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果茶今年大火的背景下,一個深圳的品牌越來越被頻繁提起:YO!Tea。不少國內連鎖品牌負責人親赴深圳,實地考察起他們家的水果茶——據說高峰期有的店面一天可以賣出2000杯。
有深圳同行告訴快報:深圳商圈負責招商的朋友有談到,在商圈喜歡引進的茶飲品牌,除了奈雪の茶、喜茶名列前茅,然后就是YO!Tea了——盡管這一消息未經證實,但越來越多的證據在表明,悄然中,YO!Tea似乎正成為中國水果茶的代表品牌。
YO!Tea憑什么成為一個現象級品牌?其特色在哪里?近日,快報專訪了該品牌市場推廣總監吳Sir。
被重新定義的水果茶
在水果茶火爆前,奶蓋茶、奶茶、檸檬飲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成為大部分飲品店的銷量明星。各類果味茶更像演技出眾的群眾演員,雖然也有不俗表現,但總是被這三大主角的光環所掩蓋,難以上位。
據YO!Tea市場推廣總監吳Sir介紹,創立YO!Tea前整個團隊對餐飲行業并不了解。但非常明確的是,要想在某個行業中快速成長并成為領頭羊,就一定要做細分市場、細分產品。
2015年,1000cc大容量、多種水果現切、極速出品的YO!Tea水果茶在深圳逐漸被消費者所喜愛。喝茶飲、吃水果成了水果茶區隔于奶蓋茶、果味茶的標志性特征。
在大杯、多料水果茶獲得市場認可后,吳Sir和他的團隊開始在茶底開發上做文章,首創提出多茶底水果茶的概念,除了招牌的綠茶底外,紅茶、青茶、烏龍茶均被開發成水果茶茶底。
據悉,看似簡單的茶底其實蘊含不少小秘密,單款茶底需要這類茶葉不同性質特性的茶葉進行拼配,為了到達最佳口感,以紅茶為例,就拼配了5種不同類型性質的紅茶。
盡管可選的產品有近20種,這四種招牌多茶底水果茶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銷量占比達到90%,現在YO!Tea消費者在購買水果茶的時候都會通過自己的喜好來挑選茶底。
YO!Tea水果茶的成功并非僅僅是靠產品差異化而來,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保持原料的新鮮——剛切出來的水果,馬上就被用到茶飲制作中去。
這就需要有足夠的客流,而開店前期為了保證品質,YO!Tea浪費了不少水果,這種浪費保證了水果茶的質量,這也是其口碑積累初期付出的必要代價。
至此,以多茶底水果茶為特色的YO!Tea在飲品創新能力超強、原創品牌林立的深圳殺出了一片天地。
難模仿成為品牌壁壘
目前,YO!Tea單杯水果茶的制作時間為30秒,多杯制作時最快能達到10秒出1杯,單店員工一般是20人,有的店甚至是25名員工,在6-7米長的吧臺內分工協作,保證每天2000杯以上的銷售量。
雖然在高峰時段也會出現排隊現象,但最多也只需半小時即可拿到飲品,相比當下某些網紅店幾個小時的排隊時間,則快了很多。
以往消費者對“水果茶”的認知都是從輕餐、休閑餐飲中得來的,而YO!Tea通過營造快消費的場景模式,現代西式的環境、為數不多的座位、讓顧客打包打走的產品,30s出品和消費場景讓“快”這一點更深入人心。
2015年,YO!Tea在深圳的店面僅有2家,而截止到現在,已達11家,均開在了知名商圈購物中心內,全部為直營。
“以前1家店的成本是50萬,現在則達到了100萬以上。”吳總介紹,由于YO!Tea生意火爆,在店鋪租金上相比以前低了很多,但開店成本卻比以前更高。
這高出的成本主要出自于門店裝修和設備,門店不斷升級的原因一方面是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應對行業盛行的山寨之風。
他在總結YO!Tea水果茶的味道難以被模仿的原因時說,水果茶的精髓是茶底、靈魂是現切鮮果。現在YO!Tea水果茶現切、現做是技術壁壘,而店面的高額開店成本是營運壁壘。
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一些山寨品牌,但其復制的都是表面,YO!Tea的本質則難以模仿。
這些品牌壁壘將有利于YO!Tea有足夠時間去開拓市場,同時保持市場熱度,避免同質化。
”
——吳Sir
被資本看中的又一茶飲品牌
YO!Tea水果茶這一產品迎合了當下年輕人追求健康、低熱量的消費趨勢,每開設一家新店的火爆現象,不僅僅引起同行和消費者的關注,同時也開始受投資者的青睞。
據吳Sir介紹,近半年來已陸續有資本方開始投來橄欖枝,但團隊均認為目前需要腳踏實地地深化自己的品牌。
資本方的介入對于任何一個品牌的快速轉型和發展都是有所幫助,但這也要求運營方有足夠強的市場掌控能力,才能保證品牌的良性的發展。
因涉及到更深入的商業秘密,YO!Tea的資本介入問題不做進一步介紹。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