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朋友圈被一個很奇葩的名詞——“叫個不停”刷屏了。這又是一個新誕生的互聯網餐飲品牌,經營模式姑且不論,其營銷手法和傳播方式值得餐飲同行借鑒。
看見了嗎?他們的濕巾竟然做成避孕套的包裝,再看看包裝紙的頭像表情,讓人產生聯想……
“叫個不停”,剛聽名字,很容易誤認為是“叫個鴨子”推出的子產品,其實是兩家不同風格的團隊在運營。顧名思義,“叫個鴨子”賣的是鴨,“叫了個雞”賣的是雞,那么“叫個不停”賣的是什么呢?原來是麻辣美食。不過,作為互聯網外賣,“叫個不停”的無節操營銷比“叫個鴨子”還狠:高潮臉紙袋、TT包裝的濕紙巾……不過互聯網思維可不只是包裝的表面功夫,“叫個不停”在用戶體驗、產品研發、營銷產品的精神同樣很值得互聯網餐飲界同仁借鑒。
精準定位“90后女性用戶” 以場景消費切手
“叫個不停”定位的用戶群體主要是90后女性用戶,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主打非正餐,以場景消費切入,比如下午茶加餐、晚上加班、夜店聚會等。偏向于社交需求以及自我獎勵需求,價格不是第一位考慮因素。在前期測試中,來自辦公室加班的訂單尤多,凌晨兩三點來自五星級酒店的訂單亦不少。
只賣給愛吃辣的人 口號是:讓愛吃辣的一部分人先爽起來
互聯網時代最推崇的模式就是單品戰略,打造爆款,“叫個不停”也不例外。“叫個不停”推出的產品是麻辣海鮮,這在傳統領域是一個高頻消費的品類。這個品類已經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北京簋街。
目前,“叫個不停”發展剛剛起步,產品前期推廣通過向熟人圈,公司、企業大咖,微博紅人等免費贈送產品并通過他們發朋友圈、發微博講述自身體驗來建樹產品口碑。“叫個”品牌已經獲得了用戶的一定好感,據“叫個”創始團隊介紹,有在配送范圍之外的用戶為了點“叫個不停”的群P套餐,專門從“村里”跑到“城里”來點外賣。用戶對產品的包裝、口味反饋也是好評不斷,只是在味道上面,有些辣感低的用戶反映產品偏辣了。而良心用好料,還原最美味、最地道的麻辣美食是“叫個不停”極力標榜的產品訴求,所以目前并不打算對海鮮辣度進行分級,只能“讓愛吃辣的一部分人先爽起來”。
產品名字竟然叫“群P”?! 這也太離譜了吧!
在產品研發方面,“叫個不停”用互聯網產品開發的思路來進行菜品迭代,追求極致體驗,內部沒有大廚的稱呼,廚師被稱為產品經理,新菜品需要經過內測、公測好幾輪反復測試優化,制定嚴格的產品標準和運營操作流程才開始銷售。
“叫個不停”第一代產品麻辣海鮮餐——群P(沒錯,菜品名字就叫做群P),前后經過近5個月研發測試,二百出頭的價位便可預訂到2只螃蟹,4只鮑魚,6只皮皮蝦,6只白蝦,一斤花蛤,2個魷魚頭,兩盒子滿滿的海鮮“群P”,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這款產品竟然叫“群P”……
營銷就是跟用戶調情? 這營銷也很奇葩~~
從營銷文案看來,“叫個”的營銷圖文,是具有鮮明的品牌個性的,正好符合90后群體“你若端著我便無感”的個性訴求,用“叫個不停”團隊的話說,最好的營銷就是跟用戶調情,將“無節操無下限”“很黃很暴力”的營銷思維做到了新高度,連“叫個鴨子”都成了“小清新”,在這點上,頗有互聯網的“極致”精神。
舉個例子,如海鮮套餐群P的宣傳語——一切不以制造高潮為目的的群P都是耍流氓。當互聯網的娛樂精神跟餐飲外賣擦出火花,也點燃了廣大用戶的參與熱情,年青一代生活鴨梨本來很大,叫個外賣何不更輕松、更好玩一些?所以,“叫個鴨子”、“叫個不停”能吸引一眾粉絲吹捧,也就不足為奇了。
營銷文案絕對高傳播力
叫個不停的文案到底有多沒(gao)節(bi)操(ge),不妨看看他們的招聘文案《你好,我劫個色!》,徹底感受下:
來源:商業不靠譜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0708” | 好餐廳有三標準:讓顧客記得住、想得起、還想來!這不是秘密:5家顛覆式創新餐廳告訴你答案 | |||
回復“0706” | 八大體驗式等位服務:讓顧客有事干! | |||
回復“0701” | 拿什么拯救“餐飲淡季七八月”?這些實用的真經,是用真金換回的經驗! | |||
回復“0630” | 餐飲同行評價:賺錢跟撿錢似的!“最牛小龍蝦館”:千平面積,日賣10多萬,晚上11點還排隊! | |||
回復“0629” | 吃完了兜著走!京城餐飲正嘗試新贏利點:不增人工、不加面積、同一廚房,銷售更多! |
加《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微信 18668979692 了解更多新鮮一手干貨 與中國餐飲企業家直接交流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