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語錄】《餐飲時報》報道:大蓉和劉長明–先有數量 后有質量

    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22391363

    2003年我在歐洲考察時,參觀了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一進入殿堂,高聳的穹頂給人一種昂然向上的感覺。肅穆的宗教氛圍,虔誠的禮拜者,讓人感到仿佛上帝真的存在。但給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花600年建成教堂的那段歷史。600年要經歷多少朝代,多少風風雨雨?科隆教堂的偉大不但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人類偉大的堅持精神。不堅持,我們又能做成什么呢!

    我們把目光放在“融合”上,實際上就是把目標放在創新上。現在,菜系融合已經成為餐飲業的強勁潮流。我看到一份資料說,在北京有80%的外企員工喜歡融合口味,上海625%的白領進過融合菜的餐廳,廣州有35%的公司職員每個月都要嘗試一道融合菜肴。還有統計說,75%的人喜歡融合口味。但融合菜并不是憑空創造,也不是隨便拿幾個菜攪和一下便成。我一直認為,創新菜的成功機會并不高,只有大量試驗,經歷了無數失敗,才可能拿出市場認可的極少數產品。也就是說,菜品創新必須先有數量,才有質量。首先要求實實在在做出一大批新菜品,再把各種新菜的優點相互排列組合,形成較完善的產品。如果沒有一定的工作面,沒有一定的規模量,創新工作就沒有廣度和厚度。老百姓說得好,“一籠雞總有個會叫的”。也像是壘金字塔,墊底的總是大多數,塔尖上的明星寥寥無幾,但沒有墊底的,明星也出不來。大蓉和先后推出了許多得到市場認可的創新產品,然而這一切是建立在數千道失敗產品之上的,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也不為過。按總量計算,創新產品的存活率僅為10%20%,而最終成為經典產品,即長年得到市場認可的,不會超過1%。我們的產品檔案室里,至今還存放著幾千道未取得成功的創新產品的資料。

    我們的創新工作納入了年度工作計劃,一般是春節后開始,6月檢查,9月召開全國產品交流會,各個店帶上他們的創新成果來擺擂臺,大家交流學習。在主題文化統一的前提下,各種風格、各種流派、各種地方特色的產品相互貫通,五光十色,驚艷亮相。由于業務性強,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戰性,無論是加盟方老板還是經營管理團隊都有濃厚興趣,大家積極踴躍參會,有的還嫌一年一次的交流太少。

    整個新派川菜的發展史,是一個從粗獷到精美、從本邦到多元、從低端到高端的歷史。餐飲業的產品創新,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嫁接,而非發明。新元素、新技術、新口味,產生新的味覺,最終實現產品的創新。菜品創新之難,主要在于既要把握消費者的需求,也要保證經營者的利潤。一種菜式要同時從市場定位、文化特色、消費者取向、利潤空間來設計。要兼顧這些,難度必然大,而克服這些困難的唯一辦法,就是“堅持不懈”。

    我們每一道創新產品的推出,都要經過從廚房到市場的多道關卡,經過層層篩選。研發時重點抓住幾點:

    一是入味要深。川菜的弱點是表面熱熱鬧鬧,滿堂紅彤彤,但味道浮在外面,未能深入,所以我們極重視入味。味道要進得去、出得來,準確精細,像美女那樣“減一分則瘦,增一分則肥”,拿捏得恰到好處。

    二是符合大眾化消費的要求,力爭價廉物美。銷售價格一般控制在二三十元一份。這是消費的主流,你必須在這個范圍內做好文章,從原材料采購開始便控制住成本。

    三是菜品制作流程快速,短時間內能批量生產。有些菜點菜率很高,每餐賣幾十份幾百份,點菜后必須在短短的時段里上桌,這就要求烹制流程快速便捷。有的菜雖然好,但做一份至少要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樣的菜只能用在某些預訂的包廂或私房菜館里,不適合大流量的大眾餐飲。

    四是菜品開發要就地取材,又要有利于原材料的綜合利用,提高利潤率。一種菜的邊角余料,很可能是其他菜的上佳原料。原材料充分利用,盡可能減少浪費,既是一種社會道德,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五是裝盤漂亮,有視覺沖擊力。這一點在前面已有敘述,不再詳談。

    六是有合理的利潤空間。賣得好的菜不一定是利潤率最高的菜,但至少要接近平均利潤率。

    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菜品研發就不是單純的“好吃”問題,而是綜合了成本控制、制作標準、調輔料采購、裝盤的藝術美感等一系列問題。好吃只是必要條件,是外在的表現,后面還有很多其他要求。

    菜品創新,基本上都是移植、改造、融和的產物。把甲地的東西搬到乙地,再結合當地的市場需求、消費習慣做一些改變,生產出當地沒有的產品,這就是“模仿創新”。模仿創新走的是捷徑,是“拿來主義”,更具實效性,更易出成績。日本人是模仿創新的高手,原創的科學技術成果不多,但善于搞拿來主義,創造出來的產品遠遠超過模仿的產品。

    “老菜新做”也是模仿創新,只不過模仿的對象是自己。把平時賣得好的菜進一步做精,會帶來可持續發展;把過去賣過的菜重新拿出來進行分析,一個味型一個味型地理清思路,各個菜品用不同的原材料進行替換,或相互轉換,研發出同一味型系列的新產品,發掘產品的深度和厚度,也是一種創意。

    模仿創新需要虛心學習的精神,不能自以為是、滿不在乎,堵塞自己的學習通道。面對競爭對手,哪怕他99%都不足,只要有1%的閃光點,就要去學。存在就是合理,不管他的經營狀態如何,既然他能生存下來,必然有他的獨到之處。

    創新是一種腦力勞動,需要想像力,需要激情和靈感,更需要常年堅持的韌性。所以,一品天下店提出了“跳出餐飲的思維做餐飲”的創新理念。什么叫“跳出餐飲的思維”?我的理解是,我們要善于從餐飲業以外去尋找靈感。就像學下圍棋,你可以去熟記棋譜,可以研究各種風格和棋路,可以與高手對弈,但你可能更需要跳出圍棋來思考圍棋,從哲理的高度來研究圍棋的奧秘,用超脫的心理來看待圍棋之道,這樣你就不但增進了技藝,更掌握了思維方式。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王羲之是大書法家,他特別喜歡鵝,從鵝的一舉一動中領悟線條和運動的魅力,應用于書法創作,可以說是跳出書法學書法。我們四川的大才子蘇東坡是著名的美食家,寫過不少關于美食的詩詞文章,我們可以從他的文學作品中體驗烹飪的奧妙,這就叫跳出烹飪學烹飪。我們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區考察,從其他菜系中學習一切與自己有用的知識,這就叫跳出川菜學川菜。我們關注其他行業出現的新思維、新動態,把它用到餐館的管理、菜品的開發上來,這就叫跳出餐飲學餐飲。我們甚至可以去參觀文物展、陶瓷展,從歷史的遺留物里發現新的器皿和裝盤方式,這就叫跳出裝盤學裝盤。既跳得出去,又跳得回來,這就叫開放性思維。開放性思維能幫助你突破固有思維,拓展視野,使你的心境豁然開朗,才思泉涌,想像力空前豐富,靈感由此而生。所以說,追求數量的過程,也應該是思維更為開放的過程。這樣,出現精品的概率便會大大提高。

    中國第一家餐飲專業手機報——《餐飲時報》手機報

    每月7,最新實用餐飲資訊發送到您手機!

    您現在看到的,是《餐飲時報》免費公眾微信,不是手機報

    只是手機報部分往期內容,手機報內容更多、更新、更實用、更快捷!

    只需您電話1866014753718660783761,或者微信cyykb2221411514931訂閱即可。隨時訂閱,隨時退訂,隨時換號。

    《餐飲時報》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餐飲時報》QQ群:282756788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124.html

    (0)
    上一篇 2013年9月15日 08:30
    下一篇 2013年9月16日 17:2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