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嵐馬雅芬講述:9年開120家海外直營店歷程

    珠奶茶,讓世界對臺灣印象深刻。這句話一點都不夸張。手搖茶品牌“50 嵐”中區董事長馬雅芬觀察,不僅亞洲,歐、美地區也經由珍珠奶茶,認識臺灣特有的茶文化。馬雅芬到國外拜訪友人或洽談拓點業務時,常帶珍珠奶茶當伴手禮,到了當地,甚至還現場親自調制一杯新鮮珍奶。
    “我希望將代表臺灣的產品打響名號,讓全世界看見我們。”在激烈的茶飲紅海市場中打出“50 嵐”的一片天,又以新品牌“KOI”迅速拓展海外市場,馬雅芬心中還有大愿。

    50 嵐原本是臺南街頭的小泡沫紅茶攤,由馬雅芬的哥哥馬瑞東創辦,現在已是跨國集團規模,但創始店仍持續經營。馬雅芬時刻提醒自己莫忘初衷——那份單純想賣一杯好喝飲料的心意。

    員工變嵐粉 內部不能說的秘密

    每年有多少茶飲店開了又倒?馬雅芬以她全臺跑業務的經驗初估,有品牌、無品牌的200、300 家跑不掉。很多人以為開茶飲店門坎低,搖搖飲料就能賺錢,卻忽略了若不了解茶飲及產業生態,很容易淹沒在市場中。

    問 50 嵐如何能屹立其中,成為手搖茶界的老品牌?她說沒那么復雜,“就是從質量出發,用泡一杯好茶的態度來做一杯手搖飲料,質量好,就有品牌力。”也就是,用口碑來打造品牌力,而員工就是口碑營銷的最佳媒介。

    馬雅芬說,50 嵐不會為了維持新鮮感,快速開發新口味。所有新產品都要員工一致覺得“好喝”,才會上市。像是菠蘿紅茶、綠茶,許多茶飲店早就有此類商品,但50 嵐今年才推出“旺萊紅”、“旺萊青”,采用知名鳳梨酥品牌“微熱山丘”的百分百純菠蘿汁,質量穩定,一下就累積了一群“旺萊”粉絲。

    近日網絡瘋傳一篇文章《50 嵐不能說的秘密》,一名離職員工表示,50 嵐的阿華田拿鐵、可可芭蕾拿鐵,交到客人手上時,一定是近乎完美的漸層色,期望給予充滿尊榮的價值感。所以每當看到顧客接過飲料后立刻用力上下搖晃,總是讓員工非常心碎。馬雅芬哈哈大笑說,“的確如此!”原本僅是對內部質量的要求,沒想到變成不能說的秘密。這樣的認同感,也讓許多念書時來工讀的年輕人,畢業后離開,仍是忠實“嵐粉”。

    全臺灣喝得到 質量把關零借口

    前陣子的食安風暴,50 嵐也因下游廠商原料有狀況而受波及。馬雅芬說,以往采購原料時,覺得選用大品牌便有保障,但出現問題時,消費者不會去細究源頭,品牌自己也責無旁貸。現在會自主送檢驗,“把細節做得更好,讓自己化身消費者去要求質量。”

    董事長馬雅芬有時也會親自操刀

    為了維持質量,除了早年的加盟主,50 嵐目前已經不再開放加盟,展店時都是采直營店拓點。馬雅芬不諱言,早年開放加盟是為了打知名度,現在 50 嵐已經穩定經營,將質量放在第一位,過去加盟合約中有注明“一公里內只開一家 50 嵐”,現在則會依區域、人口稠密度作展店評估。

    50 嵐的全臺事業版圖,除了哥哥固守臺南,高雄和基隆、臺北有兩個代理商外,其他區域的整合由馬雅芬負責。名為“中區”董事長,事實上涵蓋區域從桃園到嘉義,連外島金門、澎湖都喝得到 50 嵐;全臺海拔最高、位于清境的 50 嵐,也在她去旅游后一個月內迅速展店,原因是當地人告訴她:“我們這里都喝不到 50 嵐。”馬雅芬笑說:“我的員工很怕我到處去玩,因為回來后,就會交代他們很多功課,要去開店。”

    新品牌 KOI 手搖茶文化闖海外

    接手中區 50 嵐 3 年后,因業務穩定、持續展店中,“我真的閑不住!”馬雅芬開始研究咖啡、冰沙等不同于茶飲的飲料市場,2006 年打造新品牌“KOI”。50 嵐以黃、藍配色做品牌視覺,展現年輕活力的茶飲形象;“KOI”豎直來看,像是一個“豆”字,聯想到“咖啡豆”,色調也采黑色、咖啡色以凸顯咖啡主題。

    當時馬雅芬有了到國外展店的念頭。原本選定飲食習慣與臺灣類似的新加坡作為第一站,卻發現“50 嵐”品牌名稱在中國大陸已被注冊,為避免爾后進軍中國市場可能面臨的商標鬧雙胞問題,決定放手一搏,以“KOI”到海外打天下。2007 年,新加坡第一家店開幕;9 年過去,如今已在新加坡、中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韓國、越南、香港、澳門等地,開了 120 多家直營店,開店數持續增加中。

    東南亞民眾口味偏甜,KOI 配合當地口味還有加糖服務。

    進入海外市場后,發現品牌的茶飲意象較強烈,便將品牌色調改為玫瑰金、鐵灰色系,鐵灰色是泥土的顏色,代表自然、大地,而玫瑰金色則是茶湯的原色。馬雅芬堅持所有原料都從臺灣以貨柜出口,保證在海外任一地區喝到的 KOI,絕對和在臺灣喝到的 50 嵐一樣。

    她也謹守原則,在新區域展店時絕不冒進,等站穩腳步后,再沖得比別人更快。馬雅芬強調,想開茶飲店創業,在取名和品牌視覺上的考慮,真的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了解自己的產品、找到自己的定位。

    給年輕人希望 服務業也能出頭

    如今,馬雅芬每月一半以上時間都在國外,忙著考察市場新品牌、找新點開店、巡店,還要帶各地員工聚餐、旅游激勵士氣,常常一個國家剛跑完,還沒來得及回臺灣喘口氣,又轉往另一個國家。

    過去許多人覺得在茶飲店工作是打工,不是正職。但馬雅芬身邊不少表現良好的海外干部都能領到200萬元臺幣以上高薪。她常對員工說:“有什么想法勇敢的去做,我還有足夠的承擔能力。”希望能許員工一個未來,讓他們知道服務業也可以出頭,只要肯努力,這也是一份“有出息”的工作。

    版權聲明:
    文章來源于臺灣服務業發展協會,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飲品快報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4674.html

    (0)
    上一篇 2016年7月21日 20:23
    下一篇 2016年7月21日 2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