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維多利亞的秘密母公司L Brands正式宣布,今年的維密時尚秀不會舉行。
是的,就是那個在全球各大門店、酒吧、飯店、會所、造型室的電視上滾動播出,滿屏盡是大長腿的“維密秀”,今年取消不辦了。
看到這里,千萬不要以為你走錯了門兒,進入了一個娛樂公眾號。放心,這里還是“中國飲品快報”,請別換臺。
今天要聊的話題是:誰將你的奶茶店變得舉步維艱、暑雨祁寒。
是房東?是同行?還是你自己?我們從姹紫嫣紅的維密秀開始說起……
維密秀取消的背后原因
折射出茶飲行業“病態”之狀
當L Brands宣布“維密秀”取消后,國內媒體們的評論中并未因盛會取消,有過多的遺憾。觀察員們早已把焦點從天使面孔、魔鬼身材轉移至探索“光環”消失,背后的原因。
取消維密秀,其母公司給出的原因大致是因為投入過多,收視率持續低迷。本想著靠大秀促成各種內衣及其他商品銷售,但沒有關注度,銷量也隨之降低。據了解,L Brands第三季度整體的運營虧損達1.512億美元。
就在主人家給出了取消原因后,各界評論也紛紛顯神通,深挖其走下神壇的種種原因。主要觀點有三。
營銷手段單一 難以引發共鳴
我們熟知的維密秀有一個重要的特點,用音樂武裝走秀,T臺不僅是模特的秀場,也是當紅音樂人們的演唱會現場。走秀與音樂的跨界,這一招,讓維密秀看點頗豐。
但一招鮮吃遍天,很少存于這個變幻萬千的市場之中。
當下傳播渠道早已不再限于電視、雜志或者報紙,而“品牌時尚秀”的形式也屢見不鮮。維密并沒能夠與時俱進,將其融入至各種新媒體、新消費場景之中與消費者形成互動,使之共鳴。
僅僅是依靠年末的一場大秀就想掀起波瀾,在如今的市場,有些難!難!難!
這會讓我們想到另一個年底大秀“春節聯歡晚會”,1983年開始的春晚至今已有30多個年頭,即使也被詬病創新不足、看點缺少。但僅僅是春節、年味兒這兩個情感因素就讓人對之難以割舍。
相信大年三十兒晚上,沒有中央電視臺那場春晚,你一定會覺得少點什么。
這些與茶飲業有何關系?別急!我們看完接下來兩個原因后,再慢慢剖析。
秀場事故頻發 觀眾不買賬
2003年前后,是維密秀的“眾神時代”。
老頂級超模的經典表演粉絲們記憶猶新。2006年,大KK在臺上掉鞋后仍保持平衡,更成為了“臺步教科書”。
當這些“臺柱子”們退役或另尋他路時,維密開始大量啟用新人。但模特的專業性和舞臺表現力逐年下滑,表演質量整體下降,而后“秀場摔跤”、“網紅走秀”等負面話題讓封神的維密從看點十足變為話題十足。
性感不再是唯一標準 消費者審美多元化
維密的興起可以看作是女性獨立意識的解放,維密引領了當時一代的審美主流,給性感一詞貼上了嫵媚、自信、潮流的標簽。
但現在女性對于內衣的需求,不再僅僅是性感,舒適、自由、健康成為她們新的選擇。內衣不再是作為情調的代名詞,而是回歸至其功能本身。
維密大秀被取消的三個原因,我們可以再將其精簡的進行概括一下:失去靈魂、產品與噱頭不成正比、不符合消費新需求。
在茶飲行業的30年歷程中,我們曾將其歸屬于餐飲業、服務業,而現在它又被納入進一個新的分類:新零售。
所謂新零售或許并不單單是產品的創新,售賣方式、宣傳渠道、產品包裝都是其“新”的來源。
2019年,我們可以認為是新茶飲所有元素最為集中的一年。與維密秀一樣,跨界無所不在,萬物皆可茶飲。
但當頭部品牌徹底成為方向標后,大部分茶飲品牌開始不再獨立思考。于是有了這番景象,與維密秀如今的境遇異曲同工:
自嗨沒有共鳴的傳播,噱頭大于品質的產品結構,失去對消費需求的預判,讓不少茶飲品牌從最初的鋒芒畢露變得郁郁寡歡。
如何破解這一困境,我們需要了解競爭對手是誰?不是房東、不是同行、也不是自己,而是它。
你的奶茶店沒有輸給同行和房東
而是輸給了時代
全美第一家網絡零售公司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競爭的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長遠的打算。
2016年
四云奶蓋董事長施瑞峰在由中國飲品快報舉辦的創意飲品大賽中,對奶茶4.0時代進行了預判,他的觀點是茶葉更優選、容器更質感、技術更精湛、科技更融入、環境更自由。
2014年
北京某知名品牌創始人在聊天中提到,未來的茶飲應該是在互聯網中進行發展,但這個戰場究竟是在移動支付還是微博、微信,他還沒有找到答案。
2012年
一位去CoCo工作的業內人士得知其某半成品原料的使用時間是一小時。7年后,他看到另外一家茶飲品牌,對同樣的半成品原料所規定的使用時間是4小時。
如施瑞峰先生所言,3年后的茶飲市場,我們對于茶葉的應用早已不再是錫蘭、阿薩姆、茉莉綠這般單一,紅玉、四季春、大紅袍、茉莉毛尖、金鳳、金萱等等,什么輕烘焙、重烘焙,什么炒青、蒸青,讓人應接不暇。
而杯子則有磨砂杯、胖胖杯、藥丸瓶、蛋殼杯、八角杯、小方杯,杯杯讓人眼花繚亂。技術上泡茶則有熱泡、冷泡、冷萃、提拉,科技上有了粉料機、奶蓋機,珍珠機、還有做奶茶的機器人。
環境上,星巴克在新茶飲品牌們勢頭猛進的2017年年尾,開出了2700平米的臻選烘焙工坊。而后新茶飲品牌們也不甘示弱,樂樂茶出了制茶工廠,奈雪開了1000平的超級大店。
在敘述它們的“驕人戰績”的時候,我們安排一個小插曲。
2016年,行業在討論茶飲未來時,有人提出了“現焙茶”概念。大意是在門店中對茶葉進行烘焙,以得到更新鮮、更美味的茶湯,并可以營造氛圍,成為亮點。
而該創意卻被不少茶飲品牌老板認為是無稽之談,不切實際。但2017年,星巴克的烘焙工坊開出后,這一概念卻立刻在茶飲中實現。所以,用“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來形容星巴克對未來的預判和實踐,我覺得不算為過。
再來聊聊2014年那個預判茶飲會在互聯網上大展拳腳的觀點。5年后,確切地說是3年后,微信成為了大部分茶飲品牌們的宣傳陣地,除了各自的微信公眾號外,還有微信群、生活類平臺都在為其品牌奔走相告。
除微信外抖音、小紅書、微博、快手也是其宣傳陣地。那位老板所提及的移動支付仍然在為茶飲助力,微信鏈接的美團,支付寶鏈接的餓了么,都是茶飲品牌們的宣導之地。
為什么我會在文章中提一句CoCo那款半成品的使用時間,不是要為它歌功頌德,只是想說這個品牌在多年前就已做了一件許多品牌現在還沒有做到的事兒。
這種事或許是一種預判,或許是一種機緣巧合。
關于預判,我們最后再聊聊古茗。對于古茗的成功有人認為布局“鄉鎮”市場是主要原因。但為何它會布局鄉鎮?
有一種說法大致是這樣:臺州有著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來自祖國各地的縣城、鄉鎮,在“返鄉潮”的時代背景以及城鄉建設造就大量“拆二代”的社會現象下,他們回到了各自的家鄉,同時也將在江浙地區的奶茶記憶帶至了自己生長的地方。
所以,你會發現一個浙江品牌,在多年前就開往了四川。以此而斷,古茗做下沉市場的策略成功也有宏觀經濟的影響。
先且不論這一觀點是否正確,但如果當年的古茗是在上海創業,或是沒有國家對農村的大力發展,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
時勢造英雄!
當我們在苦苦尋求某茶的配方,挖掘它們的經營之道,卻一直未果,甚至讓人變得煩躁不安時。不妨思考未來!
未來,支付方式將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
未來,外賣平臺會是誰的天下?
未來,裝飲品的包裝只能是瓶子或杯子嗎?
未來,除了水果和牛奶,還有什么可以做飲品?
未來,誰又將是年輕人獲得信息最直接的渠道?
……
一個時代,只能造就一個喜茶、一個奈雪、一個星巴克,當你思考的不再是他們如何成功。而是預見未來,或許你也能如喬布斯將手機從功能時代帶入智能時代一樣,讓茶飲穿越時空之門,翻開嶄新篇章。
茶飲下一個時代,什么樣?
等你預判與創造!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