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出菜?圍繞這個老話題,北京天安印象餐廳行政總廚趙磊講出了不一樣的方法——“簡化原料、量化調料、做好餐前加工”,必須“50秒內上一道菜,10分鐘內上齊一桌菜,晚了就翻不了臺了”!
稿件來源:中國大廚
一根山藥四處用、一根青筍身兼四職
要想快速出菜,必須在設計菜譜時就要統籌規劃。趙磊說:“我在配置菜品時,有一個原則:一種原料必須要入四道菜,這樣備料種類少、初加工方便,節省人力和時間。比如一根山藥除了要做清炒山藥、紅腰豆炒山藥之外,還要用于xo醬炒山藥和鍋仔山藥。其中,前兩個菜需要山藥片,后兩者需要山藥條,因此廚師只需要將山藥刮皮后一半切片、一半切條就有了四個菜的主料,不但加工簡單,分類儲存時也很方便。”
“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一根青筍需要身兼四職:咸雞煮青筍、麻辣香鍋、水煮魚、淮山炒木耳,其中前兩道菜需要青筍片,后兩道菜需要青筍條,餐前加工時,一并改好。羊角豆也是廚房‘小忙人’,至少需要入蒜蓉粉絲蒸羊角豆、缽仔羊角豆、撈汁羊角豆等多個菜品。”
25款醬汁排列組合、200道菜一網打盡
在“天安印象”,大廚們提前調出25種醬汁,分別裝入料壺中,烹調菜品時只需要擠入相應的醬汁即可出菜,口味統一、操作迅速。25種醬汁里,有17種用于熱菜,8種用于涼菜。這些醬汁排列組合,把菜譜上200道菜品的調味一舉搞定。
目前熱菜常用的醬汁有:山巴醬、麥香汁、小炒汁、黑椒汁(用于黑椒松阪肉)、湘川醬(用于香辣牛蛙、香辣海螺等)、干鍋汁、宮保汁、蒸魚汁、香草汁(用于偏西式的融合菜)……
涼菜里常用的醬汁有胡麻汁、撈汁(細分三種)、醬汁(用于鹵豬手等)、蜂蜜汁、冰花酸梅醬等等。
餐前加工≠初加工
在“天安印象”廚房里,沒有“初加工”,只有“餐前加工”。趙磊說:“之所以50秒就能出一道菜,是因為我們重視餐前加工,而非簡單的初加工。前者比后者多了一個分料打包的環節,即除了擇好、洗好、切好,還要分裝妥當,這樣客人點菜后,廚師取出一袋料直接下鍋,不再需要砧板師傅現場抓料,既節省了人工和時間,又避免了對食材的二次污染。
以芥蘭為例,初加工只是將其摘洗干凈→改刀成段,而我們的餐前加工則需要將其摘洗干凈→改刀→稱量→分裝入袋。”
所有原料加工完畢后,還要稱量打包,開餐后直接取一袋,入鍋烹制,大大節約了出菜時間。
大廚親自擇菜,既省人工又省料
“天安印象”的廚房里沒有擇菜工,只有砧板師傅、打荷工和大廚。趙磊這樣安排員工的工作內容:早上9點半吃飯,10點打卡上班,大廚親自上陣擇菜→交給砧板師傅清洗、改刀、稱量、打包→開餐后大廚取料下鍋烹制。
趙磊說:“在大多數廚房,炒鍋師傅上班就只等著炒菜,所以上午11點半前、下午5點前非常空閑。如今,我要求他們把這段時間充實起來,一起擇菜,不但替廚房省下擇菜工,節約了人力成本,而且更節省原料——因為大廚更了解原料特性和用途,所以浪費更少。比如,以前擇菜工擇芹菜時,只留梗,扔掉葉,而大廚擇芹菜時,他們知道菜葉可以制作蔬菜汁或者調入糊中炸時蔬蝦仁,所以會留起來;再如西蘭花、菜花,以前擇菜工只留‘花朵’,不要菜梗,而大廚們就會留下這些下腳料,去皮切片當輔料,或者腌成小咸菜送給客人,還可以炒員工餐。”
廚房減掉擇菜工,每月能節省多少錢?以前我們廚房配備3名擇菜工,每人工資3000元,如今取消這個崗位,可以為餐廳節省9000元/月。當然,廚房越大,節省的人力成本也越多。
稿件來源:中國大廚
本篇文章是《餐飲時報》原創,其他微信平臺轉用請聯系微信:18668979692同意方可,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0216” | 采訪臺灣:同樣一道菜,臺灣人可以賣出顧客感覺更值的好價錢!與其說有創意,不如說更“用心”! |
回復“0215” | 采訪臺灣:臺灣這種顛覆式酒店開到大陸,后果將極具殺傷力!餐飲人趕緊看! |
回復“0214” | 獨家采訪:大陸“餐飲二代”普遍不愿接班做餐飲,臺灣“餐飲二代”為何喜歡繼承父業、接過餐飲接力棒? |
回復“0202” | 360度無死角廚房長什么樣?“閑人免進”到“歡迎參觀”、向顧客開放廚房,成2016年餐飲新趨勢 |
回復“0201” | 實拍最優秀酒店經理人的一天:《餐飲時報》獨家跟拍舜和國際酒店總經理一天工作內容 |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