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火爆的飲品,從楊枝甘露到燒仙草,再到冬季五谷系列的芋泥與豆乳系列產品,一些研發師在研發中都聚焦在料多、軟糯、濃香、健康等產品特點上。連鎖品牌也在這些火爆產品的原料上進行再創新,使產品的升級得到一個新的概念。
但在年關,豆乳系列的爆品延伸創新卻是各品牌研發師的聚焦點,品牌方也在蓄意嘗試著創新豆乳奶茶的新玩法。
爆品延伸創新如何打造
說到爆品的延伸創新,先是七分甜將經典的楊枝甘露做了一個溫熱的版本,主要是對冰飲有顧慮的消費者而研發,也正好適應了冬季熱飲的需求。然后是益禾堂的手剝西柚版的楊枝甘露,告知消費者冰凍柚粒與鮮柚粒的區別。
在芋泥產品上,連鎖品牌根據芋泥原料的特性,結合南瓜、紫薯、山藥等軟糯的原料進行創新,將口感打造成不同層次的一系列泥狀產品。
再就是豆乳奶茶在seven bus的推廣下,打下一個豆粉奶蓋的新品概念,而豆粉以獨特的豆香在今年年底“截胡”了冬季主打的芋泥系列產品,火爆了一把。
之后在長沙,一個名叫半仙豆夫的店,將豆粉從奶蓋上移到三個小丸子上,然后配上豆乳奶茶,這種形式的創新再一次刷新了消費者的體驗感。
那這種創新的概念是從何而來的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形式實際上是來源于酒吧里的雞尾酒,不過在雞尾酒上串的不是小丸子,而是橄欖,在喝完酒以后能起到醒酒護肝的作用。
而豆乳奶茶上的三個丸子,主要是增加消費者能喝能吃的體驗,同時也將喝與吃分開,打造了另一個版本的奈雪的茶+軟歐包的概念。
豆粉丸子為什么會火?
從產品上來看,半仙豆夫的這款豆奶茶實際就是將傳統奶茶用的牛奶或是植脂末換成豆奶與茶搭配,然后將三個丸子串起來放在奶茶杯子上一起撒上豆粉。
這種創新看起來并非有多稀奇,但半仙豆夫能將此產品帶火,主要是抓住了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從三個觀點可以看出:
視覺上的創新
如今產品的創新很多都是語言上的引導嘗試,在新品推廣時,如果沒能直接讓消費者感覺到產品的特點,就很難讓產品深入消費者的心。而半仙豆夫的這款產品從視覺上就顯示了其與眾不同,從而勾起了消費者的好奇心。
趣味性的體驗
這款產品除了形式上與其他飲品有所不同,半仙豆夫在吃法上也營造了一個趣味性的體驗,灌輸了消費者“一轉,二吃,三喝,四攪”的新吃法,同時也讓品嘗飲品的時候充滿了儀式感。
蜜雪冰城在今年夏季推廣搖搖奶昔新品時,也運用了這種趣味性的營銷方案,將喝前搖一搖制造了多種“搖”的方式,增加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飲品不光能用來喝,還能帶來玩的趣味。
看得見的健康
如今,健康已經成為飲品界營銷概念的趨勢,在經過粉末時代的奶茶后,原料廠家不斷的在原料上往健康的方向升級,在飲品原料核心的奶品系列上,植物奶便成了消費者心中健康的標志。
但健康不僅是營銷原料上的健康,能讓消費者看得見的健康,在營銷上才能很大程度提升產品的火爆度。
半仙豆夫以現場磨豆的形式,把制作過程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看到每杯飲品的豆奶是現制現磨,同時在制作時也將豆子的特點完全釋放出來,讓消費者不僅看得到,也能聞得到。
除了糯米團子,
三個小丸子還有什么其他的玩法?
和一些產品研發討論過,豆粉丸子能火,關鍵不是這三個丸子,而是這三個丸子的呈現形式,它讓消費者能看得到,也讓消費者對這三個丸子產生了好奇心。
三個丸子到底是什么?其實就是糯米團子,類似紅糖糍粑,只是將紅糖換成豆粉。一些品牌研發師表示,目前市場上這款產品用的丸子基本都是糯米團子,但如果要用這個丸子做不同,也可以是珍珠、芋圓、湯圓、芋泥丸、茶凍、水果等,甚至還可以是章魚小丸子。
當然,也存在著另一個概念,小料放大化。這種概念是將奶茶里的小料獨立出來,形成先吃小料后喝奶茶的形式,滿足一些消費者對放大小料的好奇與先吃小料的欲望。
悸動燒仙草就已經推出了小料放大的產品,將芋圓放大串在一起撒上豆奶粉,于12月6日全國門店上市。
還有樂樂茶的豆豆雪糕杯也即將上市,根據官方微信號的推廣介紹,這款產品上串的丸子是三個湯圓配上雙色芋圓,再撒上豆粉。也預示著豆粉丸子不僅限于飲品上,同時甜品上也在被挖掘創新。
這種以小放大的概念也不僅只是轉換吃的方式,同時也帶給消費者一種新鮮的體驗。就如今年旺仔小饅頭、挑逗被放大化,喜茶的放大版養樂多,同樣的東西放大后卻有不同的驚喜與新鮮感。
而在產品創新的思路上,驚喜與新鮮感正是如今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但這個方向能否成為趨勢,也要看品牌連鎖如何去推廣,行業內的人也在拭目以待。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