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餐廳魚樂水產十大
“吸客神器”
《餐飲時報》/報道
“魚樂水產”是57度湘集團推出的新的餐飲品牌,用餐環境隨意,面積大約有800平方米。特色就是把“鬧哄哄”的魚市搬到了餐廳里,除了采用新鮮的活魚為原料這一賣點,《餐飲時報》記者在就餐時還發現了其很“好玩”的吃法+玩法,這些都是餐廳在經營管理中很好用的“吸客神器”!
1.點菜不用菜單,買單靠籌碼
“魚樂水產”的點單過程十分特別:漁市區的鮮魚和菜品旁邊都有籌碼,挑選你中意的,拿上對應的籌碼,拿到用餐區門口的服務臺,掃碼以后就算點菜完畢,你就可以進入用餐區用餐了。
2.入座有事干:磨芝麻
點餐完畢后,顧客就可以進入用餐區等候了。為了杜絕“催菜”、等菜無聊的情況,“魚樂水產”還在餐桌上為顧客準備了一個小“驚喜”——現磨芝麻。在調料碗里,有一包密封好的芝麻和一根古香古色的木質小槌,在等餐的過程中,每一名顧客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磨芝麻當中。
3.餐飲神器做出“熬湯圣品”
服務生拿著“專用設備”挨桌將打碎的“臺灣魚火腿”放入鍋底中
魚樂水產的鮮魚火鍋,湯底選用野生鮮魚精心熬制而成,不用任何味精、雞精調味。湯汁倒入火鍋中后,服務生會拿出“熬湯圣品”——臺灣魚火腿,現場刨成片放 入鍋中增鮮。嘗一口湯汁,乳白的湯汁泛著鮮香,回味之余又有魚火腿的干香,讓人瞬間舌翼生津,食指大動。
4.賣新鮮——活體青菜很有點擊率
松柳苗、綠豆苗、西洋菜等等,這些菜品在普通的餐廳,或許身價比較“平民”,點擊率卻又寥寥,但是在“魚樂水產”,這一株株鮮艷欲滴的小苗兒卻成了餐桌上的“明星菜品”—— 這是魚樂水產采用新鮮盆栽式的養殖方式,讓這些蔬菜生機盎然的生長在木盆內,上菜時,除了木盆是亮點之外,標配的剪刀也很“威武”!
《餐飲時報》總編體驗將“活體菜”松柳苗剪下入鍋
5.現場“轉”出來的空心面
點的是空心面,服務員端上來的卻是一個讓人看不懂的小器械!這是干什么用的?原來,空心面就藏在這個器械中,一手握住把手,一手轉動器械的上端,一根根空心面就“成型”了。
6.既“折騰人”又“好玩”的疙瘩湯
顧客吃東西,好吃不好吃,有時候取決于感覺。這款產品,就是把菜品的感覺做出來了。服務生端上十一種雜糧,和入面粉攪拌調勻以后下入火鍋之中,幾分鐘后,一鍋濃稠鮮美的疙瘩湯便好了。
7.互動表演——飛魚秀
“魚樂水產”,乍一聽名字,還以為是一個水產交易市場。為了讓餐廳更具備一個市場的氛圍,以及吸引顧客,每天的下午五點鐘,餐廳都會上演一場精彩的“飛魚秀”表演:賣魚的師傅做著驚險、夸張的飛魚表演;喧鬧的氛圍,濃濃的臺灣漁港味道撲面而來。
8.現場明火烤魚
現在很多餐廳越來越重視與顧客的互動交流,紛紛在餐廳推出各類“現場制作”的菜品,比如魯西南老牌坊在餐廳門口專門設置的“肉夾饃”窗口,路過的行人或者在餐廳等位的顧客,餓了就可以先買一個“墊一墊”,生意很是紅火;還有注重打造氛圍用餐的“中山石岐佬”,在餐廳一進門的位置,有現場炸制“煎堆”的,有坐在一旁現包粽子的……吸引了很多人的圍觀。
“魚樂水產”也有類似的“現場制作區”:身著工作服的大叔,將魚蝦串起,放在堆起的木炭上現場烤制……
9.信任營銷不能少——調料品展示琳瑯滿目
很多餐廳,尤其是開在商場內的餐廳,都力求把用餐區開發到最大,但在“魚樂水產”,卻專門給調味品留了專區——在餐廳一進門的位置,以及點餐區,都能看到展示架上陳列的琳瑯滿目調味品:醬油、番茄醬等各類調味料井然有序地擺放在展示架上,讓人一目了然,顧客點餐時“順便”看一眼,心里對這頓飯的“質量”也就有數了!
10.營造就餐氣氛的好幫手:壁掛電視
《餐飲時報》記者在“魚樂水產”就餐的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電視多,走兩步就有壁掛電視,隨處可以見的電視屏幕播放著臺灣的美食與文藝節目,再配上臺灣眷村的感覺設計,粗樸之中又可見到寶島文化特有的細膩,墻上畫滿的是臺灣藝術家親手繪制的壁畫,背景音樂是令人心情蕩漾的老爵士樂,讓你恍惚間有種穿越到民國的錯覺。
“魚樂水產”隨處可見的具有臺灣風土人情的指示牌
一進餐廳,漁市的感覺撲面而來,空氣中彌散著鮮魚味道
讓人過目難忘的“老舊板凳”
餐廳內極具人氣的拍照區
《餐飲時報》報道
NO.20150404期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937.html