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長文)開店老板的任務是組裝一臺賺錢機器 | 開店筆記

    6年前,我瞞著除了媳婦的所有人,傾其所有在上海的徐家匯開了一家店,跟大部分老板第一次開店一樣,最后失敗得一塌糊涂,因為開店,我準備買房的首付沒了,工作沒有了,還把我趕出了苦心經營的上海灘。

    當決定把手里積攢多年錢的用來開店,我和老婆都很興奮,我們算了一下,一天營業額10000,除開各種成本6000,還剩下4000,一個月就掙12萬啊,一年就是140多萬啊,感覺這個數字變成了銀行存款的余額,我們想象著自己造了一臺賺錢機器,只要插上電讓機器運轉起來,鈔票就會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那個店我堅持了一年,由每月虧損7萬到保本到盈利到最終放棄,過程中雖然充滿成就感,但最終給我的是滿滿的挫敗感,也是我過去最為黑暗的一年。

    第一個月是最艱難的,固定成本每天4000,但營業額就1500左右,第一天的營業額很有諷刺性,1314,不知道是不是收銀員為了討我開心,第一個月,虧了將近8萬,手里留著的5萬流動資金消耗殆盡,員工工資發不出來。

    危機遠遠不是錢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其他,核心人物廚師長居然是個江湖騙子,東西味道差,不會批量做菜,不會帶人,面對各種問題毫無辦法。重要的是還不能開除,開除了,一個店就癱瘓了。

    第一批顧客因為糟糕的出品和漫長的等待時間得罪殆盡,來的人一天比一天少,營業額一天不如一天。

    因為廚房做不出東西,所以也不敢宣傳。你跟廚房理論,他就說:懂不懂做生意啊,開店前三個月是要虧錢養店的,哪有一開始就有人來吃東西的。聽到這樣的話,居然無法反駁。

    更讓我心累的還有之前計劃的主推產品反饋不好,因為是寫字樓區,出品慢,而且吃不飽,雖然好吃,但是顧客吃過一次,都失望而歸。

    店里15個員工因為沒有生意,毫無士氣,玩手機的玩手機,打瞌睡的打瞌睡,如果不是等發工資,估計都會跑掉。

    我自己也是個問題,第一次開店,毫無經驗,無任何人指導,全靠自己摸索。沒有經驗,沒有錢,遭遇重大挫折的老板在員工面前是直不起腰桿的。那段時間頭發白了很多,堪比高三高考。

    面對如此重大的危機,營業額離保本十萬八千里,你一定很好奇我怎么挺過來的吧,在第二第三個月做了以下四點:

    第一,換廚師,我那店我堅持了一年,前前后后換了3批廚師,每次換廚師都要經歷一次陣痛,都要采購一批新設備適應廚師,口味變了就要流失一批老顧客,還要重新花錢宣傳一次,代價很高。但是對一個餐廳來說,廚師的作用太大了,或者說對我這樣一個不懂廚房的老板來說,廚師就決定了一個店的生死,既然這樣,代價再大也要做。當時我們一方面穩住現有廚房團隊,一方面在決定后換出事后,連夜打灰機機去廣州面試廚師。一個餐廳的產品水平,包括品質,出品效率,顧客體驗,都不是由老板決定的,是由廚師決定的,老板不懂廚房,廚師長就變成了老板。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針對寫字樓區的消費場景,推出了飯和菜,炒粉等能填飽肚子的東西。在品類的選擇上堅持了兩個方向:第一是出品效率要高的,因為寫字樓區的上班族午餐時間相當有限。第二,堅持了特色,我們主推了當時很流行的荷葉飯,出餐效率高,味道香,而且有特色。

    第三,調整了運營模式。之前為了保證味道,我要求所有的產品都要先做現炒,顧客點單以后才開始做東西。但是這樣顯然不適合顧客需求,中午寫字樓區的午餐場景需求不是味道,而是速度和飯量,所以做了調整,安排了一個專門的快速出餐區,放置了幾十份裝好飯菜的盒飯,用保溫箱裝好,專門給有些特別急的,愿意帶走回辦公室就餐的顧客直接付錢帶走。

    第四,分層宣傳,各個擊破。當時的宣傳方案還是非常有效果的。一公里以內的里圈主要是發宣傳單,當時印制了2萬張單子幾乎把附近一公里的寫字樓,住宅區,醫院,學校全部沒有死角的掃了一遍。1公里到3公里的中圈,在大眾點評做了付費排名和上線了點評外賣(那時外賣跟現在外賣有區別)。本來打算在3公里以外的外圈在做一次電視美食節目的推廣,但是第二圈宣傳做完后,生意已經沖到了9000的水平,就沒再做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宣傳單轉化率也很高,因為我針對寫字樓,住宅區,醫院不同的人設計了完全不一樣的宣傳主題。轉化率很高。

    (深度長文)開店老板的任務是組裝一臺賺錢機器  | 開店筆記

    就這樣,在第二個月保本了,第三個月就開始盈利了,讓我非常興奮。

    你也一定覺得奇怪,為什么好不容易把店弄盈利了,最后還是要放棄呢?放棄不是怕苦怕累,而是發現這個店的許多先天性缺陷:

    第一,產品不在自己手上,品質廚房說了算,新品研發完全達不到預期。尤其是廚房動不動就威脅辭職,一年里,我換了三波廚師,每換一撥廚師相當于一個店大病一場,要換新菜品,采購新的設備,還要忍受新的味道帶來的顧客抱怨和流失。

    第二,固定成本過高,盈利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差,經不起一點點折騰。租金每個月45,人員工資每個月5萬,水電費2萬,各種雜費每個月5千,固定成本就將近12萬,旺季的時候每個月做25萬,已經到了營業額的天花板,按照毛利60%算,旺季僅盈利3萬元,淡季做20萬,盈利就很困難了。算下來,全年純利潤不足8%,干得累,而且不賺錢。

    第三,運營模式陳舊落后,模式導致運營成本高,而且沒法做強多大。就算這個店很賺錢,我也會放棄的,因為如果我要開分店,這個店的能量是無法累計的,形成不了規模優勢,第一個店要面臨的所有問題,到第二個店還將繼續面對,而效率卻不會因為規模擴大而提升,風險反而越來越大。

    這個店轉讓之后,我沉寂了將近一年時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已經經不起第二次失敗了,那么我如何保證我的第二個店必須成功呢?

    雖然第一個店太多失敗的地方,但是里面有個項目非常成功,就是甜品吧。這讓我看到了希望和機會。

    甜品吧里面主要有飲料和甜品。我給你算算賬,水吧就一個甜品師,工資四千一個月。甜品吧的營業額在后期營業額穩定后每天可以做到平均2000.毛利70%1400塊。主力產品都是提前生產好的,出品非常快。所以甜品吧雖然很忙,但是忙得過來,小姑娘自己做,自己端,非常能干。產品都是標準化生產的,我讓他把其他兩個靈活一點服務員也教會了。她休息的時候可以頂替他。服務員可以學門技術,而且頂班的時候不用端盤子倒水,都學得非常認真,做事也非常積極。因為標準化,生產的東西味道都一樣,顧客也非常喜歡,營業額穩步增長。

    再看看另外一個生產中心廚房。包括阿姨,廚房一共8個人。每天營業額大概是6000左右,毛利要低一些,在60%左右,3600塊,人均產生的毛利只有450。而人員工資是3萬。

    這個帳很容易算,甜品吧工資4000,人均毛利貢獻1400 VS廚房工資30000,人均毛利貢獻450,你愿意做哪個?答案是很明顯的。

    而且,顧客對甜品吧的評價非常好,都是點贊的,而大部分的投訴和差評是來自于廚房。人均產值低,顧客體驗差。廚房還經常給我找麻煩,但是水吧姑娘卻可替代性強,不干還有服務員干,大不了我自己親自上場。

    這也是我決意把第一個店轉掉,轉做甜品的原因之一。

    我當時對下一家店要做成什么樣有幾個構想:

    第一,店要小,可以不堂吃,帶走就好。

    第二,東西要少,兩個人就忙得過來,一人做,一人賣。

    第三,東西提前準備好,保證出單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放冰箱幾天不會壞,浪費小,而且好安排生產。

    第四,要做年輕人生意,特別是8090后的生意,一是因為他們是現在的消費主力,而且樂于接受新事物,樂于分享。二是,第一個店里招待的中老年顧客都特別挑剔,對價格敏感,伺候不來。

    第五,東西一定要自己會做,而且掌握核心技術。這是被廚房的人欺負了一年的最大領悟。會做和開店以后自己是否親自做,是兩回事。

    第七,要開小而美的店,強調盈利能力而非營業額,強調投資回報周期短而非投資回報額多。自己窮,經不起再次折騰,草根階層必須從小開始,降低風險,從美開始,精巧設計,保證成功率。

    這幾點應該算是頂層設計理念的開端:

    于是有了后面的行動:

    盯著壓力和寂寞,苦苦研究了一年產品,30歲的大男人沒有分文收入是很慘的。

    離開上海,到小城市試驗,把開店成本控制在10萬以內。

    找一個店面,這個店面要這樣:路過的人群是8090后居多,特別是女性顧客要多。事實上,我現在的三個店面位置都不是很好的,甚至是比較差,別人看不上的地方,但確實目標顧客密度很高的地方。

    做了很詳盡的調研,發現同類產品都是低質低價類型。我的價格定在了他們的23倍。這一點是有風險的,但是我是有信心的。因為產品口味和口感不在一個量級。

    裝修定位時尚同時古樸,時尚是吸引年輕群體,古樸是希望表達一種產品品質可靠的感覺。

    在宣傳方面,主要是建立微信粉絲圈,通過店面微信品牌人格化,而代替了宣傳單宣傳。

    現在我的第一家甜品店開了4年了,第二家店運營一年多了,第三家店運營快三個月了,投資額都控制在10萬左右,盈利能力相當不錯的,投資回報周期都在半年以內。基本滿足我對小而美的要求。

    把我這幾年開店的歷程簡單說了一遍,是因為這個過程就是我探索開店的過程,也是頂層設計開店理念形成過程。復盤我的開店經歷,你會發現,我開店初期希望有一臺賺錢機器,但是卻缺少相應的零部件,我除了激情和錢,什么都沒有,失敗是必然的。

    造一臺機器出來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第一,有一張機器的設計圖紙,做成什么樣的?尺寸多大,長寬高多少?有些什么功能?。。。

    第二,有組裝機器的零配件。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這幾年年,我研究和觀察了很多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發現不管是什么行業,什么業態,開店的核心要素和關鍵點是一樣的。

    對于關鍵性要素,要從開店初期就要設計好,保證一次性做對,我特別強調一點,對于關鍵要素,要一次做對所有事情。這樣才能大大提高開店的成功率。

    老板要做的是。

    第一,要知道哪些因素是開店的關鍵性因素。

    第二,分解和掌握這些因素,變成自己組裝機器的零部件。

    第三,評估自己開店成功的概率,哪些零部件具備了,哪些還需要繼續打磨,哪些還需要調整。從而降低失敗的風險。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04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17日 18:34
    下一篇 2018年8月17日 20: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