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遭遇食品安全危機,
怎么辦?看呷哺呷哺
3步應對鴨血危機
《餐飲時報》/報道
背景:
呷哺呷哺遇大事了!
3月15日,CCTV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重磅報道“北京鴨血9成是假的”,記者抽樣調查顯示呷哺呷哺、小肥羊等火鍋企業售出鴨血產品中檢測出豬源性成分,語驚四座;3月26日,北京市大興區食藥監局在呷哺呷哺總部對315當晚封存的鴨血產品進行了解封;3月30日,呷哺呷哺收到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鴨血的書面檢測報告,正式宣告未檢出豬源性成分;4月8日起,呷哺呷哺針對此起躺槍事件特別推出“安心鴨血免費試吃”,任意現金消費即送鴨血。至此,“呷哺呷哺豬血充鴨血”烏龍事件告一段落。
這是關乎食品安全的大事,一經發生自然賺足眼球。呷哺呷哺的公關方案即被餐飲圈所廣泛關注,其響應不慌不忙卻孔武有力,值得把玩。
1. 第一步
事件一出,及時響應,下架所有可疑產品
事件發生后,呷哺呷哺立刻啟動緊急預案,第一步包括:
1、 315當日19:21通知三個大區、九個省市的近500家門店停售鴨血,3月16日早7點將產品運回呷哺呷哺總部封存檢測;
2、 315當日20:40,率先發布企業聲明,表明態度;
3、 21:05發布停售以及媒體溝通渠道信息,安排專人處理媒體征詢。
一時間,疑似產品從市面消失,媒體和群眾的疑問也有了與企業的正規溝通途徑。正是這樣積極健康、及時、處變不驚的應對,使得呷哺呷哺瞬間爭取到了整件事的主導權。同時這樣做的背后也凸顯了重要的一點——呷哺呷哺持有的是一種“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
2. 第二步
抓住事件根源,配合質監部門證明事實
公關手段只是一方面,事情的根源還在“鴨血是真是假”之上。緊隨其后的,就是呷哺呷哺總部和門店均積極配合各地政府部門的檢查、取樣,同時,呷哺呷哺方面提供了全面、完善、詳實的供應商資質證明、進銷存臺賬記錄和品質檢驗報告。
這一舉措同樣有兩個含義。第一,及時反應、抓住事件本質,請權威部門主持公義;第二,難以掩飾的自豪——呷哺呷哺是相信自己品質的,到哪里檢驗都是OK。果然,最終結果證實,呷哺呷哺鴨血沒!問!題!3月26日,初步檢驗結果出具,北京市大興區食藥監局前往呷哺呷哺總部解封315當晚封存鴨血產品,呷哺呷哺第一時間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宣告鴨血繼續售賣;3月30日,呷哺呷哺收到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鴨血的書面檢測報告,正式宣告未檢出豬源性成分。
3. 第三步
特別的澄清——推出“躺槍”特別活動
4月3日,呷哺呷哺官方澄清微博與活動微博幾乎前后腳發出,澄清微博詳述事實并表明立場與態度——呷哺呷哺堅持品質,并誠懇感謝輿論監督。同時,權威媒體站臺發聲,更有視頻媒體遠赴山東呷哺呷哺上游供應商——鴨血廠一探制作全程,謠言不攻自破。
微博原文:
事件的一大亮點,莫過于營銷的完美借力——專門針對鴨血風波設置的“我躺槍,你樂享,安心鴨血免費送”活動:4月8日至4月14日,全國門店開展“安心鴨血免費試吃活動”,任意現金消費即送小盤鴨血。小鴨“蒙冤”不惜“放血酬賓”,以實際行動有力告知,有菜有真相,詼諧有趣。大眾會心一笑之余,快速理解和接受了——呷哺呷哺的鴨血確實沒有問題。
臨危不亂,及時響應,抓住關鍵,活動配合,有始有終——這些正是呷哺呷哺應對鴨血危機的幾大關鍵詞。是這些要素的有機配合,推進了整個事件不斷朝向利于呷哺呷哺的方向發展,最終使得呷哺呷哺成功扳回一局。
來源/第一食品網
《餐飲時報》報道
NO.20150414期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