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餐人餐事(ID:canyinfuwuye)
有一家在美國的中餐館,竟然在快餐巨頭林立的老美,干成了美國最受歡迎的連鎖餐廳!
要知道,這可是巨頭林立的美國啊,有肯德基、麥當勞、賽百味的美國啊,可這家中餐店卻把老美給征服了!
年賺170億的中餐館,全球開店2000家開遍了全美47個州,它就是:熊貓餐廳(Panda Express)。
熊貓快餐,中餐帝國的崛起
抖音上一條視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拍攝了美國一服務區熊貓餐廳熙熙攘攘的排隊場景和旁邊美國餐廳稀疏的人群對比。可見,美國人對中式快餐的熱愛。
抖音用戶“@毒角SHOW”探訪熊貓快餐的視頻發出,獲得了9.8萬的點贊量。
但是,熊貓快餐背后的故事卻鮮有人知。
Panda Express熊貓快餐,是全美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熊貓快餐1983年在美國加州開設第一家門店,創始人程正昌成功地把中餐這個品類帶入了美國。
到2018年年底,熊貓快餐在全球的門店數已經突破2000+家,年營收達到25億美元(折合170億人民幣),員工超過3萬名。
那么,在過往45年的發展過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成就了熊貓快餐,在異國他鄉建立起一個中式快餐帝國?
熊貓快餐的興起,乘上了異國風味的熱潮。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對于熊貓快餐這個中餐品牌的崛起,的確也離不開市場大環境的助力。
美國在經歷了嬰兒潮一代之后,整體經濟度過蕭條期走入康莊發展的大道,美國民眾對于餐飲的消費已經不再滿足于本國的口味,逐漸對于全球其他國家的飲食發生了興趣。
美國餐飲協會對于全美餐廳進行了統計,在2000年前后一共有4萬家亞洲餐廳(包含韓國、日本、中國、泰國等),共占到了全美全服務餐廳營收的14%。
這足以證明,整體的消費市場已經到了一個窗口期,大眾對于異國風味產生了足夠的需求。
熊貓快餐能脫穎而出,而不是其他中餐品牌站出來,背后也的確有更勝一籌的原因。
創始人程正昌在一開始就提出要以一種”Safe Adventure”(安全的冒險)這樣的定位訴求給到當時的美國消費者。
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進入美國消費者心智是個關鍵。對于美國消費者,熊貓快餐不是一個需要一家人開個車正兒八經出去吃的中餐酒樓,但也不是毫無特色的街邊漢堡炸雞店。
對于顧客來說,熊貓快餐是一個既能用他們熟悉方式購買的一種安全選項,但同時也是中餐這個來自東方國度從未嘗試的冒險選項。熊貓快餐把握住了快、高頻、延展性強的法門。
很快,熊貓快餐不僅學會了標準化流程,更學會了美式思維模式。這就是思維從單點走向立體的典型。
一“名”驚人
1947年,程正昌出生在江蘇揚州的一個廚師世家。他的父親程明才燒得一手很好的淮揚菜,還曾給蔣介石掌勺。
1973年,程正昌舉家移民到美國加州的帕薩迪納市。并在當地開起了一家名叫“聚豐園”的中餐館。
但當時,中國向美國贈送首對國寶大熊貓,深受美國人的喜愛,程正昌正式給餐廳更名“熊貓快餐”,可以說非常討巧,而熊貓的高知名度,也符合好名字命名的原則——簡單、易記、響亮。
一個好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鋒利的定位嗎,再加上充滿極大信任狀的廣告語:“在中古時代,歐洲混戰,美國還以石器為主,中國人就在研究好吃的菜了!”把熊貓快餐的定位深深打進了美國消費者心智。
有媒體對于熊貓快餐有著這樣的描述:“任何偉大的事業必然要解決一個革命性的問題。對于熊貓快餐而言,要解決的核心便是中國美食和美國胃口之間的沖突。也就是說,要解決這個核心沖突,產品要研發成美式內核。”
熊貓快餐究竟具備什么產品內核呢?
01
菜品的研究
熊貓快餐從一開始對于美味的研究,就逐漸摒棄了單純依靠主廚經驗的菜品研發方式。
對于食物的評判,更多研究其中的規則,通過控制關鍵變量的科學研究方法來研究美味。
如何把經驗判斷轉變成科學分析,是國內人在研發時需要跨越的一道認知鴻溝。
熊貓餐廳每個店有17-20個品種,每月創新2個品種,特色品種全年保留,以爆品糖醋雞塊為例,表面上看是甜辣口味醬汁雞塊,但實際上背后有著更加深刻的拆解。
辣,其實不是一種味道,辣=咸+刺激,于是這道菜從口味上就是如何平衡甜味與咸味。
與此同時,一道菜除了口味這個維度,還有口感質地這個維度,炸雞的面粉包漿到底應該多厚才是美國人能夠接受的口感?醬汁的濃稠到底應該怎么調整,才能讓美國人感覺不膩?這些都落在口感這個考量層面。
對于食物的味道,在不同維度上進行拆分,通過調整其中某些參數的變量來適應整體的消費者口味需求,這樣對于味道的認知和思考的方法,是很多餐飲人不具備的,大都只是師傅自己判斷這個菜口味應該怎么樣,從來不注重怎么打入消費者的心智。
02
出品的研究
對于出品的標準化制作,很多餐飲企業可能只是從做菜視角生搬硬套要制作標準的菜譜,制定標準的流程,然后自上而下地貫徹下去。
對于熊貓快餐,更多是去思考,如何能夠使現有的標準流程更符合人性的欲望,更容易執行。
做到標準化、人性化,其背后深藏的是熊貓快餐對于標準化深入內心的認知,并且極盡一切可能積極探索優化的意識。
擊中符合人性的弱點去開發菜品總會出奇制勝,比如視覺吸引力、產生情感共鳴、刺激消費欲望進而上癮。
讓“小熊貓”快速變成“大熊貓”自我革新是永恒的鐵律。與時俱進的開店策略,審時度勢的經營思想迭代,見證了熊貓快餐版圖的順利擴張。
熊貓快餐從成立之初到之后的規模化擴張,開店策略執行了建立品類品牌認知、嘗試多方位發展、全面滲透,加速擴張的三步走戰略,瞄準麥當勞作為對標,迅速出擊,在短時間內趕超,成功躋身快餐第一梯隊的行列。
熊貓快餐花了10年開到第100家店,但是再只花了14年,把門店開到了1000家的規模,到目前已經擁有2000多家店。“一百”“一千”“兩千”就像三座大山,邁過去了,企業就是另一個段位的武林高手,成為真正的“功夫熊貓”。
一個歷經歲月打磨的極致“熊貓”,一段段美食背后的故事場景和匠人精神的創新表達,熊貓餐廳為顧客不僅呈現了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魅力,更是一次向傳承精神致敬的暖心表達。
熊貓快餐給世界的致敬,讓匠人精神再次成為新時代的流行經典,也讓世界上所有人通過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到了美食背后的“生命故事”。
總結
從無人問津的小餐館到全球最大中式快餐連鎖,程正昌花了30多年。距離“中餐館的麥當勞”這一目標,熊貓快餐目測也很快了。
70多歲的程正昌,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把中餐開到全世界,就像他以前說的:“哪里有問題,就解決哪里的問題,你們說中餐里不可能出現麥當勞,我就把它變成可能。”
紅杉資本合伙人王岑說過:互聯網餐飲,這兩年雖然受人追捧,但是弱點就是后面的餐飲兩個字做的太輕了,更別說供應鏈了。熊貓的科學研發系統,一切用大數據說話,是很好的運用科技升級傳統行業的典范。
-今日互動-
熊貓餐廳為何可以成為美國最火的中式快餐?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