鎖手搖杯、冰飲店的項目稽查,過去重點只稽查飲品、冰塊或店內的衛生條件,這次則以茶葉為重點,這也是歷年來針對手搖杯、冰飲店的最大一項稽查項目。
臺北市衛生局已對市售茶飲店、茶行等業者執行“茶葉及花草茶農藥殘留抽驗計劃”,并針對洲界公司販售的“薰衣草茶”、“桂花茶”、“伯爵紅茶”、“錫蘭紅茶”、“大吉嶺紅茶”等5款產品,及“CEYLON BLACK TEA”原料全部抽驗,共計抽驗26件產品,預計于4月30日發布結果。
臺灣衛生部門,也表示應透過“自主管理+稽查機制”,要求茶飲業者做好衛生自主管理,并應向上游廠商索取檢驗報告,同時衛生局應透過市場稽查機制,監測茶飲及使用原料殘留農藥的安全性。針對手搖杯飲料爆發問題茶葉事件,衛生福利部分曾有意要求手搖飲料業者,在飲料杯外包裝上加注標明原料產地及成分,近期將召開會議,邀集專家學者與業者先行溝通討論。
手指按住下方二維碼兩秒鐘
自動識別圖片添加中國飲品快報公眾賬號
回復任意關鍵詞查看您想看的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