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時尚餐飲一刀切到了自己的成本紅線,空有營收但利潤超薄。沒有利潤,哪來的可持續發展?現在餐飲業講到快時尚,必然從外婆家綠茶說起。 從全國版圖看,以外婆家為主要領軍的餐飲業快時尚,正從一線開始逐步降溫。
快時尚的成本結構
大約2年前,有同行問:為啥快時尚是從杭州開始?當時的回答大致是從菜系、城市等幾個維度來解答。
差不多一年后,想明白了,答案很簡單:是市場洗禮出來的。一條街,一水兒的杭幫菜,一份麻婆豆腐,你最初賣8塊,旁邊明天就7塊了,然后你6塊,旁邊又來個5塊的…
只到最終來個3塊錢的,沒人敢跟了。
這樣一道菜一道菜死磕下去,一條街大多數都被磕死了,剩者為王。在以價格為杠桿翹起市場后,把工程設計進一步提升,快時尚誕生了。
厲害的是兩點:一是市場的力量,二是順應市場順勢而為的智慧。但是問題出來了:綜合成本不斷高企,只有業績不斷提升,不然仍然無法持續性消化掉日益高漲的成本。快時尚嚴格意義上來說,仍然是沿用傳統的商業模式,只是以超高的性價比,來撕開了更大的市場入口。
快時尚更像是團購
這段時間有留意到,快時尚除了不少從mall退場以外,客流開始出現了減少,低峰時段甚至開始出現了空桌的現象。
終其本源,餐飲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自于永續迭代的用戶體驗。快時尚一刀切到了自己的成本紅線,空有營收但利潤超薄,斷然無法持續支撐后續的用戶價值的提升。
從這個角度看,快時尚更像是團購,是一場商家在自己平臺上的團購。
團購用戶,因低價而來,也因低價而離開。
性價比,永遠是餐飲業商業模式的自我終結者。
定價從來與成本無關,在餐飲業,無法提供附加值的品牌注定走不長遠。
快時尚會怎么死
在人均更低的前提下,翻桌率則成為了提升營業額唯一的關鍵點。但,在有效營業時間內,翻桌率仍然會有天花板。
這個天花板,也就是快時尚商業模式的天花板。
在快時尚開始熱門之后,被商業地產一眼相中成為了比麥當勞肯德基更為銷魂的招商及引流工具。
商業地產免除了首輪租約的租金,更有甚者還提供了一百多萬近兩百萬的裝修補貼。
羊毛自然出在了豬身上,快時尚負責挖坑,其他商家負責填坑。
待首輪租約到期后,不少的快時尚選擇了退場,因為即使按照市場價格的一半甚至更低,“額外”的租金,也是無法承受之重。據業內人士爆料,某品牌快時尚的回報周期竟然接近于5年?!
快時尚,真是好的商業模式么?
快時尚會怎么活?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未來,將是更多的混搭與顛覆。如果眼光只是在餐飲業領域,那么快時尚商業模式注定無解,跳開餐飲業,從更高維度看,快時尚卻是個價值非常巨大的流量金礦。
我們談到O2O,之前是online to offline,而自從移動互聯網逐漸成熟之后,O2O的定義正不斷被改寫,成為了offline to online。
線下,將成為線上的主要引流工具。PC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連接了每臺電腦,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連接了每個具體的人。
在B2C電商領域,京東、天貓、淘寶寡頭壟斷。但是,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支付習慣仍在培養期,在移動互聯網上,目前還沒有一家電商處于絕對壟斷地位。
問:移動電商的入口在哪里?
答:誰擁有最多的智能移動端用戶,誰就是移動電商的最大入口。餐飲業提供的是名副其實的高頻剛需,在大數據時代,以可追溯的用戶社會化行為,能夠為移動電商提供精準的用戶推送。
快時尚,已經處于商業模式的臨界點。
如果再開下腦洞,基于大數據下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圈,那將又有眾多機會誕生幾家千億美刀級企業。
如果將商業模式疊加為餐飲+X,餐飲不需要盈利,綜合毛利可以為零,利用互聯網的長尾效應,用X來實現盈利是一條未來順勢而為的路徑。
當然,利用時間窗口,迅速切入有成本紅利的地區也是一時之計。
以上我說的也許都是錯的。
商業世界就是這么美妙,一道題永遠有N種解法。
來源:餐飲業那些事—Santiago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1014” | 徘徊!餐廳該不該做團購?餐飲大佬們這樣建議…… | |||
回復“1012” | 國外餐飲沒有“免費”,更沒“贈送”!中外餐飲十大差異,顛覆國外餐飲認知! | |||
回復“1011” | 偷窺!中國餐飲老板們的微信朋友圈發了什么? | |||
回復“1010” | 緊抱營銷大腿,餐廳增加曝光率絕招! | |||
回復“1009” | 生意大逆轉!當餐廳生意不好時,這個店長做了18條! |
加《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微信 18668979692 了解更多新鮮一手干貨 與中國餐飲企業家直接交流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