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今年到誰家?
不用多想,今年口感添加物的勢頭很猛。
– 先來看一組飲品美圖 –
珍珠、椰果、紅豆、仙草、芋圓這些曾經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奶茶輔料被再次重視。
除此外還有一些新晉的“流量小生”,比如:由珍珠演變而來的黑糖珍珠;用紅薯粉做的薯圓;或者是曾經與奶茶融為一體,現在卻“自立”的板栗。
為什么會有被再次重視的感覺?話要從那些新茶飲品牌講起。
在1年前,奶蓋茶、水果茶的火熱讓不少人開始懷疑人生,有時在暗自揣測珍珠奶茶、椰果奶茶是否會隨之消失,被這些加堅果、加水果的新物種所代替。
然而,并沒有!
去年年末,喜茶開始有了芋圓類產品,今年年初又上架了黑糖珍珠,不過他們叫“波波”。
接著是臺蓋,最近她們的“混混”系列里紅豆、椰果、珍珠這些奶茶黃金配角都來“援場”。
新茶飲的代表們似乎一夜之間明白,有吃有喝的飲品才完美。
而另一邊,“舊世界”的茶飲品牌因為這些口感物在消費領域“興風作浪”。
書亦燒仙草今年的店面數量成倍增長,去年還不到400家。
快樂番薯的特色是番薯圓奶茶,上個月剛剛進入新三板。
2017年被冠以多個標簽,“茶飲+軟歐包”元年、水果茶井噴之年,口感添加物則是今年的勢頭擔當。
或許真的是黑糖珍珠鮮奶太過火爆,給了行業人啟發。各類口感添加物重出江湖,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芋圓。
早期芋圓主要落戶于甜品店,那時鮮芋仙、芋貴人等品牌都以其為招牌產品。在2012年左右,芋圓開始走進奶茶店。
記憶中,歇腳亭曾為了方便芋圓像珍珠一樣直接能用吸管吸,而將其直徑改小。
不少品牌中的“什么都有”、“大滿貫”產品中也有芋圓的蹤跡。但,它沒有像珍珠、椰果、奶茶那樣迅速躥紅。而是掉隊在了趕超而來的奶蓋茶、水果茶之后。
有人總結芋圓當時在奶茶店中無法完全火起來的原因:
①價格比珍珠貴,意味著成本提升,不愿意推;
②冷凍運輸,不方便儲藏;
③口感不如珍珠Q彈,特色不鮮明。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到三十年,人們對芋圓有了新的認識。
那些做芋圓奶茶的人這樣評價:
①原料天然健康;
②全程冷凍運輸,品質得到保障;
③煮制時間只需3-5分鐘,比珍珠更短;
④口感軟糯有嚼勁,與珍珠形成差異化。
曾經的缺點變優點。
芋圓奶茶將火爆全行業這樣的結論我們不敢講,但在變化的市場下,曾經沒有優勢不明顯的產品將獲得新生,這一點我們毋庸置疑。
找到適合自己門店的產品或品類比跟風更重要。曾經未火或過氣的產品,重新發光發熱,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如,在留言一起聊聊伴隨你店一路走來的產品是什么吧!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找原料,請點擊下方LOGO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