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餐飲人被忽悠了!做餐飲,千萬別信這些“至理名言”!

    ???????

    導語

    萬眾創業大潮下,無數人心懷夢想跳進餐飲一試身手,很多人只看到了餐飲的表面繁榮,卻沒看到餐飲背后的規律。

    本期,《餐飲時報》借以一位餐飲人的身份來發聲:“餐飲有很多看似華麗的‘坑’,有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有的是我親眼目睹的,如果掉進這些‘坑’,后果可能萬劫不復。期待和每一個真正的餐飲從業者探討。”

    ——《餐飲時報》報道

    餐飲論

    ——《餐飲時報》報道

    一碗羊湯今年是創立第八年。我對餐飲、對真正的餐飲人,越來越敬畏。在心底默默告訴自己,餐飲沒做過10年以上,不要告訴別人你是做餐飲的。

    過去的兩年,我拜訪了餐飲行業一些知名企業,拜訪了我心中的老大,他們讓我由衷的敬佩。這不是十年八年就能沉淀出來的,外面瞬息萬變,他們不變的是對產品的執著,對顧客需求的理解。

    餐飲看似門檻低簡單,實則暗藏風險。

    第一坑:

    用情懷來開店!

    不否認,當年我開辦一碗羊湯,也是帶著情懷來開店的。時到今日,還不斷有創業媒體讓我講講我是如何用情懷開一家小餐廳的。斷然拒絕,不要再坑人了。

    很多開餐廳的,都是懷念自己曾經吃過的一個味道,甚至是吃不到了,那就開一個唄。看似簡單的一件事情,只有做起來你才知道,情懷和現實隔著十萬八千里。

    所有的情懷,落地到一個餐廳的時候,第一個問題要問自己:我的產品到底是不是我要的那個味道?不是,為什么?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顧客沖著什么來的?他們還來么?顧客不會為你的情懷買單,他們來吃,還是看你做的好不好吃。

    不知多少餐飲老板被此忽悠。

    再小的店,把產品解決好,就是一個系統鏈條,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

    我有個觀點,用情懷開店沒錯,但不要去想什么連鎖等等。做好一家店、兩家店都沒有問題,但情懷做不了規模。在可掌控的范圍內,用情懷把店做好,也非常棒,每個店收益也會很好的。

    在這里,我極力推薦一坐一忘,他是我理解中的情懷店的典范。從食材到產品、從環境到服務、從體驗到互動,都值得開情懷店的人學習。生意好,還很美。

    情懷的坑,在于很多人把情懷當產品賣,而忽略產品的本質。

    第二坑:

    不玩營銷就不能開店!

    產品、運營、營銷,缺一不可。

    很多人被別人的營銷搞得眼花繚亂,認為自己不營銷就活不下去了。殊不知,自己的產品、運營還都一塌糊涂,越營銷,負面越大。更有低層次的,直接照搬別人的營銷方法和文案,拙劣的無法直視。比如照抄一碗羊湯SLOGAN“我們用最笨的辦法熬湯”的牛肉湯、米線等等。

    你真的是在用最笨的辦法熬么,你是說給顧客聽,還是自己聽。我們當初用這句話,是基于熬了四年后,才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做好產品和運營再加上營銷,才是錦上添花

    營銷是做好產品和運營后,錦上添花。不要誤以為別人生意好,就是營銷做得好,因為那是你知道看到了喧囂的一面。

    西貝,我非常非常敬佩的一家公司,也是近兩三年才開始一些營銷,但西貝就是錦上添花,因為賈國龍和他的團隊,20多年沉淀,已經踩過太多的坑,把產品做到極致了。前一陣,聽朋友聊起,老賈還認為產品做得不夠好,研發一直在持續迭代。

    同樣,雕爺牛腩你還去嗎?不知道生意現在如何?那個烤串也黃了。雕爺,在傳統行業浸淫了那么多年,誰敢說他比雕爺聰明,連雕爺試水餐飲后都在收手。我想,孟醒一定是體驗到了,餐飲是一個多么復雜的體系,不是營銷一招能解決的。向雕爺的理性致敬,他是一個戰略大師。

    第三坑:

    做餐飲必須“玩平臺”

    大眾點評和美團合并后,“新大美”越來越不美。

    先說說我作為一個消費者的感受,很懷念早年的大眾點評,每一個點評都很真實。我不知道怎么吃的時候,會點開看看大家的推薦。現在match不敢了,常常受挫。上周在北鑼鼓巷附近搜一家面館,五星啊五星,進去之后,發現沒法吃,只好起身。

    聽說,近幾年大眾點評有專業刷評的。我極其討厭這些互聯網水蟲,到處亂蛀。

    平臺所謂的營銷、導流,不要輕信。

    餐飲,作為注重體驗的線下門店。在在幾年互聯網剛開始影響生活的時候,的確是會給線下餐飲店帶來導流,在那個時期對用戶、對商家是有益的。而目前,其實線下門店,已經成為線上平臺的真正入口,每天實實在在的客流,是平臺吸引用戶眼饞的。

    確切的說,現在是線下門店給平臺導流。如果你的產品夠牛逼、你的生意夠火爆,你就是個入口。

    如何真正給顧客提供好的產品,如何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線上線下體驗,如何給商家、給顧客都帶來真正的價值,而不是信息干擾,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平臺所謂的營銷、導流,不要輕信。

    第四坑:

    動輒就說“資本運作”!

    餐飲需要資本么,你開一家店,很賺錢,你要資本干什么?擴張?胡扯。

    我不看好一個餐飲項目從立項就開始用資本的方式運作,尤其是一群外行人,自以為是要改變顛覆這個行業的人。他們只能把投資者錢賠光光。

    即便是一個專業的餐飲團隊,用資本的方式啟動,如果沒有創業的心態,還是打工的職業經理的思維,也必敗。他們多數會把投資人的錢不當錢。

    真正的想做餐飲的人,應該遠離上述兩個團隊。狠了點啊,哈哈。

    創業團隊,心態和時機比資本更重要。

    2013年,我們做了五年之后,也接受過朋友的一點投資。朋友給錢,是因為他信任你。你就應該把事情做好,要預算,要控制運營成本,要核算投資回報周期。說實話,全是責任和壓力。你要對你的決策和行為負責。你要對結果做出預判。

    在合適的時間,拿合適的錢,做合適的事。這是我對資本介入餐飲的理解。

    不要輕易拿別人的錢,尤其是根本不懂餐飲的人或機構的錢。拿能夠給你提供幫助和資源的錢。

    第五坑:

    不做社群,不能做餐飲!

    社群經濟、參與感,這些詞考究一下,應該是創業培訓機構給造出來的詞。從來沒聽羅胖說過羅輯思維是社群經濟,從來沒有聽過雷布斯說小米是因為參與感發家的。

    這些培訓創業者的大師們,會總結別的企業做的成功的點,把這些點描述成一個面。忽悠創業者該怎么做怎么做,他們從來不從一個縱軸上去告訴創業者,這個企業曾經爬過的坑,告訴創業者這個階段應該干什么。創業大潮中,這些人通過創業培訓賺創業者的錢,也是醉了。

    創業是培訓出來的么,創業是干出來的好不好,在干的過程中不斷測試、糾錯、迭代。

    對于餐飲行業,所謂的社群經濟未必有用。

    社群,試問,餐飲行業哪個社群搞成功了。人家就是來你這吃個飯,你把飯做好,我就覺得這是對顧客對喜歡你的用戶最大的回報。搞什么社群經濟、二次打擊,純屬YY

    不要提天一的霸蠻社,那是一種文化符號,文化社群,是因為小姑娘們喜歡天一;霸蠻社,不是餐飲社群,不是因為這群人愛吃米粉。天一聰明在這里。

    不要提很久以前,宋吉是個天才,特會玩的天才,一般人學不來。很久以前也不是餐飲社群,而是一群喜歡玩的年輕人,夜場+酒吧的消費需求,男女求偶的需求。

    一個真正的餐飲社群,我的理解是,一群吃貨,吃貨,吃貨,吃喝玩樂!

    第六坑:

    開店必須做外賣!

    餐飲3萬億的外賣市場,我們切分一點點也是很多個億了——這是最近兩年,我們常看到的外賣類項目常引用給投資人看的,然后再用理論推演一下。

    3萬億的坑,實在太大了。就好比你給我一個1噸大的一個饅頭,說你吃吧,吃一點也就飽了。但我看著這個一噸重的饅頭,張開嘴,根本無法咬下去,只能用舌頭舔。

    我一直不看好2C的任何外賣,主要是美團、餓了么這些平臺把消費群體用補貼砸暈了,砸的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為什么吃飯。把一個自身維持生命的本能生理需求,變成了一個貪圖便宜的需求。也擾亂了,真正需要品質外賣的C端需求和供應。

    小微特色單品項目,外帶優勢大。

    我看好團餐外賣,一碗羊湯也曾經進入單位進行測試,三個人力,服務200人一頓午餐,還可以給公司帶來團建互動,比如我們曾經讓公司CEO給大家打湯,服務伙伴們。團餐外賣(外燴),從品質質量、效率上都有很大優勢。

    針對我們所在餐飲細分領域,小微特色單品項目,外帶優勢大大的,值得著力發展。

    打著優化成本結構的任何形式外賣,敢把實際成本秀出來么?別聽他們忽悠了!他們還在挖坑,越挖越深,一邊挖一邊埋自己,一邊埋一邊在找陪葬者。

    第七坑:

    上各種培訓課!

    提起培訓,我很生氣哈。尤其是有些從沒做過餐飲的人在教人如何開好一個餐廳。OMG!純屬騙錢。

    我也掏過學費,也為自己的智商交過稅。下面這些培訓,請遠離再遠離。

    一類是自己從不開餐廳,教人怎么開餐廳,什么都是道聽途說,東拼西湊,搞出來一套教材,面對餐廳員工、中層培訓,灌雞湯,打雞血,講的一套一套的。聽完了,你都感覺自己無地自容。

    一類是組織講師,大多是從MK系統出來的所謂高管,有過餐飲從業經歷,但絕大多數沒有當過老板,哪怕是開一個街邊小店。這些人講課,學費死貴死貴,主要面對餐飲老板。華而不實,也是一套一套。所有的東西,也都是MK實踐過的,但,一定是過時的操作方法,刻舟求劍。

    還有,這些講師們都是職業經理人出身,他們所做過的工作,都是在一個完整的系統內,主管某一個環節。過去他做的好,是因為系統的支撐,個人成就和能力關系不太大。

    培訓講師往往是職業經理人思維,而非老板思維。

    更致命的是,這些講師的思維是職業經理人的思維,和老板思維不在一個層面。這是很多老板在聽課時,聽得很嗨,回到自己公司仍然無法實用的根源。

    如何學習,如何提高。

    我的體驗和經歷是,和那些實干過的餐飲人多交流,虛心請教。提出問題,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問題越細越好。不要一提問題就是“我該如何開好一個餐廳”。

    和真正的餐飲大佬們貼身學習,抓住一切機會,給他們提包,都是一種學習。  

    第八坑:

    開店必連鎖!

    開一家店和開十家店、100家店,是三碼事。這個沒有對錯,但一定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開一家有情懷的小店,圍繞產品把一切都做得妥妥當當,也會很賺錢,日子也很舒服。

    一家店成功了,不代表可以開10;10家店成功了,不代表可以開100家。

    能不能擴大規模,能不能復制,取決的因素太多太多,產品本身、運營模式、團隊成長、供應鏈體系、目標市場環境等等。所做的項目的區域性、消費習慣。

    并不是每個餐飲企業,都適合進行連鎖擴張。

    盲目擴張、連鎖,都是偽連鎖需求。在創業大潮中,很多人有夢想,有理論數據,有忽悠投資的能力,拼到最后,都是要拼單店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續盈利能力。

    如果不能持續盈利,都是假連鎖、假繁榮。踏實為好。

    到如今,我才有點明白,為什么太原郝剛剛羊雜割、北京北平羊湯、一品羊湯,只有一家店。

    第九坑:

    選址的坑

    這個不詳細寫了,很多人寫過。簡單說幾句。

    選址時,有些陷阱一定要非常注意;

    房產不清晰、租賃關系模糊一概不要租;

    不能滿足餐飲許可條件的物業一律不要;

    新商場、新社區、新綜合體,慎重慎重;

    看好一個區域,人流動線要仔細觀察哈;

    風水還要講究下的,第一眼不順的不要;

    做餐飲還是周邊,不要以為客人不嫌遠。

    第十坑:

    加盟的坑

    這個也不詳細說了,詳細問度娘,簡單說幾點。如果有人愿意跳,那也沒辦法。加盟的人,一般都想貪圖捷徑,因為餐飲本來沒有捷徑。所以,我認為加盟模式,在餐飲,根本行不通。這個單獨寫文,可以寫很多很多。

    連鎖加盟有很多騙局,走捷徑需謹慎;

    沒有實體店的項目,不要跟著做。

    說一年賺上百萬的,不要輕易信。

    在繁華商業區火爆,不是哪都可。

    在特定人群區域的,不是哪都行。

    別人做的再好的店,不一定你行。

    喜歡走加盟捷徑的,遲早都會敗。

    結束語——

    我們要真正了解用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在巨變時代,和用戶互動是最重要的,如何獲得互動價值,從業務當中創造價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關注產品和產品意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關注產品的生命力、質量、品質。

    回到餐飲,你的產品為什么會有生命力。其實,經營餐飲,你只要回答一個問題,顧客憑什么吃你的東西,而且還不斷的來。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就足夠了

    《餐飲時報》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直接點擊下面題目即可閱讀!

    1.520“人造節”,下暴雨,我的餐廳仍然爆棚!你會營銷“人造節”嗎?

    2.小改造、不花錢,10張圖教你后廚工作效率翻一番!

    3.夏天來了,這些成本低、毛利高、銷量好的旺銷單品,你有嗎?

    4.打不走、罵不走,批評完接著干!看十大餐企如何玩轉90后員工

    5.一場啤酒節,3000人同時參加!萬人空巷、嗨翻全場的德國啤酒節,現場是這樣的……

    6.3分鐘一張鮮豆皮,現做現賣、氣氛熱烈,這款神器把餐廳經營帶起來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868.html

    (0)
    上一篇 2016年6月1日 12:04
    下一篇 2016年6月1日 17:1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